「油、虚、光、华」和西游记的之间的关系


「油、虚、光、华」和西游记的之间的关系



金学界公众号有这么一篇文章。


【周文业:论《新刻金瓶梅词话》新刻、序跋和避讳问题[1]】



其中周文业先生写道:【逐一检查所有的“花子由”和“花子油”,可以看出:从第十四回到六十一回,“花子由”这个名字不是出现了4次,而是只出现了3次,即第十四回两次,第六十一回一次。第三十九回不是“花子由”,而是“花子油”。】



周文业先生认为:【“花子由”改为“花子油”不是为避讳天启皇帝朱由校】



我是赞同这个结论的。




最后周文业先生还认为【词话本“由”改“油”的原因:

根据以上分析,“花子由”改为“花子油”是为了避讳的根据不足,可能性不大,改字可能另有其他原因,作者改“花子由”为“花子油”到底是为何呢? 花子由是西门庆的第六个朋友花子虚的大哥,他们兄弟四人,即花子由、花子虚、花子光、花子华。 比较“花子由”和“花子油”,很明显,“油、虚、光、华”四字,明显比“由、虚、光、华”更形象。】



周文业先生所提到的「油、虚、光、华」给了我一些启发,我认为「油、虚、光、华」这四个字是有出处的,出处是百回本《西游记》



《西游记第21回》行者赶上,举棒就打,被菩萨拦住道:“大圣,莫伤他命,我还要带他去见如来。”对行者道:“他本是灵山脚下的得道老鼠,因为偷了琉璃盏内的清油,灯火昏暗,恐怕金刚拿他,故此走了,却在此处成精作怪。



我认为黄风大王偷了「清油」导致灯火「昏暗」。


正是「油、虚、光、华」的出处。



「昏暗」正是「光华」的反义词。



在《金瓶梅词话》里花子光,花子华虽然用「光华」来组合,但是他们的故事比花子油、花子虚的故事要暗淡很多。



油虚了肯定就变昏暗了,笑笑生用「光华」来命名花三,花四,这明显就是反讽的写作手法。



「油、虚、光、华」的另一个意思就是「油、虚、昏、暗」



所以我个人认为「油、虚、光、华」是出自《西游记》黄风大王偷了「清油」导致灯火「昏暗」




我觉得「花子油」和「花子由」的写法都是对的,是笑笑生在提示读者这个名字是有秘密的、是一个伏笔所在、是和《西游记》相关联的暗线所在。


而「花子油」比「花子由」更贴切文意。




由于上面的内容非常匪夷所思,很多人都会觉得《金瓶梅词话》怎么会和《西游记》有联系呢?


这里我再写另一处《金瓶梅词话》和《西游记》有联系的文字,以达到相互印证的结果。




《金瓶梅词话第25回》妇人道:「呸,怪囚根子,那个没个娘老子?就是石头狢剌儿裏迸出来,也有个窝巢儿;枣核儿生的,也有个仁儿;泥人肏下来的,他也有灵性儿;靠着石头养的,也有个根绊儿。」



1,「石头狢剌儿裏迸出来,也有个窝巢儿」


孙悟空就是从石头蹦出来的,水帘洞就是孙悟空的“窝巢”

这句话又是《金瓶梅词话》和《西游记》相呼应的地方。(狢剌是”旮旯”的意思)




2,「枣核儿生的,也有个仁儿」


《西游记第2回》祖师道:“既无父母,想是树上生的?”


这句话《金瓶梅词话》又和《西游记》相呼应。



3,「泥人肏下来的,他也有灵性儿」



《西游记第一回》历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


在《西游记》的世界观里,人和动物,植物都是天地交合产生。如果把大地比作「泥人」也对应了「泥人肏下来的」这句话。



4,「靠着石头养的,也有个根绊儿」



《西游记第1回》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有一块石头,吸收日月精华,里面养育一颗仙胞。这句话就回答了《金瓶梅词话》里“靠石头养着的” 那句话的问题。 《西游记第一回》猴王道:“我虽不是树生,却是石里长的。我只记得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 孙悟空说自己是石里长的,换个角度来说就是,孙悟空被石头养着,然后长成熟了就破石出生。 也符合《金瓶梅词话》“靠石头养着的” 这句话。



《金瓶梅词话》里说的四句话,都能在《西游记》里找到相呼应的句子,可见这不是巧合,这也和「油、虚、光、华」是出自《西游记》黄风大王偷了「清油」导致灯火「昏暗」形成互证。



如果以上的假设能够成立的话,那么能够在两本书做到如此布局的人,他们会是什么关系呢?


于是我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即《金瓶梅词话》和《西游记》是同一作者。



除此之外我还想在列举我在阅读《金瓶梅词话》和《西游记》中看到的相同的句子,俗语。



《西游记第35回》

“本性圆明道自通,翻身跳出网罗中。

修成变化非容易,炼就长生岂俗同?

清浊几番随运转,辟开数劫任西东。

逍遥万亿年无计,一点神光永注空。”



《金瓶梅词话第57回》

本性圆明道自通,翻身跳出网罗中。 修成禅那非容易,炼就无生岂俗同。 清浊几番随运转,辟开数刼任西东。 逍遥万亿年无计,一点神光永注空。



这两首诗只有个别字不一样,而且在别的书籍里是找不到原出处,很可能是西游记的原创内容。




《西游记第9回》此单表陕西大国长安城,乃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汉以来,三川花似锦,八水绕城流。三十六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华夷图上看,天下最为头,真是奇胜之方。



《金瓶梅词话第92回》这临清闸上,是个热闹繁华大马头去处,商贾往来,船只聚会之所,车辆辐辏之地,有三十二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



这里《西游记》段落比《金瓶梅词话》更押韵。



下面是一些相同俗语,虽然算不上是什么铁证,但是也证明两书的作者所在的地域都流行这些俗语。



《西游记第9回》‘路上说话,草里有人。

《金瓶梅词话第23回》路上说话,草里有人。



《西游记第3回》一客不犯二主。

《金瓶梅词话第3回》一客不烦二主。



《西游记第32回》纵然是块铁,下炉能打得几根钉?

《金瓶梅词话第14回》那裏寻人情?浑身是铁打的多少钉儿?



《西游记第77回》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

《金瓶梅词话第43回》「你两个铜盆撞了铁刷帚。



《西游记第81回》养儿不用阿金溺银,只是见景生情便好。

《金瓶梅第13回》养儿不在屙金溺银,只要见景生情。



《西游记第14回》却被他照头一棒,就打的脑浆迸万点桃红,牙齿喷几点玉块。

《金瓶梅词话第59回》只听响亮一声,脑浆迸万朵桃花,满口牙零噙碎玉。



《西游记第85回》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送断肠人!

《金瓶梅词话第62回》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送断肠人。



《西游记第34回》为他使碎六叶连肝肺,用尽三毛七孔心。

《金瓶梅第59回》惊损六叶连肝肺,唬坏三毛七孔心。



《西游记第69回》正值端阳之节,朕与嫔后都在御花园海榴亭下解粽插艾,饮菖蒲雄黄酒,看斗龙舟。......只因那日端午要缚五色彩线。


《金瓶梅词话第97回》陈经济吃雄黄酒,解粽欢娱。......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觞;角黍堆金,侍妾高擎碧玉盏。食烹异品,菓献时新。灵符艾虎簪头,五色绒绳系臂。



两书写的端午节都差不多。



还有两书写的元宵节也差不多,这里暂且不表。



以上本人提出《金瓶梅词话》和《西游记》很可能是同一作者,这个人就是峄县贾三近。


这是一个很大胆的想法,同时也需要很多证据,下面本人列举几点证据。



一,贾三近居住的地方在“石屋山泉”,自称「石屋主人」


孙悟空居住的水帘洞是一处“石屋”,水帘洞正是”飞泉瀑布”,贾三近写的石屋山泉对联“雨余雪浪喷千尺,旱后早春济万家” 和水帘洞的描写多有相似。


《金瓶梅词话第74回》写到:“今有巡抚侯石泉老先生,新升太常卿”


石泉乃「石屋山泉」之意也,“侯”为「猴」孙悟空之意也。



二,贾三近有玩世不恭的性格,他编辑的《滑耀编》一书,和《西游记》滑稽的文风不谋而合。



贾三近自称「太史氏」「野史氏」「宁鳩子」「寓言」等等笔名,都是和司马迁,庄子有关的。



而西游记陈元之序也是化用司马迁和庄子的许多典故,这一点也和贾三近诸多笔名不谋而合。



可能有人会认为陈元之和序文至今为止都还是个谜,又怎么会和《金瓶梅词话》有关系呢?



世德堂本《西游记》是华阳洞天主人校,陈元之写的序文。



在山东济南,华不注山有一座华阳宫,有史载于金兴定四年(1220年),由丘处机的弟子陈志渊拓建华阳宫,自此香火绵延,经久不衰,渐成规模。



「陈志渊」和「陈元之」是颠倒过来的谐音字,而「陈志渊」也符合“华阳洞天主人”这个身份。



陈志渊还是全真教道士,这一点也和《西游记》的许多全真教金丹大道理论相对应。



「陈元之」和「华阳洞天主人」的笔名就是化用了「陈志渊」



作者害怕读者看不出埋下的伏笔,又在车迟国的智渊寺和陈家庄再次化用了「陈志渊」的名字。



通过多方互证,可以得到「陈元之」和「华阳洞天主人」就是作者的笔名。



陈元之序还提到「唐光禄」而贾三近正好担任过南京光禄寺卿。



张远芬先生考证贾三近是《金瓶梅词话》的作者,我觉得贾三近是《西游记》作者,而西游记和《金瓶梅词话》又有相关联,西游记和金瓶梅词。


「油、虚、光、华」和西游记的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西游记   石屋   水帘洞   山泉   窝巢   清油   词话   花子   泥人   金瓶梅   洞天   昏暗   悟空   石头   关系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