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这是我前面写的“这是黑色金刚石或蓝丝黛尔石吗”一文的续写。

前文说到了母石中的黑色矿物颗粒可能是“黑金刚石”或“蓝丝黛尔石”(参见前文和图2)。

而我为了进一步搞清它是什么,最近特意买了一支电子硬度笔,用以测定它的硬度。

但我在测量时也许压力过大,在测得它的实际硬度只有6.5-7度的同时,却划失了颗粒表面的氧化物,露出了棕色玻璃相的内质。

这就让我可以确认:它不是黑色金刚石或蓝丝黛尔石,而是棕色“铁撖揽石”......因为“铁撖揽石”的硬度就是6.5至7,长期在空气环境中就会被氧化变异为黑色玻璃态。(见下图1、2)

图1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上图1可见:被硬度笔划失了表面氧化物后,露出了棕色的铁橄揽石内质。

图2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上图2可见:未经硬度笔刻划的表面是黑灰色的,它原本就是铁橄揽石。

以上无意中的另类发现,也刺激引导了我改变方向,去研究它的母石,并发现了它本是一块陨石,而且应该是“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是不是呢?下面就请跟随我,我将以看图说话的方式、向您逐一解析如下:

一.它是一块含“陨硫铁”的角砾岩

首先,让我们大体上看看它貌似普通的平凡外表(见下图3):

图3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粗看上图3:它没有釉黑的玻璃态熔壳、土色的外表和地球鹅卵石没啥不同......但以大面与磨面的深灰色玻璃态内质作比对性观察、就发现:磨面内是浅色碎硝崁入到深色玻璃态基质中的角砾岩结构;而且在原石表面也能看出,也是形状各异的浅色碎硝、以及深色矿物颗粒(磨面右侧)崁入到深色基质中......总体应该是黑色玻璃态基质的角砾岩。

由上,我们可初步判断:它是一块由散布的形态各异的多类碎硝、颗粒,经熔融物侵入、冷凝而成的角砾岩......另从它估约3.5的比重、密实度也可作此判断。

而地球上角砾岩只有四类:一是经水体搬运石块、碎硝在低洼地沉积压实而成的沉积岩......但这类水成角砾岩的基质都不可能是玻璃态的,而且基质和角砾中都含有较大量的有机物、动植物元素等杂物;二是由喷出地表的火山岩浆熔流捕获了石块、碎硝等后,经冷凝胶结而成......但这类角砾岩的基质内都含有大量颗粒物,而且角砾内有较多有机动植物杂物;三是地下岩浆侵入地壳岩石并产生隐爆而成的类角砾岩(如花刚岩、大理岩)......但这类岩石不会存在如图1、图2的晶体角砾;四是陨石冲击了地面散布的石块、碎硝,熔融物把这些石块、碎硝熔结为角砾岩......但它的基质、角砾内都多少含有有机物、动植物元素等杂物,经检测就会发现。

所以,对照以上四类,本人基本排除了本石属于以上四类中任何一类的可能,认为它来自于太空。

下面,请仔细观察它的磨面的内窥放大图(图4、5),这是一个展示它的局部基质和角砾的小窗口。再结合它的其它整体大面(图6、7、8、9、10),去感觉、理解它不同于地球角砾岩的神秘之处。

图4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看图4的磨面放大可见:其黑灰色玻璃态基质中的锯痕(划痕)是白色的,这意味着局部基质中含大量的钙元素;而且还看到了一些崁入基质的浅色角砾,已成为了云朵状......这也意味着了这些角砾曾经历了冲击、熔融液化、冷凝的过程。

图5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观察以上图4、5,都可在其中心部位,看到几粒细微的黄金色金属颗粒闪光物、崁入到黑色玻璃基质中......这就是铁陨石和月球陨石中常见的附属矿物“陨硫铁”(详情请参见我的前文“展示一块月海玄武岩认识“陨硫铁”)。

这可真要谢谢我的运气[祈祷]在很小的磨面内,就发现了冲击熔融而成的“陨硫铁”(Fe S)......这也间接证明了局部的黑色玻璃态基质中含有铁(Fe)和硫(S)、以及发生过冲击熔融。

而这无磁性的硫化物“陨硫铁”,只有在铁陨石和月球陨石中有较多发现,而在其它陨石和地球岩石中都无发现。

地球岩石中只有和“陨硫铁”同质异构、异相、有强磁性的“硫铁矿”和“黄铁矿”存在。

所以,作为石质、无磁的本石,以上就是我认为它来自月球的理由之一。

二.角砾岩中还有角砾岩

图6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看以上图6,可见磨面内质(黑灰色玻璃)和其它面(黄褐色)明显不同,这就是说它的表面曾经历过剧烈的均匀变质。

而要实现表皮的均匀变质,必须处于空气、液体或均匀的同质细土环境中,遭遇了均匀的摩擦、高温或化学腐蚀后,才能实现。

如果它是在腐蚀性液体或细土环境形成的外皮,那它一定表现出腐朽、斑驳的外貌.....这显然应当首先排除。

余下就只有岩浆捕获高温环境、和空气摩擦高温环境了。

请再仔细观察以下图7、8、9、10就会发现,在它圆滑的表面、隐约可见一些流线型的沟状线纹......这就是均匀而高压的空气、反向摩擦着不均匀的高速飞行的岩石,并在岩石的最不耐磨、耐温的区域磨出的沟痕......“熔流线”。

而如果是岩浆捕获的卵石外皮,在岩浆外皮失缺后,没有这样的熔流线。

所以,它的黄褐色外皮,是因年久失缺了釉黑熔壳后,残余下的熔蚀“锅巴”。(详见我前文“观察比对推理鉴别一块月海玄武岩”)

图7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看以上图7,可见一些大到厘米级、小至微米级的许多角砾;其中:浅色而较大的角砾占绝大多数,深色而细小的角砾极少;而且绝大多数角砾呈现出云朵状的边界模糊的虚体形态;而厘米级的角砾中通常都有很细小其它色碎硝混入。

同时,我们还能看到一些黑色的玻璃态细脉线(注意区别,这不是空气摩擦形成的沟状熔流线)存在......这就是本石中最易熔、易流的基质胶结物,这些脉线应该就是濺射、逃逸时的冲击融合胶结面。

以上,就让我们看到了这些熔化或半熔化的角砾(碎屑)曾发生了一个生动的画面......这就是月面上的碎屑在冲击波的作用下熔化、流动、混和、扭曲(破碎)、融合、濺射逃逸,冷结成为流浪星的过程......再后,流浪星被地球捕获陨落,遭遇空气摩擦后着地成为陨石。

图8.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图9.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图10.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下面,请网友再仔细观察以下内窥放大图,从中再次感觉、理解这些角砾(碎屑)曾经的惨烈遭遇......冲击产生的高温高压,导致这些角砾(碎屑)熔化(半熔化)、流动、混和、扭曲。

图11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看图11,可见一个类圆形的白色角砾,熔流态的包裹着一些大小不一、边界不清的云朵状深色角砾。这种角砾中还有角砾的现象,是月球角砾岩陨石特有的......这是因为月球角砾岩陨石几乎都经历了多次冲击熔融、才濺射逃逸成功、终成陨石的。

同时我们也看到:它的其它角砾(集群),都表现出云朵状的流动态、崁入到深色玻璃态基质中。

所以,它以上一系列独特性,也是我认为它来自️月球的第二条理由。

三.发现了符合月球高地形成机制的矿物组合

尽管早期地球也有频繁的陨石冲击、也可能有类似的角砾岩存在。但因地熳岩浆不断熔化下地壳、而火山喷出岩浆不断地造出新地表,类似的地球角砾岩早就消熔于地熳岩浆之中。

而月球火山早已停喷、月壳早就失去了更新机制,但陨石冲击却始终存在。所以,最古老的月球岩石能得以保全、并始终有机制和机会陨落地球。

图12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看上图可见,角砾集群呈现出云朵状的流动态,被深色的玻璃态熔池基质所胶结。

图13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看图13,除可见流动的彩云状集群外,还可见其中的深色玻璃态熔脉(池)(图11、12都有)。这些深色玻璃态熔脉(池),与磨面内的深色玻璃态熔融物一样,都是这块角砾岩的基质,应该是角砾与角砾之间的基本胶结物......是在冲击瞬间的易熔性、流动性、粘结性都最强的含铁熔物。

同时,从以上各图还可以发现:该角砾岩中,貌似骨头碎硝的岩石角砾占了绝大多数,其余的各色角砾(其中,前已说了含有铁橄榄石是确定的,也可能还含有辉石、钛铁矿等多种矿物)都较少、而且小。

这些大量存在的骨相角砾就是斜长石、而且是主要含钙长石(斜长石的一个子类)的斜长岩。

而月球高地正是由大量含有钙长石的晶莹剔透的斜长石构成的,也就是夜晚圆月中的亮白区域。这类斜长石角砾在月球陨石中不仅含量大、而且最常见,但在其它小行星陨石中是没有的、地球岩石中罕有......这就是我认为它来自月球的理由之三。

......

四.发现了以熔长石为基质胶结物的“子角砾岩”

下面,我们再行观察以下图片中的不同形态、特征的角砾,去感觉和理解它的成岩过程、矿物组分。

图14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看上图14,可见到许多的深色细小碎硝,崁入到隐约可见边界的、约5厘米大小的、不规则的、白色团体之中......形成了一个白色基质、深色角砾的“子角砾岩”。

再仔细观察这个“子角砾岩”的周边,基本都是被与“子角砾岩”的基质类同的物质所包围。

这就是说,这个“子角砾岩”应该是先前就形成了的,之后不知过了多久,才在冲击波作用下,与周围的同类碎硝熔融、胶结为了一体。

经我仔细观察,这些骨相的乳白色碎硝就是主要含钙长石的斜长石,而且多数都表现为云朵状、玻璃态的熔长石形态。所以它应该来源于月球高地满地都是厚厚的、主要是斜长石碎硝的区域.....建议去看一看月球的科普资料、了解一下月球的许多陨石坑,才能理解斜长石碎硝在月球的普遍存在和其它问题。

而这类以熔长石为基质(基本胶结物)的角砾岩,在地球岩石和其它陨石中都没有发现......这也是我认为它来自月球的理由之四。

然而,从这个“子角砾岩”是由熔融态的斜长石(熔长石)胶结着扭曲或熔化程度不同的深色角砾(铁橄榄石,可能还有辉石、钛铁矿等)的结构可见:它应该是在月球还是混合岩浆的火球时期,由大量的比重最轻的斜长石岩浆,随机地裹挟着少量较重的铁橄揽石、辉石、钛、铁等岩浆,上浮在月面岩浆洋上......后经漫长的冷却后按橄揽石、辉石、钛铁矿、斜长石的顺序依次结晶、形成月球高地......之后再经由一次或多次陨石的冲击分解、熔融而成......最终把这个“子角砾岩”变成了基质是熔长石、角砾是扭曲或熔化程度不同的深色颗粒的样貌。

这也应该是地球岩石和其它陨石中,没有这样的角砾岩的原因。

图15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看上图15,除可见到与图14相似情形外,还能看到图中最大的铁橄揽石(图中位于中左下的、最大的 、黑色中显棕色的扭曲颗粒)、辉石(图中半熔化的蓝色颗粒)、钛铁矿(图中非玻璃态的、重度熔化的黑褐色细粒)角砾。......这也符合橄揽石、辉石、钛铁矿的熔化温度逐次降低的特性。

这也进一步确认了图14的情形。

图16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看上图16中最大的云朵状的一个白色“子角砾岩”:它和图14、15的“子角砾岩”形成机制是一样的,只是它中心的蓝色辉石颗粒相对完整,这就意味着它受冲击的次数或强度弱于前两者。

另外,从黑色玻璃态基质(冲击熔融胶结物)的分布看,最终导致它濺射、逃逸、冷结成流浪星的冲击方向应该从右至左。

图17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看上图17,除看到与图16类同的情况外,还能看到白色“子角砾岩”内的深色角砾、有不同熔融样态(矿物不同,熔点、强度都不同)。

图18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看上图18,这个圆月状的“子角砾岩”中熔结了一些由许多微米级的五彩微粒,其造岩机理仍然相同于前面几个,也是由斜长石岩浆裹挟着这些微小的五彩微粒来到月表、后冷结而成。但这些多样化的五彩矿物值得研究,因为它们来自于月球的深部。

五.发现了月球独有的岩石“凝集体”

图19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看上图19中部,水平沟槽以上是一个几厘米大的有孔“凝集体”子角砾岩。

图20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看上图20,它是一块美国阿波罗任务中从月球带回的月海玄武岩,但它的局部曾遭遇过“微陨石集合束”(后面介绍)的冲击......造就了其上部的许多孔穴、及其表面的玻璃化。

图20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图21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图22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图23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图24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图25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图26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请先看上图19,可见水平方向的沟槽以上,有一个表面有较多小圆孔的、几厘米大的、玻璃态“棕色子角砾岩”,崁入到了其它的平滑表面,边界明显。

再把该“棕色子角砾”与图20的月海玄武岩作比对:就发现了它俩都是有许多小圆孔穴的棕色玻璃态表面。这就提示了我,认为它俩都有类同的形成机理,而且完全不同于前述“子角砾岩”。

请看以下解读:

请再看该“棕色子角砾岩”内窥放大图21、22、23、24、25、26:

可见它是由流动的玻璃态物质包裹、胶结着一些形态怪异的松散集合体结构,而这些集合体中又内含许多微米级的五彩微粒。

而宇宙科普告诉我们:每天都有数以百万的微陨石轰击月球,也有无数的微陨石来访地球大气层。也就是说,宇宙空间漂浮着无数的宇宙尘埃(宇宙尘),它们成群结团(引力作用)、疏密不定(粒度大小)、随波逐流(未被星体捕获前)、满布太空......

当这些尘埃团被月球引力捕获时,就会高强度加速、前拉后跟、聚集排队成束,像箭一样超高速飞向月球。这就是“微陨石集合束”。

当一束微陨石高速冲击到满地厚碎硝的月面时,在高压高温作用下,微陨石群在冲击熔化的同时,会冲入月面碎硝中、使碎硝熔化或破碎、并胶结为一体......冷凝后成为了月面上的玻璃态新岩石“凝集体”......如“微陨石集合束”的直径更大、它冲击熔结而成的“凝集体”就更大,反之越小。

这也就是图19中的“棕色子角砾岩”的形成机理,是由微陨石集合束冲击熔结而成。(本石还有几个“凝集体”,就不一一介绍了)

而图20的月海玄武岩,之所以表现出玻璃态的多孔外貌,是因为微陨石集合束冲击的是一块岩石(而不是碎硝),没能熔化、碎化、胶结成新岩石......却仍然保留了玄武岩的内在完整性。

然而,当同样的微陨石群被地球引力捕获、并进入大气层时,却遭遇了地球大气的强烈摩擦(月球周围是真空),因摩擦高温加氧气的参与,这些被不断“磨细”的微陨石集合束就会燃烧、并闪现出一条快速延长的条带状强烈光束(如微陨石集合束的直径越大、光带就越宽),其后很快就停止延长,再后缓缓熄灭......这也应该是我们在美妙的夜空中、偶尔可见的夜空烟花吧!人们也说这是星星拉屎!是不是?

以上,就是我认为它来自月球的理由之五。因为地球(有大气)、小行星(没有厚厚的满地碎硝、及其对应的多种矿物)、火星(有大气)都没有打造这样的“凝集体”的环境。

六.发现了黑色玻璃态熔脉(池)

图27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图28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图29

这是一块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

请仔细观察上图27的磨面及其周边,就会发现:在本就是一个熔融物冷结后的黑玻璃池内、熔结崁入了大小不一的一些浅色角砾。

同时,再看图28、29可见,一些黑色玻璃态脉线存在于本石。

所以,本人认为,这些黑色玻璃态脉(池)内的物质,就是本石在逃离月球的冲击中、熔结上述各类“子角砾岩”的基本熔融胶结物......它应该是外太空流浪星成份、和月球岩石成份的冲击熔融混合物。

......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它是一块经由多次冲击熔融、打造而成的“月球斜长石、凝集体、混合碎硝角砾岩陨石”,来源于月球高地,主要矿物是斜长石,次要矿物有钛铁矿、辉石、铁橄揽石等等,附属矿物有陨硫铁等......

如果您有不同的认识,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更欢迎有性趣、有条件、愿合作的研究类网友,私信联系本人。

谢谢!

元影子

2021牛年正月十五于成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角砾岩   长石   陨石   玄武岩   月球   钛铁矿   辉石   基质   岩浆   深色   矿物   岩石   地球   黑色   玻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