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一大国重器,价值数亿的最强造岛神器,每小时挖泥6000方!

【机械cax360第351期】首艘由中国自主研发建造的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不久前成功下水,目前即将出海试航。这个传说中的“造岛神器”有多牛?它的远程输送能力居于世界第一,多项性能位居亚洲第一、国际领先水平!

01 天鲲号强悍实力

中国又一大国重器,价值数亿的最强造岛神器,每小时挖泥6000方!

天鲲号铰吸挖泥船,是由中船集团708所等设计。根据“天航局”方面提供的数据资料,“天鲲号”船长140米,宽27.8米,最大挖深35米,总装机功率25843千瓦,设计每小时挖泥6000立方米,绞刀功率6600千瓦。

中国又一大国重器,价值数亿的最强造岛神器,每小时挖泥6000方!

天鲲号船头有泥管接口,泥泵输送功率达到17000千瓦,为世界最高功率配置,其远程输送能力15000米,为世界之最。

中国又一大国重器,价值数亿的最强造岛神器,每小时挖泥6000方!

天鲲号通过装驳装置实现单水下泵装驳作业,吸/排管径1000/1000mm,挖深6.5-35m;配置了通用、粘土、挖岩和重型挖岩等4种类型的绞刀。

中国又一大国重器,价值数亿的最强造岛神器,每小时挖泥6000方!

“天鲲号”的创新突破就是在“天鲸号”应用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的结果。“天鲸号”在吹填作业时,能以每小时4500立方米的速度将海沙、海水的混合物排放到6公里外,每天吹填的海沙达十多万立方米。它每小时可挖掘的海底混合物,可以填满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半米深的坑,称它削岩如泥毫不夸张。

中国又一大国重器,价值数亿的最强造岛神器,每小时挖泥6000方!

“天鲲号”还安装了国内最先进的绞吸挖泥船智能集成控制系统,有了这个“大脑”,可以实时显示疏浚三维土质、推算潮位、智能自动挖泥。

中国又一大国重器,价值数亿的最强造岛神器,每小时挖泥6000方!

此外,折臂吊机在船舶艏艉部各布置一台,主钩吊重32吨,回转半径7到37米;副钩5吨,回转半径8到39米,该配置为国内同类型船舶最大吊重最大跨距的折臂吊机。

02 买不来的技术

在2006年之前,中国疏浚业的绝大部分挖泥船均是从国外进口。中国的疏浚船舶经过了整船进口、国外设计国内建造、国内自主设计建造的历程。“天鲲号”标志着中国疏浚装备制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它的诞生也是综合国力提升的结果。

中国又一大国重器,价值数亿的最强造岛神器,每小时挖泥6000方!

重型挖泥船属于高技术含量、资金密集型国家重要基础装备。全世界只有荷兰、比利时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自主设计、建造的核心技术,重型挖泥船也多作为国家战略装备统一管理。

中国又一大国重器,价值数亿的最强造岛神器,每小时挖泥6000方!

过去依赖进口,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关键技术吃不透、攻不下,买到的还是西方淘汰的挖泥船及技术。从国外进口的超大型挖泥船通常不是技术最先进的,在关键工程中有时难以担当重任。

中国又一大国重器,价值数亿的最强造岛神器,每小时挖泥6000方!

“天鲲号”是首艘国内设计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这些年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天鲲号”成了中国疏浚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试金石。

03 造岛神器的意义

传统的填海造陆采用打围堰或沉箱的方式,不断堆砌砂石料,制造出一片陆地。

中国又一大国重器,价值数亿的最强造岛神器,每小时挖泥6000方!

而采用传统放松填海造陆,不仅成本高昂,还会严重拖长工期,漫长的工期很有可能会导致南海填海造陆功败垂成。

中国又一大国重器,价值数亿的最强造岛神器,每小时挖泥6000方!

这时候就必须使用造岛神器—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了。由于南海距离中国大陆海岸线较为遥远,在南海填海造岛采用从大陆运输填海材料的做法并不现实。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就地取材,由于在南海岛礁附近有大量的沙石,将这些沙石聚拢起来,就能实现在局部形成较大的岛屿。

中国又一大国重器,价值数亿的最强造岛神器,每小时挖泥6000方!

"天鲲号"是由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这标志着中国在自航绞吸船方面走完了整船进口、中外合作设计制造、国内自主设计建造的全过程,成功复制了高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是不折不扣的中国智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神器   中国   绞刀   挖泥船   南海   作业   工期   沙石   半径   大国   船舶   功率   最强   自主   国外   装备   价值   国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