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自然原理(23)

经济的自然原理(23)

关于自然界的基本知识(18)


三、不可逆结构的一些特征(2)


不可逆结构是动态的物质结构。它的构造方式有利于物质的聚集和结构的扩张,并且它能够自我强化。不可逆结构利用自身特殊的构造从外部不断吸收物质,获取能量,再释放物质和能量。它的目的并不局限于维持结构的稳定,而且包括寻求结构扩张的机会。吸收物质和释放物质和能量的过程是逆向的,这就构成了一个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的系统。这个系统是不可逆结构进化的基础。聚集效应确定了物质流动的方向,加快了物质流动的速度,增加了物质相互作用的强度,提高了物质和能量之间的转换效率。聚集效应不仅增强了结构对抗外部冲击的能力,而且促进了内部结构的进化,因为结构必须不断适应越来越密集的状态。一旦聚集效应越来越强烈,自我强化的现象就会出现。如果没有聚集效应,物质就不会远离均匀的状态,也不会走上不可逆的进化之路。而不可逆结构一旦踏上进化之路就不会停歇,它不断通过物质的聚集构建更复杂的结构,因为不“进化”,则“死亡”。虽然这是一条“不归之路”,而且充满了“成长的烦恼”,但却是物质不得不选择的存在方式。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具有相似的聚集特征。人类社会的聚集效应来自于人的本能和意识所产生的作用。本能和意识支配着人的行为,它们是相互作用的高级表现形式。比如,“群居行为”体现了人本能的聚集倾向,它是人在生存压力下作出的本能反应;“从众心理”则体现了人在意识方面的聚集倾向。人在群体意识的影响或压力下,会改变个体的认知、判断或态度,产生和大多数人一致或符合公众舆论的行为。这既可以理解为个人对群体意识的响应,也可以理解为群体意识对个体所施加的影响。意识的聚集所产生的威力是巨大的,一旦出现它就难以被扭转。它对个人所产生的影响会大大超过本能的力量。相同的意识形态会在群体中产生“共振”,会产生类似吸引力的效果;相反,不同的意识形态则会产生相互的排斥和对抗。如果社会中大多数人形成了相同的看法,它就会产生很强的社会凝聚力,而且这种力量会同化那些持不同看法的人。因此,群体所形成的共识就是社会中的一股力量,其强烈程度决定了社会凝聚力的强弱,也决定了社会的有序化程度。


(二)动态的平衡结构


不可逆结构是一种远离均匀状态的结构,它需要不断地消耗能量来保持结构的平衡。因此,物质从结构外部向内部的流动以及物质和能量之间的转换是不可逆结构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不可逆结构相较均匀的、静态的结构更加复杂且不稳定。如果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或者发生了外来的冲击,都会对物质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或破坏;如果内部结构的变化导致从外部获取物质的能力以及从物质中获取能量的能力发生变化的话,也同样会影响结构的稳定性。这些因素的差异决定了物质结构的初始状态和进化过程,也包括结构的稳定性。从本质上讲,结构的稳定性与能量水平和作用力的大小直接相关。如果结构内部运动过于激烈,结构的稳定性就会下降,需要较强的作用力来平衡;但是,如果作用力过于强大,也制约物质正常的运动,破坏结构的平衡。只有当能量和作用力之间动态的平衡状态没有被打破,不可逆结构才能够在这种有约束的运动中得到进化。

动态平衡的结构意味着它的稳定性时刻都会发生变化,有时是局部的,有时是整体的。稳定性的变化会对结构的进化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有时整体的稳定性出现了问题,但局部的稳定性并未受到太大影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宏观因素;有时不稳定的状况仅仅出现在局部区域,波及的范围不大,其原因大都来自一些内部的微观因素。宏观因素对整体结构进化的影响是直接的,对局部结构的影响是间接的,因为它的影响被微观结构不同程度地“屏蔽”了;微观因素主要对局部结构能够产生影响,它的影响范围比较有限,整体结构不大会因为局部结构的变化而发生较大改变。整体结构遭到破坏也许会产生不可修复的严重问题,但局部结构遭到破坏却不是致命的,甚至有积极的一面,它可能为新的结构提供了成长空间。

相较生命体而言,没有生命特征的无机物质结构比较简单,不确定性较少,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较弱,因而稳定性更高,寿命更长。例如,实验已测得的质子寿命大于10³⁵年,比宇宙的年龄(138亿年)要长许多。相反,生命体的寿命异常地短暂,原因在于构成生命体的有机物质结构复杂,因而非常脆弱,易于分解,并且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而腐烂、变质。生命体的突出特点是它的复杂性、自组织性以及不稳定性,这是我们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复杂的不可逆结构。生命的细胞体是由几十亿个原子构成,而生命体是由几十万亿个细胞构成。生命体通过进食、呼吸或者光合作用从环境中汲取能量维持细胞的活力,通过自我复制繁衍生命,通过改变结构特征来适应变化的环境。不稳定的结构造就了生命体独特的生存方式,它们通过灵活多变的自组织形式构造了无数适应外部环境的精细的结构,而这些结构以非常高效、有序的方式运转着,其复杂的程度往往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也是我们无法用经典理论能够解释清楚的。

不稳定性导致了结构的破损或瓦解,但它为新结构的出现开辟了一条道路。生命体内部的新陈代谢——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并转变为自身物质,自身的部分物质被氧化分解并排出代谢废物——体现了生命结构的自组织性。新陈代谢包含了生命体内物质的流动、物质和能量转换以及部分结构的衰亡和新结构的重建,这些自组织行为都是为了维持整体结构的稳定和有序。生命体的代谢功能导致了结构的破坏和重建,虽然它耗费了更多的能量,但是它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一切物质结构为了保持自身的稳定性都要对抗不确定性的破坏,因为不确定性是秩序的大敌。所有的不可逆结构在进化过程中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是不可避免的。新旧事物的交替并不是灾难,而是机会,它会激发新事物的出现。在人类的知识领域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新旧知识或观点之间不断地进行交锋,最终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不可逆结构的进化必须满足各种条件,稳定性就是其中的条件之一。稳定性是不可逆结构存在的重要前提,它主要来源于自然力的约束。我们将稳定性视为进化的“稳定条件”。而不可逆结构的有序性决定了它的运行效率,秩序越好,所耗费的物质和能量就越少。我们将有序性视为进化的“运行条件”。不可逆结构的创造性表现在它从外部获得物质并从物质中获取能量的能力,因为足够的物质和能量才能满足不可逆结构的进化和扩张。我们将创造性视为进化的“扩张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作用力   稳定性   局部   生命体   效应   能量   群体   特征   物质   原理   程度   意识   因素   状态   条件   自然   结构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