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中央下令:将天安门城楼全部拆除重建,发生了什么事?

来源: 素意花开


说起中国大家会想到北京,说起北京又会想到天安门,然而在1969年,中央居然下达了这样一条命令:将天安门城楼全部拆除重建!

为何要把天安门拆除重建呢?重建之后的天安门与原来有什么不同?本期内容,我们来了解一下天安门重建的缘由。

1969年中央下令:将天安门城楼全部拆除重建,发生了什么事?

北京故宫

天安门饱经风霜

天安门曾经毁于烈火?

天安门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是我国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它原本的名字叫做“承天门”,寓意着“承天启运、受命于天”,到了清朝顺治八年,被更名为天安门。

天安门是皇权的象征,坐落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由城楼、城台两部分共同组成,过去除了皇帝,其他人都不能从此门出入。

1969年中央下令:将天安门城楼全部拆除重建,发生了什么事?

天安门

1925年10月10日,中国故宫博物院成立,天安门开始对民众揭开它权力的面纱,允许民众参观。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天安门举行了开国大典,数十万民众聚集在天安门参与了庆典。

天安门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精妙绝伦的建筑艺术,被当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中国国徽上也有天安门的影子。

如今坐落在我国首都北京中心的天安门已经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著名的建筑景点,它紧挨着故宫,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建筑只隔了一条长安街,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每年都吸引了无数人前来参观。

1969年中央下令:将天安门城楼全部拆除重建,发生了什么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天安门的城楼有66米长、37米宽,正中间的门洞上悬挂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两边还贴着大幅标语,一边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另一边是“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1969年,国庆节过去不久,人们发现天安门城楼被一个巨大的罩棚完全罩住了,

打听之下才知道,中央居然下令要把天安门拆了重建,而且重建方案还是周总理亲自批准的。

天安门作为中国如此重要的象征性建筑,为何要拆掉重建?这么重大的工程能够顺利完工吗?

原来,拆掉天安门重建恰恰是因为它很重要,出于安全考虑,中央决定对天安门进行翻修重建。

其实历史上的天安门经历过多次重建,这座巍峨雄壮的城楼,经历过战火洗礼,见证过岁月变迁,数次伤痕累累,又数次重新焕发出生机。

根据史料记载,天安门是明朝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完全按照南京的承天门修建的,1417年开始动工,1420年修建完成,名字也叫承天门。

1969年中央下令:将天安门城楼全部拆除重建,发生了什么事?

承天门

最初的承天门只是一座木结构牌楼,三层五间式样,是紫禁城的正门。然而在1457年,因为夏季雷火,木结构的承天门被焚毁,由此经历了第一次重建。

1465年,被焚毁的承天门经过8年的不断重修,变成了一座气势巍峨、金碧辉煌城楼,在风雨中屹立不倒。

直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早就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彻底破碎,李自成建立了大顺政权。

然而李自成也没能在北京待多久,仅仅过了40天,山海关的失败让李自成不得不撤出紫禁城。

在撤退时,李自成放了一把火,紫禁城众多宫殿被焚毁,承天门也没能幸免于难,再次在烈火中伤痕累累。

1969年中央下令:将天安门城楼全部拆除重建,发生了什么事?

李自成

清朝入关后,重修了在烈火中被焚毁的紫禁城宫殿,同时将重修的承天门更名为天安门,然而在此后的300多年,天安门仍不断的经受风雨侵蚀,甚至还经历过地震损毁,在八国联军入侵时,天安门还遭遇过炮击。

但是每一次伤害,都没能彻底摧毁天安门,那么多年的沧桑岁月,赋予了天安门厚重的历史,也让人们对它寄托了深切的感情。

重修天安门

重修的天安门竟然和原来一模一样,怎么做到的?

1949年,中央决定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那时的天安门虽然主体结构保存完好,但是表面被风雨侵蚀得破败不堪,为了让开国大典进行的更顺利,北京市政府对天安门进行了修缮。

只不过开国大典近在眼前,没有给施工人员留下充足的时间,所以只是对天安门城楼上的门窗进行了修补、刷漆,对破损的瓦块进行更换,还清除了杂草、杂物。

因为天安门是每年劳动节、国庆节的活动场所,

北京市政府一直都在对天安门进行检查,对于不安全的地方,重新加固,对于已经损毁的部件,及时更换。

总体来说,新中国对天安门的维护方案是不动大的主体结构,但是要把小的问题都排查解决,直到1966年的3月,天安门再次不幸遭遇严重破坏。

那年河北邢台发生了大地震,河北和北京离得极近,地震波及到了天安门,天安门城楼的主体因此出现了损坏、变形,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了下沉。

地震发生后,北京市政府对天安门进行了紧急修缮,建筑保护专家认为,修缮后的天安门可以保证稳定性,再伫立两三百年也不是问题。

1969年中央下令:将天安门城楼全部拆除重建,发生了什么事?

1966年3月河北邢台大地震

但是天安门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楼,它还背负着重要的政治使命,绝对不能留下任何安全隐患。

因为这个原因,1969年,中央正式做出决定,将天安门拆了重建,重修后的天安门要和原来一样,但是所有的建筑材料都要换成新的。

重修方案还没敲定的时候,曾经有人提出让外国人来承接重修工作,周总理严肃地否定了这一提议。

天安门是我们中国的象征,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门前的金水河上,一排汉白玉雕栏石桥,桥身曲线宛如彩虹,优美动人;中间的石桥叫“御路桥”,上面雕刻着蟠龙,过去只有皇帝能走;旁边的桥也不能随便走,不同品级的官员要走不同的桥,讲究颇多。

这些中国的文化,外国人能懂吗?他们能明白天安门重要的历史传承与政治意义吗?所以,天安门的重建工作,必须要靠我们自己。

但是重修天安门可不是一个小工程,每一步都要仔细考虑,不能有任何差错。

为了确保天安门重建工程顺利进行,周总理指定北京市建筑工程局作为主要承建单位,工程局对施工人员进行了严格筛选,不仅要技术过关,还要政治背景可靠。

1969年中央下令:将天安门城楼全部拆除重建,发生了什么事?

重修天安门

选定的施工人员组成了木工连、瓦工连、架子工连、混合连等五个施工队,按照军事化进行管理,不能对外透露工程情况,要做好保密工作。

在重建方案批准之前,修缮公司按照1:10的比例,用榫卯法制作了一个缩小版的天安门。

为什么要花大力气制作天安门模型呢?这是为了能充分熟悉天安门的每一处建筑建构,同时也可以当作一次技术演练,倘若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施工队还能提前做出应对。

1969年国庆节过后,按照重修计划,施工队用时8天,将整个天安门城楼严严实实地遮了起来。这么做不仅是为了防止民众围观天安门重建工作,也是为了避免在施工过程中造成扬尘污染。

除了由国内施工队对天安门进行重修之外,周总理还希望施工完成时间能在来年的五一劳动节之前,确保劳动节的庆祝活动可以照常进行。

1969年中央下令:将天安门城楼全部拆除重建,发生了什么事?

1969年,天安门维护重修,当工人揭开琉璃瓦后,激动得满脸通红

就这样,在周总理的指挥与施工队员们的齐心协力下,天安门城楼开始重建了。

施工难题

天安门彩绘用了6公斤金箔?

开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旧城楼拆掉,拆了才能重建,但是一定要保证重建的城楼和原来的城楼规模一样,所以要对旧城楼的每一处尺寸都进行详细测量。

测量一定要保证精准,绝对不能马虎,木工连的连长姚来泉挺身而出,配合测量局的人对天安门的斗、拱、声、柱以及端门,全都进行了详细的测量。

光有测量数据还不行,为了确保拆下来的木构件可以被原样复制,施工人员不仅会给木构件拍照片,还会按照顺序进行编号。接着这些木构件被交给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由他们来画图纸,加工制作。

1969年中央下令:将天安门城楼全部拆除重建,发生了什么事?

在拆除天安门屋脊时,施工人员在正中间位置发现了一个匣子,匣子里是金银铜铁锡材质的小元宝,还有五彩线、五谷杂粮等。在我国传统习俗中,这些东西是镇物,有驱灾辟邪之意。

在施工队员们的密切配合之下,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把天安门城楼拆除完毕,接下来就是原样重建了。

首先要把需要的建筑材料备齐,斗拱的木料取自东直门城楼,并且做了防腐、防火、防虫处理;

城楼上的60多根柱子从加蓬和印尼进口,那里的木材质地坚硬,遇火只会冒烟不会燃烧。

材料准备完,下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组装了。当时我们国家的吊车臂只能达到25米高,不足以吊起天安门城楼的柱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队员巧施妙计,采用“斜溜”的办法,用两台吊车吊一根柱子,先把柱子溜放到柱基石上,再一点点的让它就位。

组装问题解决之后,面对油彩绘画的图案,施工队员们又出现了分歧。一部分认为天安门是古建筑,那么上面的金龙和玺彩画不应该改动,要保存它的文化韵味。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那些都是封建内容,天安门要有新时代的意义,应该把图案改成向日葵花或者延安宝塔。

最后周总理下了决断,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不能改动,但是其他的彩绘可以使用相对朴素的图案来代替。

1969年中央下令:将天安门城楼全部拆除重建,发生了什么事?

周总理

彩绘之后,施工队员用了整整六公斤的黄金给城楼贴金箔,这些金箔全部都是进口,需要工人们先用镊子把它夹起来贴在油漆上,再用特制毛笔小心翼翼的把它刷平整。

此次对天安门的重修工作主要集中在上部分,对于基座却没有重建,这是因为天安门的基座一直都保存得十分完好,在修建之初用的是糯米汤浇铸混合土制成的砖,坚固异常,拆的话会非常费力,而且没有必要。

最后,施工队员给天安门的底座镶嵌了一层砖,又在外墙加固了50厘米厚的水泥,结束了对天安门城楼的修建。

值得一提的是,天安门城楼重建之后,施工人员在原来发现匣子的位置,放了一块汉白玉石,上面刻着:1970年1—3月重建。

尽管在天安门的重修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施工队员们都没有放弃,1970年的4月7日,经过验收,天安门重修工作圆满完成。

1969年中央下令:将天安门城楼全部拆除重建,发生了什么事?

国庆升旗仪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这次重修工程,历时112天,全国有21个省市共216个部门参与其中,施工人数最多时达到2700多人,光是琉璃瓦就制作了10万多件、100种不同规格。

重修后的天安门,不仅比原来更加金碧辉煌,而且增加了上下水、供电照明、暖气、电视广播、新闻摄影等现代化设施,抗震能力提高到九级。

不久之后的五一劳动节,民众欢聚在天安门广场,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庆祝越来越繁荣昌盛的新中国。

结语

天安门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性建筑,数百年来,天安门见证了王朝更替、历史兴衰,目睹过中国曾经遭受的屈辱,又迎接了中华民族的新生。

如今,每一个中华儿女提起天安门都会从心中升腾起一股自豪之情,未来,中国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人民生活也会更加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天安门城楼   天安门广场   紫禁城   天安门   施工队   匣子   什么事   城楼   劳动节   柱子   北京   中国   年中   民众   测量   建筑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