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区:党建统领,书写城市转型升级新篇章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1926年,崂山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党组织。从此,革命的火种便在这片土地上播撒,成为燎原之势,崂山发展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近百年来,崂山区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全区人民,面对无数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创新实践,谱写了求独立谋解放、摆脱贫困、实现小康、走向富裕的壮丽诗篇,在崂山大地上创造了一个接一个的经济奇迹,持续书写着创新创业的新篇章。

如今,崂山区已成为全市高端新兴产业的核心集聚区,拥有国家级的青岛高科技工业园、崂山风景旅游度假区,金家岭金融区是国家级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先后培育了海尔、特锐德、汉缆等一批自主创新企业,拥有上市公司13家,境内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市首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05件、居全省第一,拥有独角兽企业6家、居全省首位。

崂山区:党建统领,书写城市转型升级新篇章

再次创业的崂山,正以党建为统领,昂扬走在城市整体转型升级的阳光大道上。

党建产业联盟:探索农村集约经营新路径

崂山区亦城亦乡,二元制结构明显。全区163个社区中有139个是农村社区。曾经一段时间,由于缺少相应的工作联动机制,所辖社区各自为战、同质竞争、盲目建设的问题一定程度存在,造成社区发展“点强面弱”,难以“串点连片”,整体发展质量不均衡。

为破解区域发展瓶颈,崂山区打破“就村抓村”“就事抓事”的路径依赖,按照“党建赋能、联盟发力、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的思路,结合全区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建设,由3个涉农街道党工委发起,把地域相邻、产业相似、强弱不均、禀赋各异的社区“融”为一体,组织所辖社区引入专业开发平台公司,吸纳行业协会、旅游商会等社会组织,联合组建党建产业联盟,实行实体运作。

全区先后组建了沙子口流清湾、王哥庄标山、北宅周上路等7个各具特色的党建产业联盟,辐射周边27个农村社区、13个“两新”组织、15个机关事业单位,有效整合各类资源资产,实现以组织融合推动发展融合、以党建一体化推动区域发展一体化。

王哥庄街道标山党建产业联盟以标山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平台,打造集游览观光、休闲采摘、乡旅民宿于一体的标山乡村生活体验示范带。北宅街道将周哥庄管区范围内的党组织融为一体,组建周上路生态农业示范带党建产业联盟,通过引进大户、合作社示范、党员带头,带动群众一起发展种植、带动社区群众精准致富。引进同仁堂青岛分公司投资千万元,建设110余亩的中草药种植基地,为社区居民和集体带来长期稳定收益。目前,联盟内已打造了枣行“多肉村”、毕家“蓝莓村”、华阳“状元红”等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推动了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沙子口街道大石社区曾是个石匠村,在南九水党建产业联盟的联盟推动下,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民画家村”。

崂山区:党建统领,书写城市转型升级新篇章

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激发干部干事活力

日前,崂山区组成考察小分队,深入各部门、单位、街道,采用面上谈、个别访、实地看、广泛阅、重点核、随机查、综合评等方式,对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疫情防控、信访维稳、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等八大领域重要任务和重点工作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让干部释放潜能善作为。

据悉,考察组将结合干部的政治表现、工作实绩、作风状态、群众公认等情况,着重了解干部的工作态度、工作办法、工作成效,根据考察情况进行综合研判,考察识别出“狮子型”“老黄牛型”干部。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近年来,崂山区坚决扛起在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政治责任,激发干部干事活力。先后出台《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一线加强干部考察识别工作》《关于在重要任务和重点工作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一线考察识别机制,聚焦疫情防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专题调研,仅去年一年,就分7个批次派出专题调研组21个,赴重点工作责任部门和工作现场,实地考察干部、全方位了解干部,全面摸清区管班子运行情况、领导干部工作情况和年轻干部情况。通过专题调研、实地考察等方式,截至目前,掌握优秀处级干部135名、科级干部145名、年轻干部80名,为选优配强领导班子提供了重要参考。

深入开展“两担当、两作为”主题实践活动。2020年度,评选表彰“履职尽责好干部”“改革创新好干部”“攻坚克难好干部”62名,激发了全区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开展“学深圳、赶深圳”先进典型培树活动,推选“担当作为好科长”30名、“业务标兵”40名、“为民服务示范岗”10个,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向省委推荐抗击疫情先进个人6名、先进集体3个,推荐全省“攻坚克难奖”先进集体1个;向省委组织部推荐报送“担当作为好书记”3名;推荐全市“担当作为好科长”7名,“业务标兵”7名,“为民服务示范岗”7个,向市委组织部报送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干部14名、优秀党员3名、人民满意公务员2名,获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2名,“火线提拔”1名。

强化干部实践锻炼。深度对标深圳、上海,持续选派89名干部赴深圳、上海体悟实训;实施“一线墩苗”工程,选派33名科级干部赴街道、企业(科研院所)挂职,抽调80余名年轻干部到疫情防控、“四进”攻坚等工作专班学习锤炼,调任“青选计划”优选生到街道担任领导职务。结合“千名机关干部进千企解难题”活动,选派731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机关干部,纳入全区党务工作人才库,与1060家企业开展结对共建,通过走访调研,了解企业的困难和现状,将政策支持、社会化服务等以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到两新组织中去。

突出抓好社区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围绕提升干部整体素质,常态化举办全区社区书记主任集中培训班,区委主要领导为社区干部讲专题党课,全覆盖进行社区“两委”干部轮训。围绕健全日常管理体系,出台《社区干部底线管理办法》,同步配套社区党组织书记考核管理、备案管理等制度文件;研究制定社区事务管理“三议两审两公开”、“三要四不准”规定等10余个制度体系,全面提升社区管理质量。围绕配强社区后备力量,实施社区后备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先后选拔社区后备力量300余名,全面建立农村社区后备人才库。

“185”城乡治理体系:寻求社会治理有效之道

在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桑园社区,活跃着一支由16人组成、平均年龄为60岁的“桑园大妈巡逻队”,她们走街串巷进行安全宣传、交通疏导、纠纷调解……为社区点亮了“平安灯”。在沙子口街道东麦窑社区,由3名法律顾问、4名社区工作者和5名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调解员队伍,成功化解了涉及资产改制、集体经济发展、坟墓整治等矛盾隐患10余起,没有发生一起走出社区的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

这是崂山区在实施“185”城乡治理体系中,推动乡村治理由村民自治为主向多元共治转变具体生动的体现。近年来,针对农村基层治理水平不平衡不充分的实际问题,崂山区积极填补基层治理制度的断层和空白点,探索治理有效的实现途径,构建实施了“一核引领、八小支撑、五级联动”的“185”城乡治理体系。“1”即突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8”即抓好小公约、小民主、小服务、小调解、小平安、小乡贤、小名人、小家训“八小工程”,“5”即区、街道、管区、社区、网格五级齐抓共管,有力地提升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围绕推行“小公约”,组织139个社区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行为规范,把法律之外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上升为《居规民约》。把森林防火、社区改造、文明祭祀等相关约定纳入其中,推动居民守法守纪守规矩、立言立德立形象。

围绕健全“小民主”,完善党组织领导的社区重大事务民主决策机制,制定社区事务管理“三议两审两公开”工作法,推进社区事务阳光运行、阳光操作。

围绕深化“小服务”,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完善为民服务平台建设,疫情防控期间开启贴心服务,组织成立了260余名青年志愿者担任“买手”的“帮买团”,服务社区困难群众、孤寡老人5200余人次。

聚焦抓实“小调解”,深化“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加强社区“和事佬”队伍建设,组织有威望、有热心、有能力的老党员、老干部等人员,组建矛盾纠纷调解员队伍168个,第一时间化解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力促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问题能解决。

聚焦维护“小平安”,结合平安智慧社区、“雪亮工程”,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融合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通过建立青年先锋队、巾帼服务队等210余支平安志愿者巡逻队伍,开展“我为大家看一夜,大家为我看一年”活动,在重大活动、疫情防控、护林防火等重点工作中,参加群防群治志愿者达到3.7万余人。

深入培育“小乡贤”,整合社区在党政机关、科研机构、教育卫生、“两新”组织等领域先进群体的资源力量,引导有德才的社区在外人士依法有序参与乡村治理、为社区捐款捐物,助力社区加快发展。

精准选树“小名人”,常态化评选社区“好媳妇”“好婆婆”“孝子女”“好少年”,扩大榜样模范群体数量,先后评选出各类先进典型520余人,涵盖创业带富、热心公益、见义勇为等10余个类别。

广泛推行“小家训”,在社区统一制作特色牌匾,逐家逐户悬挂展示,引导居民传播治家格言、讲好家风故事、传承优秀家风,推动形成了家风正、民风淳、乡风美的良好社会风尚。

“165”园区党建体系:构筑“两新”党建新高地

全息投影的党建展厅、搭载了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沉浸式体验空间……走进青岛国际创新园党群服务中心,数字创意的集成与融合,科技创新气息十足的氛围,为走进这里的受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该中心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是崂山区面积最大、功能最全、设施先进、内容完善的党建阵地。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已为园区及周边600余家企业、1.6万余名员工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内容,累计服务保障百余个团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受惠党员千余名。

园区是先进生产要素的聚集区,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阵地。青岛国际创新园拥有各类企业近300家,其中战略性新兴企业21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6家,年税收超过3亿元。如何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政治核心作用,把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决定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成效。崂山区委以园区党建为牵引,打造了以“一核六强五联动”为主要内容的“165”园区党建体系。

绘制“一核”引领的党建集群“一张图”。近年来,崂山区委以新思路、新机制、新手段谋划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确立“跟党一起创业、同党一起奋斗”的园区党建核心理念,链接园区内国有企业、“两新”组织等各领域党组织,成立青岛国际创新园综合党委,构建园区综合党委——楼宇党总支——“两新”组织党组织的“三级协同”架构,使党员群众和各类人才紧密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同时,结合园区“一楼一产业”分布特点,创建“一楼一总支、一楼一驿站”的党群服务体系,成立楼宇党总支15个,拓展延伸党建指导、党群服务、交流凝聚功能。

织密“六强”支撑的“一张网”。崂山区着眼信息共享、阵地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建立以“组织聚力强基础、先锋领航强作用、阵地塑标强功能、活动搭台强士气、机制联动强保障、服务提质强动力”为主体的“六强”支撑机制,实现园区“组织、工作、服务”全覆盖。

下好“五层联动”的“一盘棋”。崂山区以园区党委为统领,织密各类党组织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运行网络,推动周边区域党组织、区直职能部门党组织以及园区群团组织、楼宇党组织、园区“两新”组织党组织“五层联动”。坚持开门抓党建,实现园区内外70余个党组织互联互动。协调区直职能部门把60余项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等资源下沉到园区,推动党建工作由各自为战的“单打一”转变为协同配合的“大合唱”。

目前,青岛国际创新园“165”园区党建体系已成为全省引领“两新”组织党建的标杆;崂山区涌现出了特锐德、天宝国际等一批党建示范点。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眼前。立足新发展阶段,崂山区1390个基层党组织、3.2万多名党员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弘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出的干事创业精气神,转化为崂山突破战略北进、深化再次创业的强大动力,以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崂山   党建   新篇章   平安   青岛   党组织   疫情   全区   党员   街道   体系   干部   组织   城市   工作   企业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