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何成为万物之灵?

综合来说人类无疑是目前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了,自诩万物之灵的我们创造并经历三次工业革命实现了如今发达的文明社会体系,值得骄傲与自豪。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何成为万物之灵?

不过当我们越来越深入探究地球上的各类生物后,发现比我们历史悠久的生命大量存在,甚至很多古老的生物其形态、智力、生存模式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例如一些种类的蜥蜴、鳄鱼、鲨鱼、皮皮虾、章鱼等。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何成为万物之灵?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何成为万物之灵?

有时不得不感叹进化仅5000多万年,300万年前才刚退毛的人类究竟是通过什么在众多古生物中脱颖而出的,而那些至今形态、智力、生存模式并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古老生物就真的是低等生物如此愚笨么?今天我们不探讨过多深刻的问题,首先说一种最聪明的软体动物。

神奇的章鱼

神奇的动物千千万,各有各的特点。有的听觉灵敏、有的视力拔萃(老鹰)、有的能闻到几公里外一滴血的味道(鲨鱼)、有的能感觉星球磁场的变化(大多部分迁徙类型动物)、还有的能感知更多的颜色与波段(皮皮虾)等等,该类动物大多都是利用其自身的优势进化方向来更方便的捕食与生存,虽说如此当你细细探究这类生物时(尤其是历史悠久的古生物),你会发现其强大的能力为何没有统治世界。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何成为万物之灵?

章鱼可以说是头足纲进化最为成功的动物,已知存在与地球已达6亿年,该物种拥有三个心脏、八条触手、九个大脑(每条触须皆为大脑)、并且拥有外星人般蓝色的血液,在不同环境下能收缩柔软的身体,还能改变身体的颜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甚至喷射毒物。

①收缩

据科学家研究,一只60Kg的章鱼能穿过一平方英寸的小孔。其实就理论上来说章鱼是软体动物无论多小的缝隙(当然别太细小)它都能穿过,它全身上下只有一个坚硬的喙也就是嘴只要喙能通过那其余部分便不在话下。想象一下跟你一样重的生物能从一个瓶盖中通过,是不是很不可思议。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何成为万物之灵?

②智力

章鱼同样拥有不俗的智力,号称最聪明的软体动物。在一些实验中实验人员将其关在瓶子中,不到两分钟章鱼便左右旋转瓶盖逃出生天。类似的例子还有开瓶盖,扒开奶嘴瓶盖等。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何成为万物之灵?

而对于陌生物体章鱼也有强大的学习能力,科学家设计一个有三个盖子的物体,其中只有一个盖子能从内部打开。起初没有见识过的章鱼压根摸不着头脑,不知怎么打开。直到实验人员在其隔壁放入另一只会开盖子的章鱼与相同物体,在观摩该章鱼顺利打开瓶盖后(仅仅一次),它便学会了如何打开,并且无论重复多少次都毫无例外,说明它是真正学会了。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何成为万物之灵?

对于野生章鱼来说它们还能利用周围环境的各种工具如贝壳来增强自身防御,这样当面对鲨鱼的时候鲨鱼也将束手无策,除此之外章鱼也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如变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喷射毒墨汁来逃避捕食者。

而在另一些水族馆中的章鱼,它们甚至经常越狱,还会将水弄湿电气设备导致电力系统短路,晚上偷偷溜进其他鱼类的水缸中捕食然后再返回,可以说这学习能力与智力水平已经比较恐怖了,一点也不比人类的伴侣犬科目差。

③神经系统

要想探究章鱼为何如此聪明就不得不研究它的神经系统。章鱼有5亿个神经元,虽然相比人类850亿个神经元的数量还差很多不过已经与犬类的神经元数量大相径庭了。其神元分布也与脊椎动物不同,大脑神经元数量仅占总量的10%,两侧视觉中枢(眼睛)占据30%,剩下的60%都分布在其八只触角上。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何成为万物之灵?

可以说章鱼是用脚来思考也不为过,每只触角都能独立完成既定任务(也就是章鱼拥有9个大脑)。甚至雄性章鱼由于体型差距(雄性太小)难以与雌性交配会采用一种自断触手(拥有生殖能力的交接腕)的方式将遗传物质转移到雌性体内。被断掉的触手就如有意识般自己游到雌性章鱼体内。

④极强的再生能力

曾经在日本捕捉到一只96只触手的章鱼,不是因为它受到辐射产生了基因突变,而是在与雌性交配的过程中断掉的交接腕与被捕食者所咬断的触手后重新长出来的新躯干。在《我的章鱼老师》纪录片中就清晰记录了一只章鱼触手被咬断后经历几个月时间重新长出一条完美触手的情形。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何成为万物之灵?

甚至有科学家做实验当章鱼通过极为细小的孔洞时,即使能收缩的眼睛被压碎,章鱼也能让眼睛完美再生,相信只要不是把它整个头给破坏,章鱼都能完美再生。

章鱼的缺陷

说完了章鱼以上如此多的优点,我们不禁想到既然章鱼如此聪明,不说统治世界吧,它在食物链的地位也不应该如此的低啊。也许这与它们的寿命不无相关。

一般章鱼仅能存活2年左右,有的会稍微长一点。寿命相比人类来说可谓小巫见大巫了,并且可惜的是其在交配产生后代后不久便会自然死亡,也就是说每一个侥幸存活的小章鱼是没有父母传道受业的,父母留下的知识并不能传授给下一代,仅能通过其所见所闻不断的尝试与学习。相当于除了先天基因以外,每个诞生的小章鱼都要重新学习与适应,而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依靠知识的传承与科学的发展达到今天的成就的。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何成为万物之灵?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何成为万物之灵?

神奇的地球生物

纵观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你可以看到小到细菌大到蓝鲸,有太多独特与神奇之处。章鱼与人类只是其中的苍海一束。并且人类并非大脑神经元最多的动物,就已知的大象脑神经元数量便是人类的3倍之多,人类大脑皮层褶皱相比海豚也自愧不如。其实很多动物的大脑与人脑非常相似,甚至在特定功能上不知强于人类多少倍,例如以下动物。

1、鹰

前文所说的视力起码是人类的5倍以上,而猫头鹰的夜间感光度强于人类100倍以上使得其捕猎拥有明显优势。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何成为万物之灵?

老鹰眼睛“黄斑”区域大视力强

2、皮皮虾:

皮皮虾娇小的身躯的7毫米前足的锤击能达到瞬间150Kg(李小龙也才159Kg),并且在水下还能产生超空穴效应加热周围的水至沸腾状态,达到6700℃(高于太阳表面温度)并形成空穴冲击波造成二次打击,也就是说你不打中也没关系。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何成为万物之灵?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何成为万物之灵?

此外皮皮虾的视神经超越人类只能看到红、绿、黄三种颜色。据说能看到16种原色(蝴蝶也才5种),另外的13种我们人类根本无法理解,更别说其排列组合与增减所形成的更加丰富多彩的颜色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皮皮虾更加了解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何成为万物之灵?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何成为万物之灵?

此外皮皮虾拥有三对也就是6只眼睛,我们都知道人类依靠两只眼睛对焦来感知事物的远近。而拥有6只眼睛的皮皮虾(跟蜻蜓5.2万只眼睛不同概念),也许能更加对这个立体的世界感受更深(不过以上都不影响其美味可口)。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何成为万物之灵?

3、黑猩猩

一般观念中我们都认为黑猩猩很聪明,会使用工具,且种群间能相互协作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关系。但根本不知道其种群间的关系是如何形成、维持并改变的。好事者便将不同年龄、性别、种群的猩猩放在一区域内研究其行为模式。写出了《黑猩猩的政治》,比纸牌屋精彩多了,深刻地演绎了不同猩猩群体间的权力结构、尔虞我诈、伺机反扑、背后交易、权力结构形成等等。白宫的政治家看了这本书后都惊讶表示这些都是在政府中所正发生的事。可以说如今人类所使用的政治手段都是黑猩猩玩剩下的。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何成为万物之灵?

4、鲨鱼

作为海中的霸主,鲨鱼自然要有其看家本领来捕猎,而这便是它的嗅觉,据说鲨鱼能在一英里以外闻到血腥味找到各类猎物。同样嗅觉灵敏的还有熊、骆驼。所以观察骆驼的反应便能知道很远之外水的气息。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何成为万物之灵?

在不限于以上例子中都表明了动物在生理的各方面都有全面超越我们的存在,和他们比较起来人的这方面能力简直太弱了,甚至连群体政治也和黑猩猩差不多水平。那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是人类创建了如今发达的文明工业社会而不是其他动物统治世界?也许这就得从人类的大脑来分析。

AI与大脑

其实人类的大脑也是如章鱼般由多部分不同功能的区域组成,所作出的决定也是如村支书开会般共同商讨作出的决定。现实中一些大脑损伤手会不自觉的去摸其它东西的例子已能很好地说明,不同功能区域复杂的神经连接结构共同构成了大脑丰富的功能。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何成为万物之灵?

人类如此聪明并非大脑单项参数的极致所达成。就如人脑计算一复杂的数学题目般,计算机可以几分钟内给出答案,但如若用人脑计算可能得耗费全人类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就像人类无法在众多生理性能参数中战胜其它动物一样。对你可能猜到了,你的肉体、感知方式与神经元结构可能才是你聪明的关键。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何成为万物之灵?

在最新针对大脑的研究中心科学家已经发现人脑是能通过感知外界不同的信息与不断的训练来改变神经元间的连接结构的,当你不断学习并坚持做某件事时一些新的大脑神经将被联通而旧的会断开连接,由此形成新的结构并得到进化。

脑科学人工智能

综上所述,大脑智能的本质并非神经网络,而在于信息处理的方式,它是大脑处理自然界非标准化信息的过程中的外在体现,所以我们在研究AI的时候也需从信息处理的方式上来理解才能发现AI的处理方式。目前有很多人用深度学习来做AI,直接省略了基础的感官,就如小生在以前关于NPL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关于GPT3的论述中,其看似能与人对话具有语言功能,其实只是用大量数据作为支撑,鹦鹉学舌般的存在,并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真正含义。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何成为万物之灵?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语言、决策、逻辑、推理功能是建立在基础感官所接收到信息经并加以处理的基础上的,跳过信息感知环节而做出的AI只能是鹦鹉学舌,花架子,没有任何延展性,在真实场景下的应用也无从谈起,只有拥有丰富的感官才能在真切理解事物本质的基础上形成上层的信息处理能力与逻辑思考。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何成为万物之灵?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何成为万物之灵?

所以在今年10月30日开幕的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各国科学家都在大力研究人脑的运行机制,这在人工智能领域是一种全新的思维。如若脑科学人工智能成功的话它将拥有以下优势: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何成为万物之灵?

①对数据没有依赖性

②可解释性:再也不像深度学习的黑盒般不知道运行原理

③普适性与可延展性:该方法也许可以制造出真正的AGI通用人工智能,适用于各个领域。再也不会发生自动驾驶领域识别错误造成悲剧的案例发生。

结语

人类能创造出发达的工业文明社会并非巧合,历经亿万年进化而形成的语言、逻辑、决策、推理能力也并非一蹴而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我们雕刻了亿万年从基础的化学元素组合成拥有复杂神经元结构的生物。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何成为万物之灵?

换个思路,原子电子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化学键,化学键的不同组合形状与结构形成排列不同的DNA蛋白质、有机物与无机物,排列不同的DNA蛋白质由造就不同的生命。再大一点到玄理论与引力时空中,高维空间也是对低维空间极其微小的弯曲形成,引力当然也是几何形式的弯曲。一切的秘密似乎都隐藏在形状结构的几何之中。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何成为万物之灵?


让我们回到生物大脑本身,前文也说过人类大脑之所以“优”于其他生命并非由于单项参数的极致所达成,而是由于其处理信息的方式,只有从信息处理的功能来理解才是接近大脑工作本质的方法,就如量子计算机与经典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方式截然不同一般,又如掌握了空气动力学的人类最终翱翔天地一般。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何成为万物之灵?

人类并非地球(或宇宙)中的唯一生物,进化也来自于知识、信息的积累与融合创新。我们要创造出与人一般甚至超越人类的智能体得先学会其底层运作原理,知己知彼,再在之上进行改进创新,对脑科学的研究定能使人类科技与智能水平更上一层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脑科学   人类   万物之灵   神经元   黑猩猩   触手   章鱼   鲨鱼   生态系统   大脑   聪明   地位   眼睛   动物   能力   结构   生物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