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急救中心通州部,设计取意“生命之星”

为鼓励建筑创作,打造“BIAD设计”品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IAD)科技质量中心依据BIAD《优秀方案评选管理办法》的要求组织进行了2020年度BIAD优秀方案的评选工作。北京急救中心通州部项目获得年度设计一等奖。本文转自“BIAD创作”公号。


本项目为北京市急救中心两部之一的通州部,项目总用地面积14918.194㎡,总建筑面积35672㎡,容积率为1.3,建筑限高24m。项目主要以调度、培训、业务办公等功能为主,地上建筑面积19393㎡ ,地下建筑面积16604㎡,其中救护车停车位 50 个。

北京急救中心通州部,设计取意“生命之星”

方案采用正弧三角布局,平面构图的三条法线分别与急救的“生命之星”的意向相对照,成为建筑的形式动力。同时,三角弧形三个角分别代表急救中心、医院、与急救患者,建筑整体寓意建立三者间高效、贯通的桥梁。

北京急救中心通州部,设计取意“生命之星”

建筑设计中考虑在体现急救中心标识性的同时,在首层留有与城市界面相融合的空间,延长了城市和建筑界面,促使更多的信息、能量在此交流。建筑布局既呼应了用地特征,又为工作人员尽可能的留出了内部活动空间。使城市界面在南侧首层得以贯通,方便了人员的交往和流动。使建筑室内空间、灰空间和庭院空间有机连续形成了第二门厅。三角弧形主楼和Y字型洗消中心之间结合消防防火间距留有环形车道,解决了医疗药械运输和特种车库的回转空间。

北京急救中心通州部,设计取意“生命之星”

北京急救中心通州部,设计取意“生命之星”

方案造型在实现整体曲线形态时,也注重考虑建筑构件标准化、模块化的可操作性。主体建筑平面的三条弧形边均为曲率、长度相等的圆弧,因而所有外立面和内庭院幕墙构件以及金属竖板构件,均可按照同一规格制作。

北京急救中心通州部,设计取意“生命之星”

北京急救中心通州部,设计取意“生命之星”

设计评述

方案充分分析场地条件及功能需求,采用了与地块特征高度契合的建筑形态,并将业主的实际功能需求较好地布置于其中。场地的出入口设置考虑充分,既满足急救中心对救护车快速出勤的特殊要求,又对城市交通影响降低到最小。立面造型现代大气,在造价控制的条件下,通过对材料、色彩及构造形式等的合理选择,保证了立面整体的视觉效果。建筑首层架空形式,使建筑内部庭院与场地外优质的景观资源形成互动,既与城市界面达到融合,同时又营造出方便人员活动的建筑灰空间和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项目概况

北京急救中心通州部

项目类型:公共建筑

项目地点:北京市

建筑设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五建筑设计院

设计团队:南在国 薛松 郑峰 张婷婷 吴楠 秦韶华 赵艳萍 禄欣 张海鹏 杨留洋 吴康 侯新元

方案完成/交付时间:2020.05

关于BIAD优秀方案

为鼓励建筑创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BIAD设计”品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IAD)科技质量中心依据BIAD《优秀方案评选管理办法》的要求组织进行了2020年度BIAD优秀方案的评选工作。

参加评选的项目为2019年7月~2020年6月期间完成的原创方案设计项目。范围包括方案投标阶段项目和工程设计阶段的方案项目,分为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及居住区规划、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专项类型。

获奖作品从230个申报方案中产生,来自公司内外20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经过认真客观公正的投票评选,最终选出一等奖19项,二等奖36项,三等奖60项。

本文资料来源:BIAD,撰稿:北京建院第五建筑设计院,编辑:孙诗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通州   急救中心   北京   弧形   北京市   构件   庭院   场地   界面   优秀   生命   方案   建筑   项目   城市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