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啦40》——二极管的瞬态特性


对于功率二极管来说,除了关注功率损失和反向阻断能力外,其在导通和关断过程中的瞬态特性也是不容忽视的,某些情形下甚至会上升为首要问题。

功率二极管从断态到稳定导通状态的过程中,其正向电压会随着电流的上升首先出现一个过冲,然后才逐渐趋于稳定,如图1所示。电压过冲的物理机制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阻性机制,一个是感性机制。阻性机制是指少数载流子输入的电导调制作用。以P+N结二极管为例,在导通初期,二极管的电阻主要来自低掺杂N区的欧姆电阻,其值颇高且为常量,因此管压降随着电流的上升而升高。但当电流上升到一定的数值时,注入并积累在低掺杂N区的少数载流子空穴不断增加,使其电阻率明显下降,这就是电导调制作用。电导调制使N区的有效电阻随着正向电流的上升而下降,管压降即随之降低,从而形成峰值UFP。感性机制是指正向电流随时间上升在器件的内部电感上产生压降,电感压降只存在于电流上升过程中,当正向电流逐渐趋于稳定时电感压降趋于零。由于有电感压降的存在,因而峰值压降UFP必是电流上升率di/dt的函数,di/dt越大,UFP也就越高。UFP中的阻性分量只在di/dt较小时才起主要作用。描述二极管开通过程的特征参数除了di/dt和UFP而外,还有一个被称为正向恢复时间的时间常数tfr,参照图1,tfr定义为正向电压从零经极大值UFP降至接近稳态压降的某个瞬态值所需要的时间。

《涨知识啦40》——二极管的瞬态特性

图 1 二极管导通时的电压过冲现象

当加在一个二极管上的偏置电压的极性从正向转为反向时,该二极管并不能立即关断,而必须经过一个短暂的时间周期之后才能重新获得反向阻断能力,进入关断状态。在关断之前会有显著的反向电流出现,并伴随有明显的反向电压过冲,这是由于正向导通是在PN结两侧存在少数载流子累积的结果。二极管关断过程中的电流波形和电压波形如图2所示。关断过程自时刻tF开始,这时加在二极管上的偏置电压反向,正向电流IF以速率diF/dt下降,其值由开关电路的外电感L和反向电压UR决定,即:

《涨知识啦40》——二极管的瞬态特性

对P+N结型二极管而言,随着电流的减小,存储在高阻N区的额外空穴的电导调制作用被削弱,加上器件内部电感的作用,管压降UF暂无明显变化,即便在电流IF为零的时刻t0也只有轻微下降,且仍为正向电压。事实上,只要N区额外空穴的密度还保持着越靠近空间电荷区越高的态势,即沿P+N方向的额外空穴密度差ΔPN>0,管压降的正极性就不会改变。这时,反向偏置电压UR靠外电感L来支撑。但是,当空间电荷区附近的额外空穴即将被抽尽,以致使ΔPN<0,管压降即变为负极性。这时,流经二极管的反向电流要靠离空间电荷区较远的空穴来维持,而那些地方的空穴密度较低,因而在管压降极性改变之后即ΔPN<0之后不久,反向电流达到其极大值IRP,然后迅速下降。从反向电流达到极大值的时刻t1开始,空间电荷区开始迅速展宽,于是该二极管重新获得对反向电压的阻断能力。

《涨知识啦40》——二极管的瞬态特性

图 2 二极管关断过程中的电流波形(实线)和电压波形(虚线)

由于时刻t1的电流变化率为di/dt=0,因而此刻电感上的电压迅速下降到零,反向电压UR直接加在二极管上。然而在时刻t1之后,由于反向电流的迅速下降在电路电感中产生反向感生电动势,因而二极管电压并不停留在UR上,而会发生反向过冲,并在时刻t2附近电流变化率接近于零时过冲至极大值URP,随后才由于感生电动势归零而下降至UR,时间trr=t2-t0叫做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

参考:华伟, 周文定. 现代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载流子   极大值   电动势   空穴   极性   电导   电荷   波形   电感   电流   电压   特性   机制   时刻   作用   时间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