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应对地球成为第二个火星的危机?

前文提到,随着地球自身的不断冷却,其地质构造会逐步变化,一旦地球空心化,那么地球表面的水,就会渗透到地心,地球表面的空气,也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深入地下,地球有可能变成火星那样,成为没有大气层保护,地表没有水的干燥寒冷的星球。面对这样的未来命运,我们人类能做些什么呢?

第一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地球危机的存在。在浩瀚的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是多么的渺小,渺小到我们忽视了自然界的生命进程,误认为它是亘古不变的存在,误认为它可以长生不老。其实站在宇宙的角度观察地球,我们会发现,地球是有生命的,潮起潮落、大河奔腾、风雨雷电、冷暖交替、火山爆发、板块漂移、地震海啸、沧海桑田,这些都是地球的生命体征。甚至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动植物的繁衍生息,也不过是地球生命的一种形式而已。既然有生命,就一定有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地球一定会老,其实现在的地球表面上,有些地区就出现了和火星极为相似的地貌了,因此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地球面临的危机,并不仅仅是来自地球以外的小行星撞击,也不一定是来自太阳的爆发膨胀,很可能来自地球自己。

第二,要加强对地球自身的研究。我们人类出于好奇心的驱使,对未知的事物开展了各种艰辛的探索与研究,我们研究宏观世界宇宙,研究微观世界粒子,研究能量和质量的关系,研究生命的起源与演变,研究一切我们感兴趣的事情,但唯独对我们的地球研究的远远不够。我们的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结构?地球的板块为什么漂移?历史上的冰川期是如何形成的?恐龙为什么灭绝?海底瀑布的水到底去了哪里?这些我们都不知道。停止对地球猎奇式探索,展开系统性的研究,搞清地球的过去和现在,把握地球的演化趋势,预测地球的未来,应该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跳出地球研究地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所以研究地球比研究宇宙还困难,是因为我们就站在地球上,太近的距离限制了我们的视野。这里可以有两个方面的工作可以做,一是研究地球以外的行星,比如火星,通过对其他星球的研究成果反推地球的答案。第二、建立地球变化观测体系,在月球建立永久性地球观测站。对地球的环境变化趋势进行长期观测。密切关注地球的磁场变化、地表大气总量、水资源总量变化、地球温度的变化、地球体积的变化等等。这样做,近期可以预测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远期可以及时发现地球的地质变化趋势,为我们人类采取措施赢得时间。

第四,根据我们的研究成果,及时调整我们的生活方式,必要时要采取人为干预措施。

比如说大家谈虎色变的全球变暖问题,到底是人类生活的结果,还是地球内部温度变化的结果?地球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冰川期和温暖期的交替,原因是什么呢?谈到地球的气候变化,我们总习惯于抬头看向天空,却很少有人低头问问大地。我们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我们的许多行动不都是盲目的吗?况且从地球的冷却过程来看,温室效应,地球变暖,对于延长地球的寿命,也许是一件好事。再比如说石油的开采,要往地下注入大量的水,这无疑会减少地表水的数量,我们的地球尽管有71%的表面被水覆盖,但是水的总量并不多,按体积算,水只占地球的1.7%,注入地下油田的水,基本上就永远出不来了,从短期看是划算的,从长期看,就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我们是不是可以改变一些我们的行为呢?

冰川在融化,海平面在上升,但这个过程中地表水的总量是否保持平衡的呢?海洋中存在的巨大海底瀑布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些海水去了哪里?我不知道。假设我们的地球真的出现了地下空洞,我们的海水在渗透去填充,我们最起码应该知道它的存在,也许我们可以通过可控制的核爆炸,去炸塌地下的空洞,来消除这个隐患,也许我们何以通过表面的浇筑,去堵住渗透的入口,来延缓这一进程。积极的行动,总比盲目的等待更有意义。

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是渺小的,但是,在命运面前,我们人类又是伟大的。面对未来的生存危机,只要我们人类摒弃前嫌,打破国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共同应对危机和挑战,人类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火星   冰川期   地球   危机   地表水   地表   渺小   总量   宇宙   面前   地下   命运   人类   生命   未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