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李四光##大陆漂移#

李四光,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有着很高的权威性,在《李四光》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都李四光先生的光荣事记与生活,里面有一篇是写关于李四光先生对大陆漂移的理解,这也令我深思

接下来,我把我对大陆漂移的理解分享给大家:

由于内圈层有软流层软流层(Asthenosphere)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Lithosphere)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中文名软流层,位置上地幔顶部,岩石圈底部,属性被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使软流层以上的较稳定的圈层因地球转动不定(宇宙对地球的影响,如伽玛射线)所产生的惯性惯性是任何物理物体对其速度变化的抵抗。这包括物体速度大小运动方向的变化),使表面地壳得于移动。由于地球转动相对于人类历史来说是经过来了很久,所以变化的幅度时间一段时间的变化)一般过几年才有明显的变化举个例子,澳洲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往北向亚洲移动——这相当于指甲盖的生长速度!)这变化也由地球相对于大洲来说,变化很微小,所以人类短时间内是无法察觉,俗话说:“有心者必有得,无心者必落空科学发现总是在无意之中的有心――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躺在 病床上,目光正好落在墙上一幅世界地图上。“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 他的脑海里再也平静不下来: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他们之间原来并没有大西洋,只是后来因为受到某种力的作用才破裂分离,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以后,魏格纳通过调查研究,从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等方面找到了一些大西洋两岸相同或相吻合的证据。对此,魏格纳作了一个简单的比喻:这就好比一张被撕破的报纸,不仅能把它拼合起来,而且拼合后的印刷文字和行列也恰好吻合。 1912年,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在当时,他的假说被认为是荒谬的。因为在这以前,人们一直认为七大洲、四大洋是固定不变的。为了进一步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魏格纳只身前往北极地区的格陵兰岛探险考察,在他50岁生日的那一天,不幸遇难。值得告慰的是,他的大陆漂移假说,现在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这一伟大的科学假说,以及由此而发展起来的板块学说,使人类重新认识了地球。

大陆漂移就好比,由于地理的内圈层有软流层,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圆体魔方”,一个个的面就代表陆地与海洋。那接下来把它转动起来(像陀螺一样),等到一定的速度差时(这好比速度快的物体转换为减速或增速所产生的效果)使之产生了惯性,使“陆地”与“海洋”的位置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这样的变化,我个人认为就是千年来大陆漂移的原因由来。

谢谢观看,敬请期待下一期:#霍金##黑洞由来之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内圈   格陵兰岛   霍金   大西洋   岩石圈   地幔   大陆   假说   陆地   惯性   物体   由来   两岸   地球   速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