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塞罕坝人工林科学观测站获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10月9日,国家科技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批准建设甘肃甘南草原生态系统等69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通知》,北京大学建设的“河北塞罕坝人工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塞罕坝人工林科学观测站”)成功入选,成为北京大学首个国家野外站,实现了零的突破,将有力支撑北大“双一流”建设和生态学学科发展。

“塞罕坝人工林科学观测站”由北京大学自主建设,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方精云院士担任站长。从2006年建站至今,现已具备较为完善的实验场地和基础设施,具有高水平科学研究、技术支撑和管理队伍,研究设施和支撑保障条件逐步完善:共建立了9个长期固定样地,1个大气本底监测站,5个野外实验平台;具有完备的生态学实验、教学等所需仪器;拥有4个实验室和1座温室,并建有实验室、资料室、食堂、多功能会议室等保障设施。

研究站聚焦华北人工林恢复、半干旱区植被生态效益与人工林经营策略等问题,立足科学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防护林建设的重大科学基础、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复合生态系统动态及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提升等问题开展攻关研究。研究站与塞罕坝机械林场等地方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深入指导我国北方半干旱区生态建设、资源保护与利用等工作,为“塞罕坝精神”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拓展塞罕坝人工林建设对整个北方半干旱区的指导意义,提升塞罕坝生态文明的科学精神。

研究站在积累大量基础和专业观测数据的同时,服务于众多研究任务。2014年以来,研究站科研团队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研究重大研究计划,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创新研究群体以及杰青、优青、重点、面上等项目6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1.2亿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共计470余篇,出版专著7部,直接依据研究站数据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及其子刊,Science及其子刊,PNAS,National Science Review等刊物。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之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次入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之前,塞罕坝站已于2019年8月获批教育部野外台站,并于2020年12月入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择优建设名单。

北大塞罕坝人工林科学观测站获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研究站全景

北大塞罕坝人工林科学观测站获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大塞罕坝人工林科学观测站获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研究站实验室及温室

北大塞罕坝人工林科学观测站获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大塞罕坝人工林科学观测站获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大气本底观测站及控制实验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人工林   观测站   甘南   野外   本底   全景   科学   北京大学   国家   生态学   温室   生态系统   大气   北大   实验室   设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