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诗画品红楼》出版之时:我与《红楼梦》的一段情缘

从策划到出版,历经4年,《诗画品红楼》终于出版了!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赵建忠教授、知名作家郑尚可先生为本书写序并给与高度评价。



写在《诗画品红楼》出版之时:我与《红楼梦》的一段情缘

《诗画品红楼》全书分故事篇、人物篇、《红楼梦》与曹雪芹三部分,共收入清代最具代表意义和最高艺术水准的《红楼梦》插画340幅,配有本书作者及清代文人撰写的诗词600余首、品评210则。


“诗”、“画”、“品”相结合,旨在让《红楼梦》爱好者尽快看懂故事梗概、人物演绎,领会作者的真实意图。


本书图文并茂,诗情画意,是一部全面体现《红楼梦》故事情节和人物特征的创新性作品。



写在《诗画品红楼》出版之时:我与《红楼梦》的一段情缘


写在《诗画品红楼》出版之时:我与《红楼梦》的一段情缘

作为本书的副主编,我捧着这本精美而厚重的书,连夜欣赏。清晨,我迫不及待地为新书的出版写下了四句感想:


红楼一部寄痴情,泪望瑶台葬落英。

诗画人间神鬼事,曹翁瘦影笑虚荣。


对于我来说,《诗画品红楼》的出版,不仅仅是喜悦,还有五味杂陈。因为我与《红楼梦》有过有一段不解的情缘,它在我人生处于困顿的时候,将我拉向了人生的顺途。在主编《诗画品红楼》期间,我经常忆从前的那段难忘时光。



写在《诗画品红楼》出版之时:我与《红楼梦》的一段情缘


我毕业后被分到青岛橡胶二厂工作,刚参加工作没几年,大概在1970年前后,我所在车间的一位好友,不知从何处借来一部《红楼梦》,当他在宿舍里“偷看”时被我发现了,我就死缠着他,求他看完后一定借给我看。因为早就听说这部书很有趣,这次有了机会,我就绝不放过。


拿到书之后,我夜以继日地读。我看书比较慢,喜欢一字一句地读,有些故事情节,还要返回头来再仔细地对照、认真细查。因为非常喜欢这部书,阅读时又细细地品味,反复对比不同人物,所以,我对于这部书的故事情节、各种人物的形象记忆深刻,至今难忘。



写在《诗画品红楼》出版之时:我与《红楼梦》的一段情缘

之后,我结了婚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我在青岛,我爱人在北京工作,一直处于两地分居状态。原本,我爱人准备调到青岛工作,她们学校派人到青岛联系落实她在青岛的工作单位,但是,文革期间,青岛的答复是“青岛为海防城市,外来人员的调入处于‘冻结’状态”。


鉴于此,我只能想办法调往北京工作,北京的单位联系好了以后,可青岛橡胶二厂就是不给办理手续,说是人事调动 “冻结”,不进不出,我很无奈,心里非常郁闷。


橡胶二厂的老领导之一,文革期间被打倒之后,下放到我们车间的翻砂组劳动。我们这帮子新进厂的学生,经常与他聊天、开玩笑,从没有不尊重之处,相处的非常融洽。对于我两地分居,准备调往北京工作的事他是知道的。



写在《诗画品红楼》出版之时:我与《红楼梦》的一段情缘

后来,老领导又恢复了厂长的职务。1975年底的一天,我到厂子的办公区办事,碰到了老厂长,他将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聊天。聊了一阵子后,他突然问我:“你看过《红楼梦》吗?”


我告诉他,我几年前偷偷地看过。他说:“好,你给我讲一讲,我也感兴趣。”我当时一愣,因为在那个时期,几乎没有人跟我提起过《红楼梦》。


虽然几年过去了,但我对这部书记忆犹新。于是,我就绘声绘色地给他讲了书里几个有趣的故事,其中包括“刘姥姥进大观园”等。差不多讲了半个多小时,我正讲的起劲,他突然打断我,当着我的面拿起电话,给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老徐吗?机修车间小孙的调动情况怎么样了?”



写在《诗画品红楼》出版之时:我与《红楼梦》的一段情缘

内部电话很响,对方的回答是:“市里还没有‘解冻’。”


老厂长立马就堵上了一句:“那已经成为历史了。小孙两地分居不容易,每年来回跑,你就抓紧时间,给他办一下吧。”


还没等对方回答,老厂长就将电话给挂了。转过头来对我说:“你赶紧去,盯住他,就说我说的,让他抓紧时间办。”



写在《诗画品红楼》出版之时:我与《红楼梦》的一段情缘

在老厂长的过问下,1976年4月底,一切调动的手续都完成了,我顺利地调往北京工作,老婆孩子得以团圆。说句心里话,至今我也不明白,老厂长为什么会冷不丁地让我给他讲《红楼梦》。也许,《红楼梦》真是与我有缘分,主编《诗画品红楼》期间,我经常会想起这件往事。


这次创作《诗画品红楼》一书,我是副主编,从策划到出版,我几乎参入了整个过程。新书到手之后,兴奋不已。《诗画品红楼》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天津准风诗社、北京文友群60余位作者参与了创作。



写在《诗画品红楼》出版之时:我与《红楼梦》的一段情缘

三位主编日夜都在思考、策划、组织创作、编辑、联系出版。翟海潮主编在书的总体策划、寻找清代插画及出版工作方面付出了巨大心血,在资金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


范文义主编在组织诗社、文友群进行诗词、品评创作方面不辞辛劳,做出了巨大贡献。刘承彦主编在总体协调、精选清代诗词以及汇总、排版、校对方面投入了巨大精力。



写在《诗画品红楼》出版之时:我与《红楼梦》的一段情缘


《诗画品红楼》书稿排版之后,还专门聘请著名作家郑尚可老先生做最后审校,对于书中的谬误之处,郑老师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查资料、对比、校正,并在书稿上精细标注与勘正,我每次去送稿、取稿,都为郑老师这种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精神所感动,使我对“学海无涯苦作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诗画品红楼》的出版是中国红学界的盛事,我很庆幸参与了这部巨著的编写,我会好好珍藏这部书,慢慢地去读,慢慢地去欣赏。



写在《诗画品红楼》出版之时:我与《红楼梦》的一段情缘


写在《诗画品红楼》出版之时:我与《红楼梦》的一段情缘

本文作者孙可华,源自公众号“思想者札记”(ID:swot 010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品红   红楼梦   刘姥姥   诗社   书稿   青岛   橡胶   清代   厂长   北京   车间   诗词   情缘   人物   作者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