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称为“石爬子”的一种小鱼,为何成了餐桌上的珍品



石爬子一种在大渡河流域慢慢消失的冷水鱼种,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从常见的鱼种变为稀有,在利益的驱使下让很多电鱼人肆意大量电捕,造成石爬子面临绝迹的境地,现已被列入省二级保护动物。

四川人称为“石爬子”的一种小鱼,为何成了餐桌上的珍品

四川人称为“石爬子”的一种小鱼,为何成了餐桌上的珍品

四川人称为“石爬子”的一种小鱼,为何成了餐桌上的珍品

相对于雅安汉源·石棉的本地人说,十几年前,大渡河里钓鱼很好钓的,经常能钓到十几斤的又大又肥的野生鱼,现在基本绝迹了。伴随着大鱼的绝迹,很多极品的小鱼也很难觅踪迹了,其中在急流滩上、山泉水下的岩石缝里就生长着一种样貌如鲶鱼的小鱼,名字很恰如其分,四川人就叫它“石爬子”。

四川人称为“石爬子”的一种小鱼,为何成了餐桌上的珍品

四川人称为“石爬子”的一种小鱼,为何成了餐桌上的珍品

四川人称为“石爬子”的一种小鱼,为何成了餐桌上的珍品

此鱼以扁平的腹部和口胸的腹面附贴于石上,用匍匐的方式移动。以食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为主。长不过十厘米,有点像鲶鱼,全身无鳞,布满黏液,长着一个宽宽扁扁的脑袋,脑袋上有一对很小很小的小眼睛,跟脑袋完全不成比例。也不像别的鱼类眼睛分布在头部两侧,或者侧上方,而是两眼朝天。

四川人称为“石爬子”的一种小鱼,为何成了餐桌上的珍品

四川人称为“石爬子”的一种小鱼,为何成了餐桌上的珍品

脑袋正前方有几根须子,最长的两根内侧还挂着肉膜,须子撑开的时候就像嘴边挂着两个小尖鳍,有点像某些飞机的鸭翼设计。脑袋跟身体的比例也不符合一般鱼类的审美,大扁脑袋搭配肉滚滚的小身子,背部和尾部黑褐色,腹部白色。为一种流水性底栖鱼类,活动范围很狭小。石爬子和其它鱼相比,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性,那就是它们的“窝”。它们喜欢端急的水,当然它们家就在端急的水下面,石头的下面,用它们的肚皮反面朝上紧贴石头,看看他们的肚皮那么平,像个吸盘就知道了。

四川人称为“石爬子”的一种小鱼,为何成了餐桌上的珍品

四川人称为“石爬子”的一种小鱼,为何成了餐桌上的珍品

四川人称为“石爬子”的一种小鱼,为何成了餐桌上的珍品

而且据当地渔民讲,这石爬子每年都会不断跳上对他们来说很高很长水流湍急的瀑布去到大河里产卵,这些石爬子的命运有三种,一种因为吸附不稳被摔死,一种摔下去又跳上来不断循环,还有一种成功游入大河产卵,真是付出了努力不一定都是一样的结果。就是这样一种顽强的小鱼,如今被视为珍贵鱼品搬上了餐桌,近十来年越来越少更是年年涨价。

四川人称为“石爬子”的一种小鱼,为何成了餐桌上的珍品

四川人称为“石爬子”的一种小鱼,为何成了餐桌上的珍品

四川人称为“石爬子”的一种小鱼,为何成了餐桌上的珍品

四川人称为“石爬子”的一种小鱼,为何成了餐桌上的珍品

如今要想再见到野生的石爬子,只能去藏区看看了。要知道在藏区,藏人是不吃鱼的。石爬子在这里被叫做雪山鲢鱼。当地藏族人是不吃它的,因它的食物主要是腐肉,藏民族有水葬的习俗,具说它会吃死人肉。以前这里非常多,用渔网抓鱼,经常一网下去,至少也有数条“河鲜”入网,包括内地价格不菲的“石爬子”。现在因水电开发数量也减少了很多,再加上这种鱼的个头不是很大,电鱼是最快的办法,当地人不喜欢食用,有人就偷偷抓来卖给商贩。从无人买到现在高价难购。肉质非常鲜美,但想到它的食物也非常恶心。建议大家多加保护!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汉源   大渡河   小鱼   须子   山泉   电鱼   腹面   藏族   鱼种   鲶鱼   鱼类   水下   珍品   肚皮   腹部   餐桌   人称   脑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