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边:美丽乡村 绽开“幸福花”


峨边:美丽乡村 绽开“幸福花”

茗新村新貌

竹笆房,土坯房,茅草屋;夏天房顶漏雨,冬天屋内透风;人们席地而坐,喝水都懒得动一动......这是记忆中峨边山区老百姓曾经的生活状态。几年时间,这个彝区、山区、贫困地区“三区叠加”的贫困县历经一场蜕变,成为交通便捷、果蔬成框、书声朗朗、新房敞亮的幸福美丽新家园。

峨边:美丽乡村 绽开“幸福花”

云心村美景

用实政策育

“民生之花

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项目如同和煦的阳光照进新林镇茗新村,选址、平地、打桩……这个曾经的“三不管”地带变得繁忙起来。村寨内,一栋栋红黄黑三色装饰的特色彝族民居格外绚丽,一条柏油马路蜿蜒穿过,房前屋后的微田园种满蔬菜和果树。

“屋又矮,路又烂,出门满身泥。”谈起过去的生活,茗新村村民曲别达格颇有感触,“现在好了!房子既宽敞又亮堂,政府还给我们送来许多新家当。”

峨边:美丽乡村 绽开“幸福花”

花团锦簇新家园

2016年以来,峨边精心用实政策,深化攻坚行动,注重打造特色示范典型,“深山瑰宝”茗新村成为彝族聚居新寨模板,“湖光山色”先锋村成为汉族聚居新寨代表,“团结和谐”九家村成为彝汉杂居新寨典型。全县共实施住房建设11428户,惠及农村群众43426名,其中1336户群众搬离世代生息繁衍的深山。


用足优势育

“产业之花”


五渡镇铜河村位于南方丝绸之路大渡河流域西南“夷道”的重要节点,该村立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土地流转与股份合作形式,发展山桐子产业1500亩,打造350亩柑橘产业园以及千亩桃花产业带。2021年,铜河村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达35万元。

峨边:美丽乡村 绽开“幸福花”

美丽铜河村

同处五渡镇的先锋村,其新寨后的梯田依山环绕,千亩牡丹、莲藕池塘格外亮眼,林中山鸡、竹下跑猪、河中飞鱼三五成群,竹海、“微家园”等乡村旅游项目已成气候。“我这个超市一年的营业额大概有20多万元。”搬进新宅就办起农家超市的先锋村村民刘建军告诉笔者,在县妇联的帮助下,他还种植了5亩猕猴桃,目前已挂果投产。

峨边:美丽乡村 绽开“幸福花”

先锋村牡丹园

截至目前,峨边已建成绿色农业产业园区15个,培育省级园区1个,发展茶园13432亩、高山蔬菜2.23万亩、中药材3万亩、水果3.32万亩、马铃薯4.8万亩、三月竹30万亩。

有山有水、有玩有食,溪边徜徉、花旁吟唱,户有致富路、村有当家业,成为峨边乡村的真实写照。


用好榜样育

“精神之花”


“‘亲戚’教会了我收拾家务,让我们在桌子上吃饭,监督我们婚丧嫁娶严格按规定进行。”村民沙库沙三告诉笔者,县里的干部与他结成“亲戚”,帮助他改变陋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峨边:美丽乡村 绽开“幸福花”

“积分超市”进农家

峨边注重文明新风培育,大力开展“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帮一”“五星家庭户”创评等活动,引导群众讲洁美、讲致富、讲守法、讲孝爱、讲和谐,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

2017年起,峨边全面实施移风易俗三年攻坚行动,以“德古调解工作法”“亲情工作法”“三议群众工作法”等“三法”为路径,大力实施思想先导、基础设施、社会治理“三大工程”,开展卫生文明、勤俭创业、遵法守约“三大行动”,抓牢组织、制度、经费“三大保障”,全力革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新风。峨边依托党建月会、农民夜校、德古讲堂、新风课堂,向7万余人次宣传环境治理和文明新风。各村坚持每季度开展1次“洁美星”、每年开展1次“五星”评选表彰活动,敲锣打鼓颁奖授牌,落实3500万元“五小到户”奋进奖励资金,引导群众比、学、赶、超、悟,传播强大正能量。

修新寨、建产业、育新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峨边干部群众正昂首阔步迈向幸福的明天。


(罗长君)

来源:峨边彝族自治县委宣传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大渡河   峨边彝族自治县   彝族   乡村   书声朗朗   先锋   新风   深山   新村   农家   村民   笔者   群众   超市   美丽   产业   幸福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