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的容貌也会随着病情的加重,变得越来越丑陋

就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何为容貌?人的容貌大体就是以基础骨骼和肌肉为主体,构架出的器官形体状态,再由各个器官的特质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去体现,例如,鼻子、耳朵、眼睛、嘴等所特有的形状,包括皮肤所呈现出来的肤色及细腻与粗糙的程度,同时还包括精神层面的外在形式等,如此这些总体的集合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容貌”。

有句话叫“相由心生”,此话看似有些曲解之意,但从心理科学的角度,也并非没有道理。心理科学对“相”的解读更多的指向则是“表情”,这便是容貌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表情则是精神层面的内容作用在面部的一种信息表象,这也是通过相貌可以采集相关信息的一种渠道形式。

就容貌而言,2-30岁之前的容貌为先天性的,是在基于父母基因遗传特征的基础上,这个期间受外界因素及内心感受等影响不大,特别是经历简单的人,除了生理与心理上的成长与成熟外,基本不会有多大变化。可是人到了30岁之后,随着接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了,所依赖的生存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除了岁月对人的生理性改变,更为明显的就是心理环境上的改变。这些心理上的改变,渗透出来的内容越多越密集,对应出来的面部表情就越丰富,这种心理与相貌上的呼应也就越来越密切了,久而久之便出现了沉淀,形成自己固有的特定容貌。如果能认真观察分析,所有的“时间、岁月、经历与过程,包括生存状态”等,均能从相貌上找出对应的信息痕迹来。

用心理科学来对人的相貌进行解析的话,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

1、基本层面是以年龄、性别及生理特征为主要参照的。这些浅层的信息内容形式,只要具备一般的思维能力,便可分辨出来。

2、精神层面是以生存状态,环境氛围,以及性格属性等为参照的,同时还包括职业、身份及兴趣爱好等。这些中等深度的内容形式,无论是信息采集,还是具体分析,都需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相关的知识体系来承载的,并需要上升到切身感受的理性层面,才有能力去对应比照,加以识别。

3、沉淀层面是以思维模式,认知形式与习性、习惯等为主要形式,这种长期形成的意识痕迹,既是有形有色的,又是难以捕捉的,到了这个层面时,真的不是简单的“相面”就能搞定的,必须借助于系统的心理科学技术,来实施破解,否则,精准率难以保证。

如果单从“相由心生”这句话的本意去解析,更多的解释是“有如此相貌的人,才有如此心理”,但这里恰好忽略了先天性的内容基础,再加上后天性的内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固然老化衰败等因素,除去这些缘故,那些因抑郁而产生情绪渗透出来的内容,在影响人的容貌上与岁月经历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或忧伤忧虑,或狰狞扭曲,后者不过是一种固有的沉淀、成熟而已。

人们通常所说的“相面”,其本身实质不过就是心理科学技术的信息采集形式,所谓的“相由心生”也不过就是一个泛泛的概念而已,我们对此既不可忽视,也不能为此纠结,更不可做为最终的定论,因为采集信息及处理分析信息时,难免会出现诸多不确定性。所以,无论是从人的相貌信息采集上,还是现实生活中的“以貌取人”,需要慎之又重,更不便于言语凿凿的直接去给人定性,避免带来不必要麻烦来,但做为相关的信息进行佐证,则一点问题都没有!

抑郁症患者的容貌也会随着病情的加重,变得越来越丑陋


抑郁症患者的容貌也会随着病情的加重,变得越来越丑陋


抑郁症患者的容貌也会随着病情的加重,变得越来越丑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容貌   相貌   面部   病情   器官   丑陋   层面   生理   患者   形式   表情   因素   岁月   精神   环境   心理   内容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