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通识」8探索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

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也是最复杂的生物,人类社会是几十亿人类个体的组合,所以,它的运行会更加的错综复杂,让我们眼花缭乱。这个庞杂的物种是如何存在,又是如何运行,激起我们极大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这次,我们试图拨开层层的迷雾,去探究它最底层最基本的运行规律。

因为人类社会与人类个体本身都有生存需求,也有意识形态立场。所以,要探索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律,我们首先要清空意识形态立场,这样我们才能更客观、更真实的看待人类运行规律。最后,看看能不能在真实与求存的意识形态之间打通一条有效通道,将它们融合在一起。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宇宙演化的角度看。第二,从人类社会演化的角度看。

「哲学通识」8探索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

一、社会经济规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个体依赖度越来越高。

受亚当斯密《国富论》与王东岳《物演通论》启发,自然物种或是人类社会的分工与协作,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用《物演通论》的表达就是“递弱代偿”原理。用通谷的话来讲就是,物种能力会越来越强,但是能力越强的后生物种,在数量上会越来越少,在生存时间上会越来越短。(个人看法,这是从物种几万亿年的尺量看,只做了解与参考,不可生搬照套在刚有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

分工与协作在自然物种的表现:地球最原始的生命是单细胞生物,只通过光合作用,就可以得到生存所需要的能量。之后,细胞组合在一起,变成多细胞生物,于是,分工产生,外面的细胞负责捕捉食物,里面的细胞负责消化。再后来,细胞进一步聚合,细胞有联络的需求,然后,神经网络产生。再后来,生命体的不断增大,为了满足自身的能量消耗并支撑起庞大的躯体,必须进一步的分工,于是就逐步有了,支撑身体的节肢,与保护外面的表皮。为了协调身体的各个部分,控制各部位的神经系统产生。为了感应与处理复杂的内外部信息,大脑也就产生了。再然后就进化出猿,进化出人类。从整个物种的演化史看,做为一个生命整体是变强了,整体中的个体分工成整体的各个单一功能部分,有强就有弱,分工越细效率越高,同时越分工个体越弱小。整体的强大,是以弱化了每一个体为代价。

分工与协作在人类社会的表现:我们还是猴子的时候,摘点果吃,就可以生存。变成人后,我们就开始分工,男的打猎,女的采摘。分工,使得产能增加,人口增长,部落扩大,于是,两个问题出现了,内部问题,产能的增加,剩余产品的产生,使得私有制随之产生。外部问题,部落间资源争夺,胜者为王,败者为奴,连人都成了私有财产,于是奴隶社会产生。奴隶社会产生,分工进一步发生,种田的,养牛的,生产工具的,酿酒的,都有了。由于奴隶制度,限制了劳动者的人身自由,阻碍了分工。于是,个别的奴隶主,率先解放奴隶,让奴隶成为自由人,使人能去从事更多的分工工作。解放了的奴隶,极大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物资更多、效率越高的封建主战胜奴隶主,从此步入封建社会。封建社会,使得分工进一步繁荣,农业,小工作坊,商品交换,诸子百家,诗歌词赋。分工全面开花。物品的丰富就有了贸易的要求,资本主义抬头。资本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从农业中解放出来,从事工业与商业。于是,更高效率的资本主义逐步取代封建社会。到现在,做根针都要分成28个工序,分别由28个人去完成。我们都在服务着别人,也依赖别人服务。就像设计师,在设计方面,他的专业与效率肯定比非专业的高与强,但是,除了设计,其他的吃喝住行,得别人为他提供,一点都离不开社会这个整体。

「哲学通识」8探索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

从人类历史的演化看,整体也是在不断的增强,而个体则越来越专业从事更细小的工作部分。越分工,效率就会越高,但是,独立性越来越丧失。社会就像个蜜蜂群,个人就像蜜蜂,蜂王分工成蜜蜂社会的子宫,雄蜂分工为会飞的生殖器,工蜂分工成捕食工具。把蜜蜂群分工细化成千上万倍,就是人类社会。分工与协作,是生物演化(包括人类社会)不得不的选择。分工协作的物种,效率越来越高,能力变得越来越强,不分工协作的物种就显得相对弱小,然后被新的物种挤压与取代。

人类社会演化的规律,是在争取整体的胜利,而不是个体的胜利。个体服从整体,个体是否舒适,感觉幸福不幸福,不是人类社会总体演化规律要考虑的问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都必须与人类总体生存需要相匹配。整体发展与个体舒适成反比关系。(如果非要寻找幸福,建议反向操作,这就看你的修炼能不能达得到了。)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个体依赖度越来越高。给我们未来经济的启示:1、分工还将越来越细,没有分工细化部分将会进一步细化,是机会。(目前是父母陪孩子写作业,将来会产生专门指导孩子写作业的职业。)2、信息系统能有效联系整体或某一子系统,有助相互依存,也将是生存之必然要求。(公路系统,公安系统,农业系统,谁能在一生态,完善一系统,谁将是该生态首脑)3、整体生存要求,每一个体,都发挥最大效益,所以,未发挥高效的部分,将是未来补偿的对象。(工业化需求,进而需求农业分化进城务工,城市化是补偿。社会全面发展,全民有全面提升需求,全民各种教育与培训,将是巨大机会。)

「哲学通识」8探索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

二、社会政治规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受达尔文《物种起源》与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启发,不管是物种演化,还是人类历史,都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下运行。

《物种起源》的自然选择原理:生物都有繁殖过剩的倾向,而生存空间和食物都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在同一群体中的个体存在变异,那些具有能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体将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不利变异体则会被淘汰。如果自然条件的变化是有方向的,则在历史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变异就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变异,由此可能导致亚种和新种的形成。

《人类简史》全书从三大线索理清人类发展脉络,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技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历史。认知革命使人类成为想象的共同体,农业革命使人类陷入奢侈生活的陷阱,科技革命终将使人类成为神一样的存在。人类通过想象和虚构的能力将彼此连接、有效合作,国家、宗教、企业都是想象和虚构的现实,人类依靠这种想象来寻找认同、开展合作,由此一步步登上食物链的顶端,抵达其他生物无法企及的地位。

「哲学通识」8探索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

以上内容过于高度总结,省略了让人容易理解的案例,与逻辑通洽的论证。所以,下面我们进行必要的补充。不管是动物界,还是人类社会历史,迫于生存的规定,必须进行竞争。优胜劣汰,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在动物界,谁强壮,谁占有。如狮子社会,猴子社会,谁拳头大,谁当王,王者通吃。不争斗的动物,不是法则不显现,而是因为资源丰富,没有必要为此争斗。不为食物竞争的动物,在交配的季节,同样为繁衍资源打成一片,胜者获得繁殖的权力。食物链就像金字塔一样逐层分布,上少下多,越高级的生物越站在金字塔的上层。

人类社会是动物演化过来的,物演法则同样适用。物种内部同样要竞争。纵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一部人类历史,就是一部竞争与斗争的历史。和平只是暂时的,大范围与局部战争占据人类史的绝大部分时间。人类与动物的区别是,学会组团斗争,所以力量更强大,斗争形式更惨烈。刚开始,原始社会,物资缺乏,大家其乐融融,相安无事。生产力提高后,剩余产品产生,于是胳膊粗、拳头大的个休崛起,成了奴隶主。到了封建社会,大家开始比人数,比武器,后台资源,比综合国力。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同样是比综合国力,但是,内容又更加的丰富,比一般等价物的资本,比更加爆裂的科技,比谁的文明能团结更多的力量等。

「哲学通识」8探索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

竞争主要以暴力最为直接最为有效。但是暴力过于简单直接,也容易引起对抗,造成不稳定。于是,就有是占有土地等资源为形式,间接占有分配资源。再后来,一般等价物出现,竞争的形式进一步隐蔽,隐蔽到竞争时时在发生,但是我们基本上不大感觉得到。竞争的结果是,少数统治阶级统治大多数被统治阶级。这里有两个动因:其一、组织结构规定,它必须是金字塔形的,不然整个食物链就会失衡。一只老鹰吃一千只食虫鸟,一只鸟吃一千只昆虫,一只昆虫吃一千颗草。其二、资本容易集中,人员容易分散。有资源的阶级却更有利用资源去组织人力、物力、材料去获取更多的资源;而分散的大多数人,为一点小利就争斗不休,很难团结。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却因为分散而变得弱小,十分容易被一个集团征服与镇压。兵法上讲,集中优势兵力分别打击敌人的各个薄弱点。这是竞争制胜的法宝。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也是人类法则。人类组织金字塔分布也是食物链之规定。竞争以暴力最为简单有效,但为了缓解对抗,产生了各种隐形变种竞争。不竞争以何种方式进行,以强胜弱是终级原则,主要看你什么运用与转化。所有制之争,不是由生产力决定,而是由力量强弱决定。近代,生产力发展没有催生出公有制,而是通过革命,建立了公有制。运用的也是这个原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给我们未来政治的启示:1要生存、要强大,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强大的基础。2、所有制并不重要,能够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都是好的生产关系。3、食物链顶部想强大,下层基础,同样与跟着强大,才能与之相匹配。解放与调动中下层劳动积极性,符合整体要求。

「哲学通识」8探索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

三、社会文化规律:文明由慢到快的前进,但有正作用,也有反作用。

纵观人类历史,石器文明大约经历了260万年。农业文明大约经历了7000年。工业文明从19世纪中期开始,距今不到200年。信息时代从1969年开始到2020年,也就50年的历史。以前农业时代,虽然我们的物质并不丰富,但是,我们一年也就两次农忙。我们现代,物质十分的丰富,但是,我们似乎每天都在忙。人类文明滚滚向前,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我们已经进入了快速变化的年代。

文明的正作用与反作用。表现一:文明是物种生存要求的产物,刚开始对生存有极高的匹配,于是对生产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文明一旦产生后,它就可以独立于生存而存在。生存会朝着演化的方向前进,而文化却围着原点变得越来越华丽。由此,文明与生存越来越不匹配。中华的农业文明,曾经让中原成为地球上最强胜的帝国。但是后来,农业文明压抑与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最终帝国走向衰亡。

文明的正作用与反作用。表现二:文明在给我们好处的同时,也给我们极大的伤害。如煤碳的使用,一边给我们带来动力能源,一边给我们地球带来温室效应,地球温室再升高1度,北极的可燃冰将得到释放,到时,地球将不适合人类生存。如原子弹,它可以消灭敌人,也可以毁灭地球。我们一边享受文明带来的物质丰富,一边又遭受污染带给我们的伤害。

「哲学通识」8探索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

文明还在缓慢变化的时候,我们肉体在慢慢的遗传与突变,那个时候,我们相互是匹配的。随着文明的加速,人类一边可以快速的从自然获取我们想要的物资。但是,我们人类的身体要经过数万年才会有一点点的基因突变。快速变化的外部世界,我们人类的肉体根本跟不上外部变化的脚步。我们今天一天吸收的污染物的量是我们古代一年吸收污染物的量。按文明几何增长的速度,过不了多久,我们一分钟吸收污染物的量将是古代一年吸收污染物的量。我们肉身将来能不能跟上外部剧烈的变化,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人类文明的总趋势是由慢到快。文明对我们人类有正的促进作用,也有负的阻碍与伤害作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存,和谐发展,是我们现在要思考,将来要处理的问题。

文明由慢到快的前进,但有正作用,也有反作用。给我们未来文明的启示:1、文明应该与生存相匹配,在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与自然界的平衡。2、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剧烈发展的时代,决定物种内部之间争斗越来越迫切。因为大家互丢个原子弹,人类是受不了的。建立地球村,消除对抗是参考建议3、既然文明发展是人类生存不得不的选择,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人类同样也要经历,我们就坦然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规律   物竞天择   反作用   食物链   封建社会   物种   生产力   个体   哲学   人类   作用   竞争   生物   农业   社会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