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会友,以酒谢师!原来古人是这样谢师恩的

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今天是我国第37个教师节,让我们向教育桃李,烛照学子的老师们说一句:谢谢您!

感怀师恩,是我国优良的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有 “弟子事师,敬同于父”这样的说法。更有“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人有三尊,君父师是也!” ……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千百年来有教无类,将知识与文化代代传承。

中国向来讲究尊师重道。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被称为“束脩”。束脩之礼早在孔子的时候就已实行,直至唐代,学校中仍采用此礼,并且由国家明确规定。不过礼物的轻重,随学校的性质而有所差别。教师在接受此项礼物时,还须奉行相当的礼节。束脩的致送,表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

“束脩之礼”到底是什么呢?《礼记》云:“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汉儒孔安国注云:“束脩,十脡脯也。”乘壶酒之乘为数词,即四壶酒。束为肉脯数量词,十条肉脯为一束。简单地说,“束脩之礼”就是有酒有肉的拜师礼。而《唐六典》载有:“国子生初入,置束帛一篚,酒一壶,脩一案为束脩之礼”。《唐六典》中的“束脩之礼”更为明确,可见古代拜师、谢师,都少不了酒。

“以书会友,以酒谢师”算得上是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浪漫。在酒香中师道传承,谱写了一段段佳话。

除了“束脩之礼”泛着淡淡的酒香,古代的谢师宴更是酒香浓郁。

以书会友,以酒谢师!原来古人是这样谢师恩的

古代的谢师宴概括起来有“科举四宴”,分别是“鹿鸣宴” “琼林宴” “鹰扬宴”以及”会武宴“。清梁章钜在《浪迹丛谈武生武举》中描述道:“文称鹿鸣宴,武称鹰扬宴。” 延续唐代以来分文武两科的制度,故四宴中鹿鸣宴、琼林宴为文科宴,鹰扬宴、会武宴为武科宴。这样官方的宴席之上,佳肴美味,御酒香醇,学子们经过十年寒窗苦读终于金榜题名,自然春风得意,感念师恩。

过渡到民国时期,谢师礼就比较低调了,学生一般会送老师一本书或者一瓶家里窖藏的陈酿,但是礼轻情意重,脉脉酒香仍未断绝。

以书会友,以酒谢师!原来古人是这样谢师恩的

“谢师宴”变了味是近几年的事情,“谢师宴”一度被推上风口浪尖。本来只是一种表达感恩的形式,却越来越走样,逐渐成为了反面典型。在攀比中,对教师的尊重慢慢变成了一种表演,尊师之情也被无情地消解。此时的酒也丧失了精神的属性,随之失去了应有的神韵。

在历史的长河中,以酒谢师的传统熠熠生辉。为何在当下让人闻之色变,确实是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

李商隐有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为学生付出了很多。如果把老师比作酿酒师的话,那么莘莘学子就是他们用尽心血酿造出来的美酒,数年辛劳,绝非一时之功。待到佳酿成熟时,希望普天下的老师都能亲尝美酒,感受桃李满天下的微醺。

本文来源:网易酒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束脩   数量词   数年   丛谈   武举   有教无类   肉脯   酒香   会友   唐代   美酒   古人   礼物   古代   老师   教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