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纳米超光滑表面元件(下)

超光滑表面是如何检测的?


由于超光滑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数值极小,所以常规的金刚石探针接触扫描法精度已无法满足要求;高灵敏度的原子力显微镜(AFM)由于取样视场太小,适用于实验室,而非工业生产检验,所以目前检测光学元件粗糙度的主流方法是白光干涉法(WLI)。其原理是利用白光干涉测量光程差,获得比传统HeNe激光器干涉仪更精细的表面误差水平,以此来测定超光滑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数值。

如图4所示,经准直后的光源经过分光棱镜后分成两束,一束光经被测表面反射回来,另一束光经参考镜反射。PZT驱动参考镜在垂直方向均匀、缓慢、连续运动,改变参考光路与测量光路的光程差。垂直扫描过程中,CCD顺序获取一系列的白光干涉图,通过三维形貌恢复算法计算并定位出每个像素点的零光程差位置,即可得到相应的高度信息,从而恢复出待测件的表面三维形貌,并可通过分析软件读取出所需要表面粗糙度Ra值。


0.1纳米超光滑表面元件(下)

图4 白光干涉检测粗糙度示意图


Zygo Newview8300白光干涉仪(图5)确保了产品表面粗糙度检测精度的稳定可靠。

0.1纳米超光滑表面元件(下)

图5 Zygo Newview8300白光干涉

超光滑表面是如何加工出来的?


由于传统的抛光加工是一种利用磨料的磨削作用去除表面层的过程,为获得更高精度的表面粗糙度就需要用到更精细的磨料。但研究表明当光学元件表面粗糙度Ra达到1nm级别之后,无论用多么细的磨料,松散的研磨抛光都会导致光学元件表面产生某种程度的亚表面损伤,从而阻碍光学元件表面粗糙度进一步的改善提升。熔石英光学元件不溶于水,但在抛光过程中会形成一层非晶态的SiO2层,我们称之为贝尔比层。一旦形成了这种结构,它就能保护熔石英表面不受磨料切削导致亚表面损伤[5]。利用这个特点,通过严格控制抛光液的温度和pH值,熔石英光学元件表面在抛光加工中形成结构稳定的贝尔比层,同时精确利用化学反应,加工出的光学元件表面粗糙度Ra可达到0.1nm级别。


欢迎联系我咨询和探讨更多的关于产品的信息和应用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光滑   光程   元件   贝尔   干涉仪   表面   形貌   磨料   数值   纳米   损伤   精度   反射   光学   测量   加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