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真有6公斤的宿便?如何才能排出那些“赖着不走”的便便?

“喝 ××润肠茶,通通多年老便 秘 ,清宿便 、排肠毒、润肠道⋯⋯” “快给肠子洗洗澡吧”,这样的广告语很多人耳熟能详。

网上甚至还一度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正常人体内有3- -6公斤宿便,肥胖、便秘者体内则有7- 11公斤宿便,这些便便无声无息地囤积在你的大肠小肠里。

因此,我们的肠道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宿便所带来的压力。宿便是人体肠道内一切毒素的根源一“一日不排便, 胜抽三包烟”。如果你能够将宿便从体内清除,你身体内的毒素减少,人体的自然修复系统得以正常运作,进而可以达到百病不生的健康状态,从此远离医药!


人体内真有6公斤的宿便?如何才能排出那些“赖着不走”的便便?


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有无科学依据呢?

宿便—— 一个杜撰的医学名字


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耀华解释道:一般人对“宿便”的理解是非常模糊的,一些人认为自己体内会存在“几年”甚至是“几个月”的宿便。甚至去洗肠的时候,医生会告知患者清洗了肠道内几年的宿便,让患者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大部分人认知里的宿便是长期“滞留”在肠道内的粪便,而不是三五天没有排出来的便便。


在网上搜索一下“宿使”,最佳答案是:“宿便即肠管内长期停滞淤积的陈旧大便,一般3~5 日不解大便而停留于肠管内的粪块叫宿便。宿便往往非常顽固,要使其排出,并非那样简单”。

其实宿便这个说法是不科学的,粪便在正常情况下并不会长期停留在结肠道内。它在肠道内就跟“河水”一般,会一直向前流动。

从摄入食物,到食物残渣从小肠进入结肠后,就会开始不停在肠道内进行搅拌,同时又会将这些残渣往直肠方向推动。这个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分节运动、蠕动以及集团运动。

人体内真有6公斤的宿便?如何才能排出那些“赖着不走”的便便?


其中,分节运动的作用是将粪便混合搅拌;蠕动则是将粪便推动到直肠内;集团运动则是一个强烈的蠕动波,会推动粪便前进很长的一段距离。每天大约会进行2~3次,在每天这种不间断的运动中,粪便不可能长期停留在直肠内。

最有可能的是粪便会在直肠内停留数天才被排出,而我们的直肠本身就有储存粪便的能力。即便是储存2~3天,也是在正常不过的。

宿便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恐怖,只要保持有规律性的排便,都是健康的。


人体内真有6公斤的宿便?如何才能排出那些“赖着不走”的便便?

不少人在听到商家宣传宿便的危害以及清宿便的好处后,非常热衷于通便。殊不知,刻意的通便反而会给健康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刻意的通便,有害无益


清肠并不适合所有人,有下述特征2个或以上的人群,才需要考虑清肠:

·至少有25%的粪便为硬块状、25%排便肛门直肠有阻塞感、25%排便需用手辅助、每周排便少于3次;

·没用泻药的情况下,无法排出软粪便;

·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没有上述特征的人,“硬”要清肠的话,会给身体带来这些不利影响:

首先,每天2次以上排便,会导致身体无法吸收全部的食物残渣,会导致大便稀软。在这种情况下,肛周的皮肤非常容易出现湿疹和皮炎,肛门直肠末端也容易出现痔静脉充血以及肛垫下移等,会引起痔疮、肛窦炎等病发生。


人体内真有6公斤的宿便?如何才能排出那些“赖着不走”的便便?


其次,一些本身便秘的人群,刻意地使用泻药等方式来通便,反而会加重便秘的症状。因为接触性泻药内的成分蒽醌类会导致致癌物堆积在肠壁上,长此以往下去易诱发肠癌发生。

对于便秘的人群而言,想要改善症状通过药物显然是不合适的。正确的方式应该是这几种!


清肠通便,不妨采用4种方式



1、生活规律

想要预防便秘,保持规律的生活非常关键。在晨起时,可以选择喝一杯温开水,这样做可以起到清洁和刺激肠道的作用,让粪便变软易于排出。除了晨起以外,白天在生活中也需要注意多喝水,至少每天需要保持有8杯水的摄入量。

此外,还需要注意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不要熬夜。在夜间睡眠状态下,肠道也处于休息状态,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对于预防便秘有一定帮助。


人体内真有6公斤的宿便?如何才能排出那些“赖着不走”的便便?


2、饮食调节

饮食也是预防便秘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生活中要注意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水果和蔬菜,这样做可以刺激胃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并且饮食要以清淡的为主,刺激性食物、辣椒以及煎炸的食物要尽量少吃或不吃。


3、适当运动

运动可以有效促进胃肠道进行蠕动,让粪便排出的速度加快。坚持进行运动可以有效改善便秘,还可以增强体质。


4、积极治疗肛肠疾病


部分肛肠疾病也会诱发便秘、排便异常出现,如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一旦患病要及时就医治疗。这些疾病不及时治疗,发展到后期还容易诱发肠癌发生。


“宿便”的概念并不科学,不要盲目地相信一些商家为了卖货而想出的说辞,在日常我们只需要保持有规律排便就是健康的。当身体突然出现排便规律改变、粪便性状异常时,要注意及时就医检查。


参考资料:

[1] 《通便“排毒”,不可取》.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耀华

[2] 《清肠排毒 当心“肠变黑”》.医药锦囊

[3] 《宿便 一个杜撰的医学名字》.专家谈病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肠管   结肠   泻药   湖南省   直肠   肛肠   残渣   小肠   粪便   肠道   大便   人体内   规律   食物   身体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