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皇家藏书楼地下的秘密


浙江省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 今天

夏天到了,西湖的荷花也悄悄盛开。悄悄告诉你,除了断桥、苏堤,孤山也藏着很多有故事又好看的宝藏景点。比如浙博的文澜阁——江南仅存的皇家藏书楼,由乾隆钦点建造,内设园林,地下还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快来瞧瞧吧!


走近皇家藏书楼地下的秘密



因一部书存在的楼


文澜阁是乾隆为珍藏《四库全书》而专门建造的七座皇家藏书楼之一。乾隆三十七年(1772),乾隆帝颁诏广征天下籍册,次年开馆编撰《四库全书》。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约有三万六千册,十亿余字,涵盖三千多年来的政经史社地科数医等内容。


走近皇家藏书楼地下的秘密


从乾隆四十九年(1784)落成至今,文澜阁这位全馆最大的宝贝已经237岁了。虽然跟其他邻居相比还是太年轻,但“皇家气质”的加持,让它在粉墙黛瓦的温婉之外多了分庄重大气。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座皇家藏书楼的建筑故事。


走近皇家藏书楼地下的秘密


在孤山的南麓,伫立着一片云霞翠轩,文澜阁就在其中。若将西湖比西子,孤山便是“西子眉眼”。这样的神仙地方,怎能逃出皇帝的手心?这块地先被爷爷康熙相中,做了行宫;儿子雍正不想闲置,改成圣因寺;孙子乾隆将圣因寺的一部分恢复成西湖行宫,又把玉兰堂东侧的藏经堂改建成了文澜阁。乾隆时期,紧靠行宫中轴线的东侧就是文澜阁。如今在与文澜阁一墙之隔的中山公园,你还能看到清行宫中轴线建筑物的柱础、台基、地砖遗迹。


走近皇家藏书楼地下的秘密

《西湖胜迹图》 浙江图书馆藏


今天的文澜阁布局大体保留了乾隆时的样貌,那时孤山一带没有高楼,登阁远眺,左为白堤,右为西泠桥,可揽西湖全胜。远山连绵如浓淡的水墨画,湖上烟雨溟蒙,远离尘嚣,是读书赏景的绝佳处所。


走近皇家藏书楼地下的秘密

《西湖园林图》之《文澜阁》

浙江省博物馆藏



赏花赏月赏湖景防虫防潮防祝融


开馆修书的第二年,乾隆就开始琢磨起藏书楼的设计图样,特谕杭州织造寅著去大名鼎鼎的明代宁波天一阁学习先进经验。寅著经过实地调研,发现藏书楼的设计有三个重点:防火、防潮、防虫。


走近皇家藏书楼地下的秘密


范氏天一阁名称由郑玄《易》注“天一生水”而来。为了对称美观,古建筑一般是奇数开间,“天一生水”的下一句是“地六成之”,因此天一阁为六开间,阁的高度、面阔、进深、梁柱、书橱数目尺寸,都以六为数。因靠近墙壁的房间有湿气,阁内只中间三间藏书。


天一阁前凿池,泉水与墙外月湖暗通,阁下顶格画有水纹。为了透风,前后檐上下都设窗门,许多大书橱前后开门,橱下放英石一块防潮。梁柱、书橱都用松、杉等坚朴的木材。


走近皇家藏书楼地下的秘密


《四库全书》七个藏书楼的主体建筑外观、制式都取法天一阁,再根据皇家藏书楼的特点进行改造。天一阁虽有两层,但楼下不藏书。文澜阁却采用了看上去二层但实际是三层的“偷工造”,在中间多出个夹层,三层都可藏书;而“减柱造”使内部空间更加宽敞明亮(直呼空间改造利用大师!)。


走近皇家藏书楼地下的秘密


文澜楼比天一阁多了个“井口”,便于通风、采光、书籍搬运,也避免了楼上书童“在皇帝头上走动”的尴尬情况。三层空间通过天井而贯通,符合“天一生水”的哲理。


走近皇家藏书楼地下的秘密

走近皇家藏书楼地下的秘密

← → 左右滑动查看长图


文澜阁的防火、防潮、防虫措施主要“抄天一阁的作业”。乾隆四十九年(1784),文澜阁一完工,乾隆就喜滋滋第六次南巡,到杭州行宫验收工程,对这个宝贝藏书楼爱得深沉。



文澜阁的防火妙招


走近皇家藏书楼地下的秘密

中国古代藏书楼毁于火者不可胜计,因此严密的防火措施是重中之重。好在文澜阁位于皇家行宫区域,远离居民住宅,又有专人值守,安全管理不在话下。文澜阁主楼为重檐硬山式,前后开窗通风,顶层相通为一,底层分隔六间。主楼前也凿池蓄水,曾与西湖相通。池中有太湖石仙人峰(是西湖周边最大的一块单体湖石),平时作为园林造景的一部分,急时可取水灭火保证藏书安全。


走近皇家藏书楼地下的秘密


若说水池、楼体厚厚的墙壁和屋顶琉璃瓦是实力防火,那么另外几处设计是“意念防火”。藏书楼的外部色彩呈冷色调,梁栋栏棂全为淡绿色,屋面铺黑琉璃筒瓦绿剪边,色彩沉静无火气。


走近皇家藏书楼地下的秘密


屋脊琉璃砖上有海水祥云纹饰,正脊两端站着吞火的鸱吻。


走近皇家藏书楼地下的秘密

文澜阁出土琉璃残件


其实把书分藏七处,本身就是分散风险的防火行为(乾隆:我下了盘大棋)。再看乾隆取的名字:文渊、文津、文源、文溯、文澜、文汇,六个阁名中的第二个字都带氵。(至于文宗阁为什么不带水,乾隆爷邀你猜一猜哦!)



藏在地下的“中央空调”


文澜阁毗邻西湖,又在孤山脚下,湿气很重,江南的夏天很热,藏书楼虽然怕火,但又湿又热可不利于书籍保存。不怕,古代的能工巧匠自有办法。这就要从文澜阁藏书楼和御座房墙面下方的神秘小孔说起。这些小孔其实是文澜阁“中央空调”的排气孔。


走近皇家藏书楼地下的秘密


2006年维修文澜阁时,我们在文澜阁地下发现了秘密。一般的古建筑地砖下面就是地基。而文澜阁的地砖下是地下通风层,一块块古砖互相交叠、铺陈,形成一条条纵横贯通的通风道。每条通风道在墙外都有一个出气口,雕刻成直径10厘米左右的铜钱状镂空小孔。


走近皇家藏书楼地下的秘密


防潮层的设计能让文澜阁的地基自在呼吸,自行调节内外的湿度平衡,最大限度地保持室内地面干燥,降低温度。北方的气候干燥,不存在江南黄梅天的困扰,因此紫禁城里文渊阁的地下就没有这套“恒湿系统”。


走近皇家藏书楼地下的秘密

通风道的砖上还有负责人名字


藏书楼的外墙既是防火墙,也是防潮墙。为了避免雨水冲刷渗入,藏书楼采用水磨丝缝的砖墙,每一块砖在水中打磨后,和其他砖组合在一起,各面都要严丝合缝,达到纸尖插不进去的效果,才算合格。


走近皇家藏书楼地下的秘密


至于防虫,除了常规放置冰麝樟脑等驱虫香料外,乾隆时期的文澜阁和天一阁类似,每六七本书放入一香楠木匣中,定期晒书也是必不可少的。


文澜阁的消防验收顺利通过了吗?两百年的岁月倏忽游走,如今,兼具诗意与匠心的文澜阁屹立于西子湖畔,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向世人传递着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的文化品质和人文精神。至于《四库全书》,那又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啦,待至下回再表,敬请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藏书楼   梁柱   皇家   通风道   乾隆   地下   西湖   书橱   生水   行宫   小孔   浙江省   江南   地砖   藏书   秘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