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建筑材料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

(一)计算范围的确定

1.可采层界限的确定

为了进行储量计算,必须确定可采层边界以圈定其分布范围。可采用的界限可分为上、下限和侧限。上限一般以上覆剥离层的底板为界,下限则以可采层的下界面为止,当可采层的厚度较大,一部分又处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则可分为水上储量和水下储量。两者界限一般以枯水期的地下水位为准,此界面及其以下直到可能开采的最大深度为止,即为水下储量的上下限,侧限则根据可采层的延伸情况结合周围地形和已有建筑物情况进行考虑,对可采层范围内无用夹层,应按其实际厚度划出,计算时应从可采层中扣除。

2.分类储量计算

如果可采层的各个部分,天然建筑材料的性质有较大变化时(特别是在垂直方向上),统一计算会影响成果的准确性,也会影响材料的质量,故应按材料性质进行粗略地分类,分别计算出各类的储量。若可采层的厚度不大,也可不必分类。

3.划出圈定范围内的非开采地段

这主要是指具有以下情况的地段:

(1)可采层厚度小于极限可采厚度;

(2)剥离层或无用夹层过厚;

(3)可采层质量降低乃至不符合质量要求。

此外还应该考虑到由于非开采地段的划分,势必还会影响到一部分可采层的开采,因此这部分储量也应从勘探储量中扣除。

(二)储量计算方法

1.平均厚度法

当地形平坦,可采层厚度比较稳定,勘探点布置均匀时,采用此法很容易用算术平均值法求得可采层的平均厚度,乘以根据可采层的界限而确定的计算面积,即可得到体积。

2.平行断面法

当可采层稍倾斜,勘探坑孔布置基本为互相平行的勘探线时,即可用勘探断面来控制储量计算。根据各断面可采层的长度和厚度,即可算出各断面上可采层的面积F1、F2……,相邻断面间距L1、L2……是知道的,这样就可逐个算出相邻两断面间可采层的体积V1、V2……。


天然建筑材料储量计算


把V1、V2……相加,即可得到该产地某一可采层体积之总和。

3.三角形法

当产地的地形高差变化较大,可采层厚度不稳定,勘探孔间距不等或勘探线不够规则时,可将各勘探点相互连成三角形网,各个三角形的面积乘其三个顶点的可采层平均厚度,即可分别求得各三角形范围内可采层的体积,然后逐一相加可得到可采层的总体积。

4.等值线法

当勘探孔的数量很多,足以精确地画出开采层的等厚线时,用等值层间的面积乘以相应的可采层厚度,即可逐步计算出可采层的体积。这一方法足够精确,但绘制等值线比较复杂。若勘探孔数量较少,则此法的精度也就会显著降低,乃至不宜采用。

必须指出,以上方法计算出来的只有可采层的体积,还不是设计所需要的储量。对于石料需乘以成料率,砂砾石料需乘以含砂率和含砾率后,才是勘探储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储量   等值线   角形   断面   范围内   夹层   下限   间距   地形   厚度   地段   界限   建筑材料   体积   较大   面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