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债(民间故事)

关注我不迷路,每天带你遨游在中国民间故事中。

1

宋朝年间,天下大乱,弄得民不聊生,由此天龙山一带山贼蜂拥而起,纷纷三五成群占山为王,肆意打劫过往的商旅与附近的村庄。作恶多端的张业自然而然成了官府的头等通缉犯,无奈张业武艺高强又十分狡猾,一次次临阵逃脱,根本没把官府放在眼里。

  为了安抚民心,官府立刻从全国上下调遣了一名年轻有为的薛捕头走马上任。薛捕头虽然刚刚三十出头,却已立下汉马功劳,名声鹊起,令歹徒闻风丧胆。

  薛捕头一上任便不辞辛苦四处走访,渐渐摸清了张业的底细。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薛捕头带领全部捕快集中兵力围剿张业,打了个张业措手不及。张业连中几箭负伤而逃,薛捕头等人穷追不舍。

  追至一个山脚下,张业突然闯入一户民宅,薛捕头等人不敢轻举妄动,潜伏在院子外静观其变。

  屋子里的男主人发现有动静,起身掌了灯,看到满身鲜血的张业,吓得失声大叫。愤怒的张业立刻举刀朝他劈头盖脸地砍下去,男主人应声倒下。女主人王小凤哽咽着大声惊呼,蜷缩在床角瑟瑟发抖……

  薛捕头发现情势不妙,慌忙带人冲进屋子。眼看逃生无门,张业突然发现床头正安睡着一个不满一岁的婴儿,情急之下连忙抱起婴儿威胁道:“放我走,否则我和他同归于尽……”说着右手已经放在了婴儿的脖子上。

  薛捕头不由自主地往后退,让出一条道路来,焦急道:“你先放下孩子,我答应放你走。”张业仰天大笑:“官府的话也能信?如果我发现半路有人跟来,我绝不手软……”说着踉踉跄跄地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

  薛捕头生怕孩子有任何闪失,只好眼睁睁地放他走。女主人王小凤抱着丈夫哭得呼天喊地,嚷个不停:“救救我孩子……”

  薛捕头一边安慰王小凤,一边派了一名精练的孙捕快悄悄跟踪张业。

  次日午时,薛捕头仍然不见孙捕快前来衙门汇报,便上山寻找,刚上山不久便在一个废弃的陷阱里找到了狼狈不堪的孙捕快。原来孙捕快昨日晚上刚跟踪不久就不小心掉进了一个陷阱里,摔断了骨头,被困住出不来。陷阱原本是猎人打猎时布下的,如今真真是坏了大事。

  薛捕头长叹一声道:“如今线索一断,要再找到张业堪比登天啊。”

  薛捕头立马动员衙门全体捕快封城搜索,数月下来终究不见张业的人影。且说那王小凤更是寻儿心切,逢人便问,却也没有打听到半点有用的消息来。

  数月来,张业的案子一直困扰着薛捕头,使他夜不能眠。王小凤又三头两头跑来衙门要孩子。薛捕头被逼急了,突然打听到张业尚有妻儿在城中,一咬牙,把张业的妻儿作为人质抓进大牢,如果张业一天不来自首,便多关他们妻儿一天,料想张业再无情,总不该抛下自己的妻儿不管吧。

  然而整整三年过去了,张业始终没有来衙门自首。每当看到他无辜的妻儿在牢中受苦,薛捕头都于心不忍,但一想到张业滔天的罪恶,便又铁了心:如果你一辈子不来自首,我便囚禁你妻儿一辈子……

  或许是三年都没找到自己的孩子,王小凤的泪水流干了,已经看破红尘,心灰意冷的她削发为尼,从此不问世事。然而这个沉重的包袱却从来没有从薛捕头的肩上卸下过。

  时间流逝飞快,自从张业消失后,转眼就过了十五年。世人仿佛忘记了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2

  这天,薛捕头家里张灯结彩,原来是年过四十的他盼星星盼月亮,晚年得子,转眼就到了孩子满月的大好日子,举家欢庆。就在这一天晚上,天降大祸,孩子突然不翼而飞,可叹孩子丢失时名字都没来得及取。

  铁铺头立刻动员全体捕快封城搜索三天三夜却毫无结果,夫妻两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料想自己做了半辈子的捕快,得罪的恶人不计其数,所以毫无头绪,就在这时候,有个叫花子送来一封信。

  薛捕头慌忙拆开一看,顿时吓了一跳。原来写信人严明孩子正在他手中,不过他有个苛刻的条件。

  薛捕头立刻给了那个乞丐几两银子问道:“可否还记得那人长得这么模样?”

  乞丐大笑道:“大人何不仔细看看,我是个瞎子。”

  薛捕头摆摆手打发走乞丐,薛夫人忧心忡忡地问道:“到底是什么条件?”

  “江洋大盗张业的项上人头!”薛捕头一字一句说道。

  “官府缉拿他十五年,他却整整消失了十五年,从何取得他的项上人头?”一想到孩子,薛夫人又掉下来心酸的眼泪,大哭道,“哪个天杀的,你和张业有仇,为何要拿我孩子做筹码要挟?孩子是无辜的。”

  “张业杀人无数,就算是他的仇家所为,可他的仇家太多,根本无从查起。怪就怪我这个捕快无能,十五年都缉拿不到张业,莫非真是他的仇家拿我儿子要挟,他们之间到底有多大的深仇大恨呢?又或许是那人和我有仇?”薛捕头一下子陷入了迷茫之中。

  “莫非是王小凤?”薛夫人突发奇想。

  薛捕头回过神来道:“你猜得不无道理,她的疑点最大,这个王小凤一边痛恨张业杀她丈夫、拐她孩子,一边又痛恨我不能破案,所有她才拐走我儿子,出此下策,好报一箭双雕之仇。”

  事不宜迟,薛夫人立刻动身前往王小凤修炼的庵堂,找到主持师太委婉的说明了来意,希望王小凤不要记仇,放过自己的孩子。

  主持师太双手合十淡淡道:“十五年了,王小凤历经丧夫失儿之痛,人世间的事早不过问,自从踏入佛门她就没踏出去过一步,怎么可能会偷你的孩子呢?施主请回吧。”

  “我能不能亲自见她一面?”薛夫人问道。

  “她不想再见任何人,施主还是请回吧。”主持师再次下了逐客令。

  “我没别的意思,误会了她,只是想和她道个歉而已。还望师太无论如何让我见她一面。”薛夫人再次央求道。

  师太突然显出淡淡的忧伤,许久才道:“不瞒施主,其实王小凤已经死了好几年。”

  薛夫人大吃一惊。师太继续说道:“王小凤虽然出了家,却始终没有放下尘缘,日夜思念丈夫和儿子,久而久之,卧病身亡。”

  薛夫人只好怀着悲痛的心情打道回府,回家与薛捕头说了此事,薛捕头也不禁十分难过,一时又想到了自己的孩子,更是心如刀绞。毕竟是人命关天,次日薛捕头协同衙门商量一番,请画师画了张业的画像,在城门内外贴了一份告示:悬赏缉拿张业,无论是死是活赏银千两……

  3

  告示一出,全城沸腾。一千两——何其大的数目。只是三个月过去了,没人缉拿到张业,甚至连提供线索的人都没有一个。急得薛夫人整日以泪洗面,日愈憔悴。

  一天上午,有个樵夫腰别明晃晃的柴刀,站在告示下死死盯住悬赏令,薛捕头觉得蹊跷,紧握刀剑悄悄靠了上去。一会儿只看见那个樵夫哑然失笑。薛捕头顿时觉得这个樵夫十分可疑。

  等樵夫一离开,薛捕头悄悄把他押到衙门问话,樵夫禁不住薛捕头的一再追问,突然叹息道:“此人已经死了整整十五年,官府居然悬赏千两取他项上人头,太可笑了。”

  “你刚才所说是真是假?”薛捕头连忙问道。

  “一字不假。”樵夫回忆道,“我记得清清楚楚,十五年前的一个晚上,天将亮时,有个威猛的汉子满身鲜血闯入我的屋子,腿上和胸上各有一支断箭,一进门他就说让我给他找点吃的。我吓得半死,让妻子躲进屋,给他下了碗面条,当我把面条端给他时,发现地上已经一滩鲜血,那人已经死了,后来我连夜把他埋了,想不到他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江洋大盗张业。”

  随后樵夫立刻带着薛捕头等人来到樵夫的家乡,樵夫家处于偏僻的半山腰。薛捕头在一个隐秘的土堆上挖了不到半米深,果然看见一具尸体,已经腐烂,只剩下白森森的骨头,腿骨与胸骨处依然残留着断箭,可见樵夫并没有说谎。

  薛捕头把残箭拿在手里细心观看一番,更加坚信眼前的尸体就是张业,残箭的箭头上明显烙有衙门独一无二的标志,十五年前的一件往事不经意间爬上了他的心头。

  十五年前刚刚上任的薛捕头带领众捕快上山围剿江洋大盗张业,打了个张业措手不及,黑夜中,张业连中几箭抱着王小凤的孩子负伤而逃,从此张业就好像消失了一样……

  薛捕头前后一思索,终于明白为什么十五年前那个晚上围剿之后张业就从人间蒸发了,原来他早已命丧黄泉。张业一死,本是一大好事,可如今一个更大的难题摆在了薛捕头眼前,自己的儿子被人劫走,偏偏他的仇家却要用张业的人头交换。自己拿什么去交换?

  薛捕头突然又想起来十五年前王小凤的孩子,问道:“那孩子现在在哪里?”

  “什么孩子?”樵夫不解地反问道。

  “难道十五年前那个晚上,张业不是抱着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闯入你的家门?”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张业闯进我家门的时候手上根本没有什么孩子,就他一个人。”樵夫支支吾吾地说道。

  就在此时,一个少年从里屋走了出来。樵夫立刻叫他进去。薛捕头死死盯住那个少年,转身对樵夫道:“你在撒谎。”

  “薛捕头这话什么意思?”樵夫问道。

  “你根本就不是孩子的亲爹,对吗?”

  “你无凭无据,何来此言?”

  “少年额头上的胎记出卖了你。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十五年前张业抱走的那个孩子额头上刚好也有一个这样一模一样的胎记。你刚刚赶他进屋,完全是做贼心虚怕我发现,结果反而欲盖弥彰。”

  4

  眼看隐瞒不了,樵夫这才道出了实情:“其实十五年前,张业确实怀抱一个婴儿闯进我的屋内,张业死后,我们便把这个婴儿占为己有。因为我们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这也是我们迟迟不敢报案的原因。”

  薛捕头动怒道:“因为你的一己私欲不来官府报案,你知道耽误了多少事情吗?我们官府苦苦寻找了孩子十五年,孩子的亲生母亲也因为日夜思念儿子恶疾缠身而亡,同时官府也无辜地囚禁了张业的妻儿十五年。”

  樵夫听完一言不发。既然那少年的父母都已身亡,薛捕头没有当面把他的身世揭穿,同时他也希望樵夫可以永远保守秘密,不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世。

  离开樵夫的家,薛捕头感慨万千,暗叹人世无常。薛夫人得知张业已死更是心急如焚,如今唯一能救自己儿子的筹码已经没有了,心灰意冷,久而久之变得神情恍惚。

  薛捕头联系不上劫走自己儿子的人,痛定思痛只好在城内又贴了一张告示,大意为张业早已命绝,希望此人能够放过自己儿子。

  三日后,薛捕头又收到一封匿名信,同样的笔迹,还是那个人的。信中写道:既然张业已死,十五年后必还你儿……

  张业已死,那人却仍然不放过自己儿子,劫持者到底和谁有仇呢?薛捕头疑虑重重。薛夫人收到这个消息,精神支柱一下子就垮了,当场晕倒在地,醒来后神志不清,就像王小凤一样又因日日夜夜思念小儿,落得个恶疾缠身,半年不到就撒手人间。薛捕头顿时家破人亡。

  悲愤交加的薛捕头再次拿起最后一封信仔细看了起来,看到十五年后必还你儿,突然打了一个寒颤:难道是他?莫非真是他?

  十五年前另外一桩往事渐渐爬上了薛捕头的心头。

  原来十五年前薛捕头全力围剿张业,张业负伤而逃,从此下落不明。薛捕头计上心来,也为邀功,一狠心抓了他的妻子张氏和他六岁儿子张牧之作为人质,在全城各地贴出告示要求张业十五日内前来自首,如不来自首他妻儿性命堪忧。十五日已过,张业的人影都没见到,一个月,然后是两个月,再就是一年,两年,直到十五年张业都没出现过。也就是这一年张氏病死牢中,刚好薛捕头老来得子,他便心发慈悲放了张牧之,此时张牧之已经在牢中整整度过了十五年,受尽人间孤苦,出狱时已经二十多岁。也就在张牧之出狱一个月后自己儿子被劫,薛捕头怎么不能怀疑他呢?

  薛捕头再次封锁全城缉拿张牧之,可把城里翻了个底朝天也不见此人。

  薛捕头浑浑噩噩,整日借酒消愁,岁月像把刀子提前把他的苍老雕刻出来。薛捕头一头思念已故的妻子,一头思念劫走的儿子,一头又到处打听张牧之的下落,饱受煎熬。他日思夜盼还能见到儿子一面,一年,两年……头发斑白的他每天站在门口望穿秋水,张牧之真的会把儿子还给自己吗?

  5

  薛捕头就这样默默等待了十五年。十五年后的一个秋天,有个衣衫破旧的少年突然闯进薛捕头的屋子,找到薛捕头目光呆滞地说道:“你就是薛捕头吗?我爹爹让我把这封信亲自交给你。”

  薛捕头接过信封打开一看,犹如晴天霹雳。信中写道:十五年了,送信人便是你儿,如若不信,他脖子上挂的那个平安符你应该记得。如果我猜得没错,应该是你在孩子满月的时候为他戴的吧。估计此时你早料到我是谁了,你害死我母亲,你妻子也因失儿而死,我们互不相欠;你无辜囚禁了我十五年,我也要让你与亲骨肉分离十五年,我们之间的恩怨从此一笔勾销。我曾经痛恨我爹爹是个江洋大盗又贪生怕死,不顾我母子安危苟且偷生,不敢来赎我母子。我们之间早已恩断义绝,总有一天我要拿我爹爹的人头祭奠我冤死的母亲;我也曾经痛恨你滥用职权囚禁我母子,发誓要让你们家破人亡。如今我爹爹已死,你妻子早逝,同样你也饱受十五年的心灵折磨,家破人亡。大仇已报,我心再无所恨,孩子还给你,不用找我,我已经远走高飞了……

  人世沧桑,薛捕头未老先衰,看着眼前的孩子泪流满面。他不知道如何向他述说这三十年来的恩恩怨怨。在孩子眼里,张牧之做了他十五年的爹,自己却没尽到半分身为人父的责任,彼此陌生毫无感情,归根到底是自己自作孽不可活。自己无端折磨了张牧之十五年,如今他却要折磨自己半辈子。薛捕头突然“扑通”一声跪在衣衫破旧的少年面前,对天长叹:孽债啊,孽债,十五年的孽债……心酸的泪水磅礴而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江洋大盗   捕快   捕头   民间故事   樵夫   仇家   衙门   妻儿   官府   人头   告示   夫人   婴儿   儿子   少年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