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亮相珠海航展的垂发系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坑四弹”

通用垂发系统亮相珠海航展,大家众说纷纭,说这系统能容不同种类、不同长度的导弹,而且还“一坑四弹”,并且说美国的宙斯盾系统的后期型号也装上了这种类似系统。

我国亮相珠海航展的垂发系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坑四弹”

个人认为,这种解释对是对,但不能完整地概括这种系统的优越性,显然,作为与一体化桅杆(综合射频)、双波段雷达一起成就055成为世界第一大驱的垂发系统,自然有不一样的地方。

我国亮相珠海航展的垂发系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坑四弹”

我对055垂发系统的理解是通用型、冷热共架垂发系统。

所谓通用型就是中程防空导弹、中远程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对陆打击巡航导弹、火箭助推鱼雷集成到一套垂发里。这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不同种类、不同长度的导弹,“一坑四弹”,它们其实是已经装在发射箱中,这些发射箱都是按照垂发单元850mm的口径制作,比如大的装一枚,小的装3枚、4枚,换装时,这些发射只要将它们吊入任意一个单元即可,这就是通用性。

我国亮相珠海航展的垂发系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坑四弹”

所谓冷热共架,就是冷发射与热发射共用一套系统,这是历史传承的原因,也是技术流派问题。我们的很多导弹有一定的俄系血脉,尤其是我们曾进口现代级驱逐舰。俄罗斯采用的是冷发射。后来我们又吸纳了西方的垂发理念,以美国代表的西方采用的是热发射。冷发射具有安全性高,隐身性能好,它是利用高压气体将导弹弹出,但结构复杂,压力大,对材料要求高;热发射就是利用助推火箭将导弹推出,结构简单,但高温燃烧暴露目标时间长,而且一旦卡弹将无法挽回。

我国亮相珠海航展的垂发系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坑四弹”

这其实就是一个双层套,内部是一个保存、支持导弹的发射管,而在发射管的外周则是自带的排烟管,在发射管的底部有一个导流锥,可以使导弹发动机排出 尾气或冷垂发系统的压缩气体倒转180° 从发射管和排烟管之间的间隙中排出。

我国亮相珠海航展的垂发系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坑四弹”

所以导弹与发射系统已打好包,共用的只是侦指系统,排气系统,从而实现了一套系统包打天下,当然,这还有一个过程。而在此之前,我们四种垂直发射系统承担不同的任务,我们的中程防空导弹和 火箭助推鱼雷是集成在 054A 型护卫舰上的垂直发射系统里的;防空导弹和 反舰导弹是集成在 052D 型驱逐舰的垂直发射系统里的;同时 052C 还装备了一套专门的是冷垂发系统,使用燃气弹和提拉杆组成的弹射系统将导弹弹出发射筒,导弹在空中点火,而052D采用新型热垂发系统,热发射系统有单独的尾气排放装置,导弹从筒内直接点火发射。而055就是将他们整合到一起。当然,055的体格也上四套系统整合成为可能。

我国亮相珠海航展的垂发系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坑四弹”

美国有两种垂发系统,一种是MK57,曾经在DDG1000上用过,现在似乎还要“返锅”,由美国海军指定的雷锡恩公司研发生产,号称“下一代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它继承了MK41多用途、全方位的特点,是为下一代DD(X)导弹驱逐舰而研制的导弹垂直发射系统。MK57不仅能够发射美国海军所有型号的导弹,如改进型海麻雀导弹,还能够发射将来发展的应用于导弹防御系统的重型导弹。

我国亮相珠海航展的垂发系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坑四弹”

另一种是 MK-41 型垂发。 MK-41 型垂发按照美国海军的技术要求,有三种不同的安装长度,可以携带不同直径、不同种类的任务载荷,“一坑四”负责近程拓展点防空的 ESSM,“一坑一弹”的“标 -6 ”、“阿斯洛克”,反舰的AGM-158C导弹、对陆“战斧”导弹、反导的“标 -3 block2 ”导弹。

我国亮相珠海航展的垂发系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坑四弹”

但是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与伯克级驱逐舰是没有将鱼叉反舰导弹与近程防空导弹整合进垂发系统,鱼叉不知为何!在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尾部有两具4联装的鱼叉反舰导弹,在伯克级的中部也有2具四联装。近程防空导弹没有整合进去据说是垂直发射反应速度慢,采用美国和德国联合研发的拉姆(RAM)舰空导弹系统。据说后面的整合进去了(见谅)。

我国亮相珠海航展的垂发系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坑四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康德   烟管   鱼叉   近程   珠海航展   鱼雷   巡洋舰   系统   驱逐舰   尾气   美国   导弹   美国海军   长度   火箭   种类   简单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