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保证,这篇文章的“含金量”极高

今年三月,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向世人官宣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器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喜讯传开,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再惊天下人。其中有一件神秘面罩——金面具,引起了世人的空前关注。

我保证,这篇文章的“含金量”极高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金面具”

此前,国内所发现的同时期最大金面具“商周大金面具”保存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中,宽度约19.5cm,高度约11cm。而此次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的金面具,虽是残件、只有半张,却足以刷新人们的认知:半张金面具宽度约23厘米,高度约28厘米,已然比完整的金沙大金面具还要大;它的重量大约为280g,预计完整的总重量应该是超过500g,这比中国所出土的商代最重的金器——三星堆金杖(重463克)的重量还要重,如果能够完整发现,这件金面具将超过金杖成为中国所发现的同时期最重的金器[1]。其学术价值和人文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不难想象,关于这件新国宝的研究工作一定是小心翼翼、慎之又慎的吧。等等,这修复过程中,直接用手扳的操作是怎么回事!?

我保证,这篇文章的“含金量”极高

“金面具”修复过程

这“令人窒息的操作”,其实正是经过了一系列测试之后,相关专家根据检验检测结果慎重决定的。我们从“金面具”的成分说起。

俗语有云“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高达1064℃,而三星堆遗址距今约有3000~5000年历史,早期人类使用的燃料通常只有木材和木炭,燃烧时温度一般不超过900℃,那个时期的人类是无法熔化金的。这时不得不谈起金属冶铸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青铜(铜锡合金)。铜的熔点约为1083℃,并不比熔化金容易,但以一定比例混入锡后熔点陡然将至700~900℃。按照这个思路,所谓金面具也不会是纯金的了,而应该是金含量较高的混合物。在还没有掌握黄金开采和熔炼技术的年代,人类社会中黄金的重要来源是从自然界直接收集,这样获取的黄金原材料通常含有很多杂质,也就恰好契合当时的技术条件了。

没错,此次发现的金面具金含量约为85%,银含量约为13%~14%,还有其他杂质,用现在概念来说即为20K~22K金的成色。黄金及其制品的纯度叫作“成色”,K金(Karat gold)是一种黄金制品成色标识,其计量方法为:纯金为24K(100%或无限接近100%金含量),1K的金含量约是4.166%。

负责此次文物修复工作的专家表示:在给文物进行矫形之前,尤其对于金银器,一定要对其材质有清晰认知。金银成分配比,包括杂质状态,可能会据此估算出柔软度的范畴,我们进行矫形之前须知晓比例含量,才能够更谨慎地开展修复[2]。测试结果出来后,专家了解了金面具基本成分配比,最终决定采取传统修复方法中让其“回软”的方式,通过用手触摸与经验判断,手工完成了金面具的一部分矫形工作。

面对神秘扑朔的文物金面具,计量科学在考古探索的舞台上发挥了它独特的作用。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我国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向我们印证着黄金从古至今的重要地位,早已运用进首饰、官印、货币等诸多器物。“黄金有多纯”也成了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古老议题。古时候人们对黄金的鉴定方法又蕴含了哪些有趣的测试计量知识呢?

我们最先联想到的可能是“咬一咬”。《本草纲目》指出 : “咬时极软 , 即是真金”。这便是利用了纯金质软的物理特性,采用 “硬度测定法”来判别黄金的真伪。

没有规矩难成方园,没有衡器难知轻重。平准称量黄金也是一种基础辨别方法。古代表示货币价值的单位大多为重量单位,“镒”、“两”、“锱”、“铢”等,故自古以来就注重金银的重量测定。早在战国时期 , 我国就发明了先进的金银衡器,类似于现代的砝码天平。

古人还有“七青、八黄、九紫、十赤”的说法,指的就是含有杂质的黄金制品会展示出不同色泽。到明朝时,用颜色鉴别金含量的方法已较为成熟。结合现代合金知识来分析,自然金的基本组分是金(Au)和银(Ag),部分含有少量铜(Cu),黄金制品的成色实际将取决于各元素的比例。Au - Ag - Cu 三元合金随成分变化可得不同颜色的合金,变化规律如图示[3]。古人所总结的变化规律基本与现代Au - Ag - Cu 三元合金颜色图所展示的趋势一致。

我保证,这篇文章的“含金量”极高

Au-Ag-Cu三元系合金颜色图

中国古代的金银测定和鉴别技术多种多样,除上述外还有试金石擦划、直接烧灼等方法,一定程度上映射着比色鉴定法、焰色反应法等定量、定性分析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反映了古代中国金属矿物冶炼与鉴定技术的成就,蕴含着基础而奇妙的物理规律,也凝结着计量科学的精巧。时至今日,合金成分检测鉴定的仪器和手段日趋先进,密度综合法、X射线法、电位滴定法、ICP光谱法……人们在鉴别的精准度上有了很大的优势,古老的测试方法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失落文明留下了吉光片羽,测试计量科学在“古人铸造,今人修复”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而这次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是我国乃至全人类文明的瑰宝,还有诸多谜团,等着我们用文化传承与科技进步,去一一吸收和解读。


参考文献:

[1]三星堆新发现[E].CCTV-13新闻高清.中央电视台,2021-03-29[2021-03-20].

[2]古蜀瑰宝[E].四川观察.四川广播电视台,2021-03-29[2021-03-20].

[3]赵怀志,宁远涛.古代中国的金银鉴测技术[J].贵金属,2001(02):43-48+42.

注:图片源自互联网,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金器   熔点   合金   成色   含金量   杂质   遗址   中国   金银   面具   含量   成分   黄金   测试   方法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