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两期试点的起因

解放前,成义烧坊,恒兴烧坊和荣和烧坊三家烧坊茅台酒的最高年产量的峰值加在一起也只有60吨,许多年份都徘徊在20~30吨的水平。

茅台两期试点的起因

周恒刚主编的茅台试点回顾

1951年起,三家烧坊的先后收归国有,合并成立了地方国营茅台酒厂。1953年茅台的年产能是75吨,而1960年它生产了912吨酒,是七年前的12倍。但从1961年开始,茅台的产量突然断崖式跌落,此后12年里一直徘徊在200至300吨,直到1978年才第一次突破1000吨的年产量——这是后话。

那么,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以至于茅台酒要进行茅台酒科技试点呢?(茅台科技试点进行了两期,第一期,1964年10月开始,历时8个月,第二期则是1965年11月开始,六个月后由于历史原因解散。)

茅台两期试点的起因

茅台两期试点相关资料

1952年第一届评选,由轻工部组织,只评出四大名酒:茅台酒、汾酒、泸州大曲、西凤酒。茅台酒排在第一。

时值1963年,全国第二次评酒会上,增加了五粮液、古井贡、全兴大曲、董酒四个品牌。第二届评比,比第一届要严格的多,参评的白酒全部采用统一签封,进行盲评,结果五粮液得了第一,接下来的排名依次是古井贡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茅台酒、西凤酒、汾酒和董酒,即所谓的“老八酒”。

茅台酒虽然也被评入“八大名酒”的行列,但是五粮液排名第一、茅台酒排名第五。(周恒刚是第二届全国评酒会的专家组组长)

茅台两期试点的起因

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五粮液获得第一

同年,周总理访问非洲十国。在一次答谢新闻媒体记者的晚宴上,周总理给记者们介绍茅台酒时说,“今天请大家喝我们中国最好的酒”。但有个记者却说,“总理,你们中国最好的酒是五粮液,不是茅台,《大公报》上都登了!”

晚宴过后,周总理让身边的工作人员立即核实一下。果然,那位记者说的没错——在刚刚结束的1963年第二次全国评酒会上,排名第一的是五粮液,而茅台酒的排名则从1952年的第一跌落到了第五名——只不过由于当时资讯不发达,周总理并不知道这个事。

回国以后,周总理专门问轻工业部领导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时轻工部曹鲁副部长轻工部极为重视,又组织专家对酒样进行了盲评,结果还是一样,结论是茅台的质量确实是下降了。他又带了几个专家、酿酒处的干部,从百货大楼买了几瓶茅台,反复对比,结果发现真是质量下降了。

在轻工系统所属的白酒厂里面,轻工业部最关心的是茅台酒和汾酒(当时四川酒归商业部管)。建国以来,汾酒历来是白酒老大,产量、利税都是。茅台酒产量小,还连续亏损。但是它又是中央要求一定要保障供应、保证质量的唯一一个酒。

由于盲目扩大生产,1960年茅台酒原料告急,贵州省粮食厅从全省各地调来原粮支援才保证了当年的生产。放“卫星”付出的代价是,由于不按照传统工艺酿造,只求提高产量,完全不顾酿造规律,生产出来的茅台质量低劣。其直接结果是,1952年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评酒会评选头名的茅台酒,在1963年的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从冠军宝座上跌落下来。

茅台酒的质量下降,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周总理批示是:这个人把茅台评下去的,就派他去把茅台的质量搞上去!这个重担就落在了周恒刚身上,1964年国家轻工业部和贵州省成立茅台科技试点组,由轻工业部食品局高级工程师周恒刚具体负责。10月,在轻工部主持下,以轻工业厅和茅台酒厂为主,成立了茅台酒试点委员会。

茅台试点人员名单:

主 任:苏相信(贵州省轻工业厅厅长),

副主任:杜子端(轻工业部食品局局长)

柴希修:(茅台酒厂党委书记)

委 员:

方心芳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

秦含章 (轻工业部科学研究院发酵研究所所长)

朱宝镛 (无锡轻工业学院副院长)

金培松 (北京轻工业学院教授)

何惊心 (贵州省科委主任)

毛家庭 (贵州省经委副主任)

秦天真 (贵州工学院院长)

王铸清 (中国科学院贵州化学研究所所长)

秦 京 (贵州农学院副教授)

肖 明 (新华社贵州分社社长)

李舜卿 (中共贵州省遵义地委工交部部长)

法元伟 (贵州省轻工科研所副所长)

李福林 (贵州省仁怀县县长)

刘同清 (贵州省茅台酒厂厂长)

郑乂兴 (贵州省茅台酒厂副厂长、著名老酒师)

邹国启(贵州省茅台酒厂工人、酒师)

试点办公室人员:

主 任:刘同清 (贵州省茅台酒厂厂长)

副主任:周恒刚 (轻工业部食品局工程师)

姜定国 (辽宁省轻工业厅工程师)

胡国焕 (贵州轻工业厅工程师)

郑光先 (茅台酒厂副厂长)

秘 书:杨仁勉(茅台酒厂工程师)

曹述舜 (贵州省轻工业厅食品工业处技术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轻工业部   茅台   试点   西凤酒   中国科学院   贵州省   轻工部   茅台酒   贵州   酒会   轻工业   酒厂   起因   产量   工程师   质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