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四川天然气勘探获重大进展,钻井等业务有望迎来新高峰

一场真正的油气大场面,即将在西南大地上演!


中石油 页岩气 关键期

共2200字|建议阅读时间4分钟

文 | 沐雨


历经多方攻关,位于四川盆地的全国最大页岩气三维地震勘探迈出了关键一步。

日前,中石油宣布泸203三维井区获得重要研究成果,东方物探西南物探研究院通过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相结合的方法,发现了泸州地区页岩气有利区带,填补了泸州地区页岩气勘探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页岩气有利区带的划定,将深度指导井位部署,为泸州地区页岩气开发、快速上产奠定坚实的资料基础。

可以预见的是,泸州区块或因此转向全面开发阶段,迎来钻井、压裂、工程建设等业务繁忙期。

中石油四川天然气勘探获重大进展,钻井等业务有望迎来新高峰


01、国内最大页岩气三维地震勘探获新进展

谈及泸203井,想必油气行业人士并不陌生。

2019年3月6日,中石油部署在四川盆地南部泸县—长宁页岩气区块的重点超深页岩气探井——泸203井完成放喷测试,测试日产气量为137.9×104m3(约合1099吨石油当量),创造了国内页岩气单井测试日产量超百万立方米的新纪录。

资料显示,泸203井于2017年08月开钻,2018年1月完井,实际完钻井深达5600 m。高产油气流的斩获,揭示了泸州区块埋深4000米左右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的开发前景,让西南油气田对该区寄予了厚望。

然而按照行业惯例,探井作为“一孔之见”,真正油气大场面的揭开,通常需要钻井、地震数据相结合。

故而,早在2018年,泸203井区页岩气三维地震勘探区块部署便进入了议程,由西南油气田蜀南气矿、四川页岩气公司联合管理,东方物探实施。

至当年12月26日,泸203井区三维地震勘探采集项目顺利完成并通过验收,资料面积达2100平方千米,成为目前国内最大页岩气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填补了泸州地区没有针对页岩气进行三维勘探,只有二维测线的空白。

地震采集工作完成以来,东方物探西南物探研究院高效组织,制定了处理解释一体化的整体思路,并于2019年4月提交了承担的《四川盆地泸州区块泸203井区页岩气三维地震勘探》的第一轮解释成果。

如今,西南物探研究院通过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相结合的方法,发现了泸州地区页岩气有利区带,实现了从点到面到体的质变。

这个关键成果不仅为该地区页岩气水平井、评价井的部署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更为川渝地区2020年实现页岩气建产100亿立方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2、页岩气成“7年行动计划”的发力点

从国内页岩气发展势头以及国内油气开发现状来看,页岩气正成国内“7年行动计划”的重要引擎。

以西南油气田为例,2019年西南油气田天然气净产量超过268.5亿立方米,较去年增加42亿立方米,增幅达18.6%。

这其中,页岩气成为油气田增产的主力军。

过去的一年,西南油气田页岩气年产量高达67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16%。与此同时,西南油气田川南地区的页岩气年产能已达100亿立方米,日产量突破3000万立方米。

无独有偶,深耕页岩气的浙江油田在增储上产领域同样出众。

2019年,浙江油田页岩气产量达13.13亿立方米,同比增产15.89%,创历史新高。其中,在太阳-大寨区块的国内首个千亿立方米级大型浅层页岩气田建产5.43亿立方米。

按照规划,中石油未来要加大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到2020年页岩气产量力争达到120亿立方米,到2025年产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产量再翻一番。

除了中石油,国内油气资源禀赋相对不足的中石化,更是将页岩气作为增储上产的突破口。

截至目前,中石化在重庆涪陵地区拥有年产能100亿立方米的页岩气田,在四川省内江市及自贡市境内拥有超1000亿探明储量的威荣页岩气田。

除此以外,中石化页岩气发展根据地仍在不断壮大。

2月19日,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在贵州省遵义市部署实施的重点页岩气预探井——真页1HF井,试获日产5.03万方页岩气流,取得四川盆地外围复杂构造区常压页岩气勘探新突破。

据悉,自去年12月实施压裂测试施工以来,中石化在该地区初步落实有利区面积368平方公里、资源量1914亿方。


03、中国迎来页岩气发展关键期

毫无疑问,中国页岩气产量仍具有大幅增加的可能。

但是,这一切的到来并非顺理成章之事,而是需要建立在国内技术持续进步的前提下。

放眼国内,页岩气资源富集的四川盆地,相对引爆页岩革命的北美而言,地质构造更加复杂,地面山高坡陡,施工难度极大。与此同时,中国页岩气开发逐步走向中深层,相比北美页岩气地质年代更古老,埋藏更深。

这一地质现实,注定中国页岩气的发展需要探索中国本土化的“良方”,实现从勘探、钻井、完井到采油、采气等各大环节的“升级换代”。

在泸203三维井区研究过程中,东方物探西南物探研究院就针对泸203先导试验区进行了处理解释方案实验,确定了适用于泸州地区的处理解释方法,明确以各向异性深度偏移处理数据为基础的三步法地震随钻跟踪技术。

以此得来的三维地震勘探资料,构造精度误差率小于0.17%,储层误差率小于10%,裂缝吻合率达到75%以上,满足构造精细描述、优质页岩厚度预测的需要,为泸州地区的阳101H1-2、阳101H2-8两口高产井提供了重要支撑。

除了理论研究的突破,水平钻井、水力压裂等工程技术的发展也将推动国内页岩气产业跨过更高的门槛。

以泸203井为例,作为一口深层页岩气探井,中石油在地层温度大于140℃的页岩地层中,成功钻成水平段1500米,优质储层钻遇率100%,井身质量合格率100%,树立了深层页岩气井新标杆。

借此,中石油还试验探索了深层页岩气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体积压裂工艺。

公开资料显示,短短十余载,在中石油、中石化等国内油气生产商的引领下,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创新形成了“水平井组工厂化作业”等多项关键技术,形成了“地质工程一体化提高产量方法”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页岩气开采关键工艺和工具的国产化。

展望未来,伴随技术的进步以及国家对于页岩气发展的重视投入,页岩气产业发展将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探井   泸州   气田   物探   页岩   油气田   区块   盆地   油气   中国   地质   天然气   产量   进展   水平   业务   地区   国内   新高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