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异求同》作者:王明德

存异求同

在中国的语言逻辑中,两个词语不同先后的出现,其引起的事态发展的结果是不同的。

比如“求同存异”和“存异求同”这两个概念下的思维引导,其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别。

“求同存异”的概念暗含先求同,再存异,求同的过程需要辩证,辩证就存在争议或争执进而争吵,甚至发展到争斗。

辩证的结局是存异,甚至无期限的异存。

不同相悖,对立加深,不得解决。

“存异求同”,首先认同异议的存在,异性不同,相互依存,甚至会出现异性相吸,互相尊重,相互亲近,探寻共识,达成和谐。

同异融合,相对互鉴,世界大同。

——明进圣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求同存异   事态   争斗   对立   中国   异议   共识   词语   亲近   期限   异性   差别   逻辑   结局   概念   作者   王明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