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婆和红颜祸水:男权社会下,四大奇书中程式化定位的女性形象

明代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本书,被誉为"四大奇书",堪称我国古代小说史上的里程碑。值得注意的是,这四部小说同产生于明代,可以说在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等多方面,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它们都诞生于封建男权社会,当时由男性掌握话语权,再加上,在明代封建社会的背景和文化观念下,导致四大奇书中的女性角色的地位和形象都被程式化。并非常明显的形成了"男人婆"和"红颜祸水"这两大类固定的女性形象。

男人婆和红颜祸水:男权社会下,四大奇书中程式化定位的女性形象

一、四大奇书诞生的社会背景:男性主权、话语权占主导地位

首先,四大奇书诞生的社会背景:由男性主权、话语权占主导地位。四大奇书诞生于明代,而明代是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当时男性权利和男性话语权居于主导地位。故而,四大奇书都是以男性视角书写的,其中的女性角色也是从男性的眼光书写而成的。四大奇书中,除了《金瓶梅》外,另外三部作品更是完全的"男性英雄主义"小说。只是,《金瓶梅》中虽然主要写的是一群市井女子,但是她们却依附于男性,其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离不开男性,完全没有独立的地位和话语权。

男人婆和红颜祸水:男权社会下,四大奇书中程式化定位的女性形象

其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正统的女性被要求相夫教子,一旦女性脱离此道路,就会被视为异类。这样的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男性作者的笔下,会被加以贬低。同时,在封建社会中,女性也不能与男性平分秋色,女性的才智需要辅佐男性;非常优秀的女性可以超过一些男性,却不可以超越全部男性;女性即便能短暂压制住男性,也不可能一直压制男性。因此,在以男性视角为出发点的小说中,女性角色"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帮助男性建功立业就会是视为祸害,进而被除去。所以,四大奇书中的女性,面临的选择并不多,除了做被社会认同的"贤妻良母",就只能从"男人婆"和"红颜祸水"中进行选择角色定位。

男人婆和红颜祸水:男权社会下,四大奇书中程式化定位的女性形象

二 、四大奇书中的"男人婆":空有女性外壳、没有女性内在

四大奇书中的"男人婆",空有女性外壳,没有女性内在。也就是像男性一样的女性,一来表现在外貌或是行为方式的"男人婆",这样的女性与传统文学上的"悍妇"相似,只是在"男性英雄主义"的影响下,有了新的发展;二来表现为精神意义上的"男人婆",她们虽为女性形象,思维上却是男性思维。

1,外貌或是行为方式的"男人婆"

一方面,外貌或是行为方式的"男人婆"。这样的女性,在《水浒传》中很常见,比如,孙二娘被描写为"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这样的外貌极具男性特点;孙二娘还有一绰号——"母夜叉",因为她每天跟随着男性打家劫舍、杀人放火,连人肉包子都卖了,这样的行为方式极具男性特点。比如,顾大嫂被描写为"眉粗眼大,胖而肥腰",这样的外貌极具男性色彩;顾大嫂也有一外号——"母大虫",因为她很容易生气,经常提起井栏就开始揍自己的老公,还会拿起石锤敲翻庄客腿,这样的行为方式极具男性特点。

男人婆和红颜祸水:男权社会下,四大奇书中程式化定位的女性形象

虽然,作者为了强调她们的女性性别,会对他们的穿着打扮上着意描述,却也带有男性的主观性。比如,孙二娘在文中虽然名为"母夜叉",但是却常常穿着一条鲜红的生娟裙,脸上也会抹上脂粉胭脂,连胸脯都会外漏;比如,顾大嫂在文中虽然名为"母大虫",却也常常头上插满钗环,手臂上也会戴着时兴的手镯,会穿着红色的裙子。可见,在男性视角下,虽然孙二娘、顾大嫂等人外貌、言行举止上都相对男性化,但是,她们仍有女性的外在,这是在提醒读者她们的女性性别。

男人婆和红颜祸水:男权社会下,四大奇书中程式化定位的女性形象

只是,在具体的行文中,这样的女性除了外在的女性特征,内在上的女性特征已经被完全模糊化了,与男性基本无异。可见,在《水浒传》这样充满着男性英雄主义的小说中,女性被男性化,她们不是女性,而是被称为女性的男性。

男人婆和红颜祸水:男权社会下,四大奇书中程式化定位的女性形象

2,精神意义上的"男人婆"

另一方面,除了外貌或是行为方式的"男人婆"外,还有一类是精神层面上的"男人婆"。这类女性,她们的言行举止和容貌都是十分女性化的,既不彪悍也不粗鲁,可是她们在精神层面上却是真正的男性,成为忠义的符号象征。而这样的女性,在《三国演义》中很常见,比如,曹操、董卓的女儿,虽然貌美且举止文雅,却被男权操控成为维护父权统治的联姻棋子,她们在文中被塑造成了极其忠义、并维护父权的女性形象,且为了父亲的大业付出一切的女性。她们不是个别的存在,而是一个大的群体。

男人婆和红颜祸水:男权社会下,四大奇书中程式化定位的女性形象

她们在文中被描述为皇权的牺牲品,没有亲情也没有人性,她们没有传统文化上的"贤妻良母"式形象。甚至,仅被赋予某人之女、某人之妻、某人之母的头衔,她们没有名字,只能依附于男权,她们存在的价值就是辅佐男性,体现男性的价值。比如,孙权的妹妹,在各式各样的权力斗争中,她斡旋于其中,并始终对自己的兄长、丈夫、国家十分忠心,沦为了自己兄长和丈夫的政治工具,最后刘备放弃了她,她仍要为了刘备殉节。可见,她成为了忠义的符号象征牺牲。

男人婆和红颜祸水:男权社会下,四大奇书中程式化定位的女性形象

比如,徐庶之母,因为不愿自己的儿子被曹操威胁宁愿一死;比如,糜夫人,为了保护阿斗而投井身亡;这些女性们的生死都是为了维护男性,其内心的需求被完全的忽视,整个人物形象都是忠义的,她们在文中被塑造成大义凛然的"义士形象" ,所做的事情都是忠君、忠夫、忠国。足见,精这些神意义上的"男人婆",完全沦为了政治斗争的工具,成为了忠义的符号象征、道德的传声筒,完全没有女性敏感细腻的心理特征。并且,她们完全心甘情愿服从于当时男性社会的伦理,不提及自身身为女性的情欲,她们被作者赋予了男人般的强大内心,完全抛却了身为女性的细腻情感。

男人婆和红颜祸水:男权社会下,四大奇书中程式化定位的女性形象

故此,上文所述的两类女性,从外在和内心两方面来看,都可以被称为"男人婆"。而将这两类特征融于一身的女性人物,就是《水浒传》中的扈三娘,当宋江带人攻打祝家庄时,即便她的全家和未婚夫全被杀死,她却毫不伤心也没有怨怼之情,甚至还被宋江视为贤妹,最后被宋江嫁给了王英。可见,她被塑造成很识大体的形象,还为了宋江的大业,下嫁给了外表、武功都配不上她的矮脚虎王英,最后成为了梁山好汉之一,最后和众多男性一样战死在沙场。可见,扈三娘虽然面容姣好,但是却有强悍如男性的内心。

男人婆和红颜祸水:男权社会下,四大奇书中程式化定位的女性形象

综上,上文描写的这类女性,虽然有姣好的女性面容,但是却又沦为了政权斗争的牺牲品。她们的身份是某人之妻、某人之女或某人之母,她们的价值和社会地位,要依靠男性或者是辅助男性来实现,她们既是男性的工具,也会是男性的帮手。足见,在男性主义的小说中,女性身上被贴上了忠义的标签,如果要得到男性的认可,需要抛却自己的女性特征,成为"性别上的女人,本质上的男人"。

男人婆和红颜祸水:男权社会下,四大奇书中程式化定位的女性形象

三、四大奇书中的"红颜祸水":祸害他人、扰乱伦常、欲杀之而后快

除了"男人婆",四大奇书中还有"红颜祸水"的庞大女性群体。而四大奇书中的"红颜祸水",则被塑造为了祸害他人、扰乱伦常、欲杀之而后快的形象。比如,《三国演义》中的貂蝉,《水浒传》中的阎婆惜、潘金莲,《西游记》中的女妖怪,《金瓶梅》中的很多女性,都带有祸水的性质。在文中的男性视角下,这些女性的出现,是在诱惑男性、祸害英雄,男性作者集体默认长得美丽的女性是祸水。

男人婆和红颜祸水:男权社会下,四大奇书中程式化定位的女性形象

1,《三国演义》中的祸水

《三国演义》中的"祸水"就是貂蝉。貂蝉凭借美色先后搞垮了董卓和吕布,貂蝉甚至被描写为"十八路诸侯,不能杀董卓,而一貂蝉足以杀之。刘、关、张三人不能胜吕布,而貂蝉一女子能胜之。"可见,在文中貂蝉被描写为真正的红颜祸水,在刘关张三人都不能打败吕布的情况下,貂蝉一个人就足够,既突出了貂蝉身为"红颜祸水"的巨大威力,也突出了貂蝉这一祸水对吕布这样英豪的诱惑和祸害。

男人婆和红颜祸水:男权社会下,四大奇书中程式化定位的女性形象

2,《水浒传》中的祸水

《水浒传》中的"祸水",则是阎婆惜、潘金莲、潘巧云三个"淫妇"。比如,潘金莲因为长得过于漂亮,引起了西门庆的注意,导致武大郎被害死,武松因为杀了西门庆而被迫成为梁山好汉;比如,阎婆惜因为被宋江所救而做了宋江的小妾,但是却因为被冷落而勾搭上了张文远,甚至以宋江和晁盖的书信相要挟,最后被杀;比如,潘巧云因为受不了杨雄的冷漠而勾搭上了海阇黎、裴如海,被石秀发觉后将石秀赶走,最后落得了被杀的下场。可见,这几位女性都是淫荡的代表,对于把宋江、武松、石秀等逼上梁山功不可没,且都没好下场。就算是不淫荡的女性,《水浒传》中女性过于漂亮在作者看来也不是好事,比如林冲的夫人就是一位太漂亮的人,却导致林冲被陷害,最后沦为草莽,这样因为美貌为男性招致祸端的女性,最后的结局多是以死谢罪。

男人婆和红颜祸水:男权社会下,四大奇书中程式化定位的女性形象

3,《西游记》中的祸水

《西游记》中的"祸水",则是众多的女妖。比如,玉兔精、玉面狐狸、老鼠精、蝎子精、等等,都有十分美丽的容貌,有了做祸水的基本条件。而且,各个不是想要吃唐僧肉,就是想与之交欢,而她们的这些想法,对于主角唐僧来说,都是阻挡他取经大业的存在。所以,这些祸水的下场多是被打死,死在孙悟空等英雄的手中。即便是比较正面的女性角色女儿国国王,首先也是长得十分漂亮,被猪八戒成为堪比嫦娥的美貌,可是她也想招赘唐僧,此想法也是对唐僧师徒求取真经修成正果等大业的阻拦,所以,也算是祸水。

男人婆和红颜祸水:男权社会下,四大奇书中程式化定位的女性形象

当然,《西游记》中也有许多的女神仙、女菩萨,她们也十分美丽,但是她们多是端庄的不会令人产生邪念的神明。这些女性神仙、菩萨的性别只是一种表面的符号,除了女性的外表和男神仙们不一致,其他基本和男神仙持平。只是,女性神仙中也有个别的"祸水"存在,那就是嫦娥仙子,她的美丽众所周知,但是也有祸水的因素,因为她的存在导致天蓬元帅对她起了色心,随后投了猪胎,这和上文提到的《水浒传》中的尘世间的祸水有很大的相似性。

男人婆和红颜祸水:男权社会下,四大奇书中程式化定位的女性形象

4,《金瓶梅》中的祸水

《金瓶梅》中的祸水,则是满书的"淫娃荡妇"。虽然《金瓶梅》和上文所述的三本小说相比,在女性主体意识上有所提高,也开始注意描写女性的内心诉求,但是,其中的女性角色却多为反面角色,她们是一群可悲可叹的"祸水"。比如,书中出现的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等等众多女性角色,经常献媚邀宠,为了争风吃醋而陷害别人,将自己和他人都引向了悲剧。

男人婆和红颜祸水:男权社会下,四大奇书中程式化定位的女性形象

虽然,《金瓶梅》中的女性形象,相较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毫无女性特征的女性形象有了女性化的特征。她们也都是容貌上乘的美人,有了男欢女爱的人性诉求,但是有了这些人性特色的女性形象,却没有得到男性的认可,在《金瓶梅》中也多是被抨击的对象。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过分提倡男女之欢,因为这会对男性追求事业有影响,所以,《金瓶梅》中的这些女性献媚争宠的做法,就是对男性心绪的干扰。

男人婆和红颜祸水:男权社会下,四大奇书中程式化定位的女性形象

而上述的女性形象完全被妖魔化,她们只是男性视角下女性的符号。在文中的描述里,这些祸水式的女性在男性视角下是面目可憎的,即便可怜也不会得到同情和欣赏。因为这些女性形象,都是不符合男权社会下的传统女性形象的,没有为男性做出助力,不能算是男权社会下的"好女人"。所以,四大奇书的作者们把"红颜"写成了"祸水",这体现了当时男性的 一 种定向思维。

男人婆和红颜祸水:男权社会下,四大奇书中程式化定位的女性形象

结语

综上所述,四大奇书中有"男人婆"和"红颜祸水"这两类形象,是男权社会下,被程式化定位的女性形象。这样的现象和四大奇书诞生的社会背景有关,明代男性主权、话语权占主导地位,作者们生活在传统的父权制社会中,无法摆脱当时以男性中心的思想局限性,所以才会站在男性视角下创作文学作品,创作女性形象。

男人婆和红颜祸水:男权社会下,四大奇书中程式化定位的女性形象

所以,四大奇书中的"男人婆":空有女性外壳、没有女性内在;还有精神意义上的"男人婆"。四大奇书中的"红颜祸水":祸害他人、扰乱伦常、欲杀之而后快。这些女性形象,不是像男人一样成为帮手,就是像女人一样 变成祸水,既是传统男性文学创作的意识体现,也是男权社会中女性形象被程式化定位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男权   奇书   祸水   忠义   水浒传   红颜   西游记   形象   女性   男人   社会   金瓶梅   祸害   文中   男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