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新颜丨古朴静美如诗如画,藏在禅城的“小周庄”!

水乡新颜丨古朴静美如诗如画,藏在禅城的“小周庄”!水乡新颜丨古朴静美如诗如画,藏在禅城的“小周庄”!水乡新颜丨古朴静美如诗如画,藏在禅城的“小周庄”!

涌水清冽碧绿、河涌蜿蜒曲折,花木繁茂葱茏、秀拔多姿,桥榭亭阁错落有致、别出心裁…在禅城,有这样一条小村庄,它有秀丽迷人的景色,有古色古香的意境,有飘渺如仙的气质。村里如今仍保留着每家都有一条小艇,出入田间鱼塘要划船的水乡传统。它便是南庄镇湖涌村。

水乡新颜丨古朴静美如诗如画,藏在禅城的“小周庄”!

出门见水 有禅西“小周庄”之称

湖涌村位于禅城区南庄镇北部,南宋宝庆年间开村,距今900多年。该村东起东平河以西,西至紫洞北路,南起季华西路以北,北至紫洞灶沙村,是北江下游、东平河上游流经的地方,内河水运、水网河涌交错,形成了“银带环村绕”的水乡格局。村内的7个自然村由20多座大小桥梁连接。具有禅西“小周庄”之称,是名副其实的岭南水乡。

走进湖涌村,只见小街两侧鳞次栉比的旧楼古屋,大多是乌檐青瓦,一栋接一栋,屋檐比翼,上透一线蓝天,下照人影憧憧,意境简约,透出静谧。

村民罗叔介绍,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村子几乎“与世隔绝”,没有任何陆路连通,村民们无论是在村内出行还是到村外其他地方都需要使用小艇。草艇是各户必备的交通工具和谋生工具,出村入乡一把桨,流水潺潺皆是路。

水乡新颜丨古朴静美如诗如画,藏在禅城的“小周庄”!

湖涌村有很多船,至今仍是村民出行的交通工具(图为即将出船的老人)

草艇甚至还被用来作为嫁娶工具,被装饰成迎亲花艇。水上的迎亲队伍,小花艇取代了大花轿。新婚夫妇相依相偎安坐在艇中,伴着水乡小调,悠悠穿过夹岸的老树。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回到家中。别具一番岭南水乡特色。

如今,湖涌村至今仍保留着出入田间鱼塘“扒艇”的习惯,在湖涌,基本每户拥有一只草艇,数量近1000只,草艇仍然是必备的交通工具。“出门见水,举步登舟”,便是村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有草艇,便也有河埠头,用来停靠艇只,方便人们上落,虽然经历蹉跎岁月,湖涌村仍然保留了以前的石埠头,河水清澈,人们喜欢到河边的石埠头洗刷蔬菜、簸箕…

村头一棵古榕树,身体斜探,枝叶繁茂,遮蔽了整个河面,树下泊着二三十只木划子,呈扇状排开,成为来湖涌村采风的摄影爱好者们最喜欢拍摄的水乡场景。

偶尔能看见游客乘坐湖涌特色草艇进行水路游览,沿途原生态的自然建筑与弯曲延伸的河涌相映衬,好不惬意。

禅城摄影爱好者文叔曾多次到湖涌村拍摄,这里的美景经常让他流连忘返。“这里实在是太诗情画意了,乘坐草艇可以饱览两岸的景色,充满了鲜活又淳朴的烟火气,是一个很适合拍照写生的好去处。”

代代传承,扒草艇成为市级非遗

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主要方式,草艇也渐渐从谋生工具演变成锻炼身体,团队配合的娱乐休闲工具,草艇竞速赛开始兴起。

“上草艇,鸣花炮,齐划桨,出龙门,绕河涌。”如此热闹的赛草艇场景,每年会在湖涌村上演好几次。参赛的村民扒着草艇,你追我赶,尽情竞渡;观赛的人则齐聚河涌两岸,或呐喊助威,或专注欣赏,或拍照记录。此时,几乎所有的湖涌人都拧成了一股绳。

草艇赛源起清代,由村民自发举行,成为村民津津乐道的运动。扒草艇比扒龙舟更容易,村民拉上两、三个队友,组成几队,便可以进行比赛。相对龙舟赛,草艇赛更被村民广泛接受,在“桑基鱼塘”时期兴盛起来。

水乡新颜丨古朴静美如诗如画,藏在禅城的“小周庄”!

湖涌村的大榕树和在河边洗衣的村民

扒草艇是一项技术活,控制不好,艇会一直在水上打转,不能前进,甚至会翻艇落水。扒草艇跟游泳一样,都是湖涌村民必须学会的技能,作为长辈都会教下一代学会游泳和扒艇,代代授之,传承下来。

让湖涌人为之自豪的是,在市、区、镇各级文化部门的支持下,扒草艇(湖涌)项目成功被纳入佛山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延续这项传统民俗活动,湖涌村委会制定了包括建档、保存、记录、传播、保护等在内的五年保护计划,收集并记录有关草艇赛的图文资料、口述史等,并通过制作记录片等形式,利用展览及大众传媒宣传,扩大草艇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深村民对草艇赛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湖涌村还积极改造升级环境,进一步美化村容村貌,改善水质,为草艇赛的举办和群众观赛提供有利环境。

不仅如此,湖涌村还积极发动长者教授年轻的村民学习扒草艇并进行日常训练,让草艇赛文化得到年轻一代人的认同和传承,鼓励年轻人参与到草艇赛中,形成年轻一代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如今,湖涌扒草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除了年长的,还有90后的小伙子。

古建古树,打卡水乡游陆上景点

在湖涌村,随处可见的都是绿意和水色。沿着村道前行,入眼可见的都是苍翠欲滴的绿色,一棵棵古榕树的枝蔓肆意攀长,枝干缠绕,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湖涌村的老人们在榕树下下棋逗鸟,或是陪伴孙儿玩耍,或是与三五老友聊天喝茶…生活惬意而悠哉。

在自然村格村,一棵姿态万千的老树非常吸睛。这棵树相传是护送明朝举人简麟夫人的神龙化身为树,守护着一方水土。格村村民称其为“龙树”。又因其送女子与简麒共结连理,村民又称其为“连理树”。2005年这棵树在“南庄树王评选活动”中荣获“最具姿态树王”。

在这绿意盎然的村里,有一座三层楼高的小楼格外显眼,保留有岁月的痕迹——湖涌炮楼。湖涌炮楼位于南头村小组旧村十五巷,建于民国初期,于2012年被列为“禅城区不可移动文物”。整栋楼由青砖墙、花岗岩石窗柩组成,是民国时期广东乡村社会生活的重要实物,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水乡新颜丨古朴静美如诗如画,藏在禅城的“小周庄”!

湖涌村的牌坊

当地村民介绍,炮楼里面原来还摆放着一支大炮,叫开花炮。开花炮要六七个人才能抬起来。炮的威力很大,一打可以打出六七公里远。在盗贼林立的年代,在战乱的时候,这座小炮楼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民国的时候,村内十六岁到四十岁的男性都要轮流去做看更人,他们每天都在村里巡逻,守卫着村子的安宁。

这里还有古朴庄重的祠堂——五世简公祠。质朴的青砖外墙,屋顶正中以绕龙造型,上面灰雕造型十分精致。青砖雕、灰雕、石雕、木雕,有人物、动物、龙凤瑞兽等环绕四周。目前公祠处于重建施工期中,预计本年内完成。

来湖涌村一定要尝尝具有当地特色美食——“浸大头”。其食法极具水乡特色,传统的做法是将鱼身沿着脊骨切片,再以盐、油、糖、蛋来腌制。切片后的鱼肉肉质透明、亮泽,然后以筷子夹着在煮沸的清水中涮食,待鱼肉变白前捞出,大头鱼的爽滑、鲜甜达到了极至。搭配家乡风味的芋头糕、萝卜糕以及鱼茸羹,一顿水乡美食让人食指大动。

水乡新颜丨古朴静美如诗如画,藏在禅城的“小周庄”!水乡新颜丨古朴静美如诗如画,藏在禅城的“小周庄”!水乡新颜丨古朴静美如诗如画,藏在禅城的“小周庄”!

编辑 | 醉美南庄编辑部 吴帆

审校 | 罗振棠、李霭莹

来源 | 佛山日报、佛山+

水乡新颜丨古朴静美如诗如画,藏在禅城的“小周庄”!

点分享

水乡新颜丨古朴静美如诗如画,藏在禅城的“小周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水乡   东平   老树   树王   埠头   炮楼   村内   自然村   静美   鱼塘   青砖   古朴   榕树   交通工具   村里   村民   工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