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杀死动物、破坏珊瑚、让轮船沉没…竟都是它的"功劳"?

2019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佩戴口罩。 根据数据显示,全球的口罩日消耗量最高竟然达到了10亿个。关于口罩污染已成为海洋的一种新型污染的报道,使我们对海洋垃圾的关注又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海洋生物在哭泣

我们回顾一下,新冠疫情以来,有太多海洋生物被伤害的报道:2020年7月,美国佛罗里达州海岸线上的一只乌龟被发现误食100多块塑料后死亡;9月份,巴西一处海滩上发现了一具企鹅尸体,胃里的一只废弃的 N95 口罩就是导致它死亡的罪魁祸首。海洋保护组织发现,由于口罩被随意丢弃,在海域中有章鱼躲在废弃口罩下;还有不少海洋生物被口罩的耳带缠绕而死亡的案例,一个个受伤的生物惨不忍睹!

海洋垃圾是个长期的、全球性的严重问题

关于海洋垃圾对海洋生物及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并不是新冠疫情之后才成为焦点问题。随着全球人口增长与工业化的推进,海洋垃圾污染,尤其是海洋塑料污染,已成为了一个全球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海洋垃圾缠绕动物,引发动物误食,闷覆动植物生长和破坏栖息地,协助外来物种扩散形成入侵物种等触目惊心的景象屡见不鲜。

可怕!杀死动物、破坏珊瑚、让轮船沉没…竟都是它的

此前就有报道在印尼就发现了这样的案例,人们在海滩上发现了一只死掉搁浅的鲸鱼。对它进行解剖之后,在它的肚子里发现了12斤塑料垃圾,这其中就包括了难以分解的115个塑料杯。

西班牙报道有鸟儿因为肚子里装满了塑料,被迫做了“胃镜”。看着它虚弱地吐出各种塑料垃圾和碎屑,无力又痛苦地呻吟,让人心痛!

泰国报道被称为泰国国民甜心的儒艮已经死亡,其死因是误食塑料垃圾。

一头吞食了 80 多个塑料袋的巨头鲸幼崽死在其南部海岸。

2016 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报告指出,自 2012 年以来,受海洋垃圾影响的海洋物种数量记录从 663 个增加到了 817 个。据不完全统计,超过 270 个海洋动物物种有被海洋垃圾缠绕的记录,超过 240 个海洋动物物种吞食了塑料。

估计目前90%的海鸟肠道内都有塑料,而按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到2050年,摄入塑料的海鸟比例将达到99%。如果海洋塑料污染态势不止,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的总重量将有可能超过鱼类,这也绝不是危言耸听!

可怕!杀死动物、破坏珊瑚、让轮船沉没…竟都是它的

什么是海洋垃圾,这些垃圾又是从何而来?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海洋垃圾是指持久性的、 人为生产的或加工过的、 被丢弃、 抛弃或倾倒至海洋及沿岸环境的固体废弃物。包括被故意丢弃或意外丢失在海洋中或海滩上, 以及被河流、 下水道、雨水或风间接带入海洋的垃圾 。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类曾在入海口、 海岸带兴建垃圾填埋场,向海洋非法倾倒垃圾, 以及直接向河流和海洋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最终进入海洋 ,这些行为都导致了海洋污染。

在过去数十年间,全球海洋塑料污染总体上呈恶化趋势,也就是说,塑料是全球各类海洋垃圾中占比最高的。2016 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在报告中指出:全球有 75% 的海洋垃圾是塑料。

可怕!杀死动物、破坏珊瑚、让轮船沉没…竟都是它的

我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沿海海面漂浮垃圾平均个数为50个/平方千米;表层水体拖网漂浮垃圾平均个数为4027个/平方千米,平均密度为6.8kg/平方千米,其中塑料类垃圾数量最多,占84.1%。

这种海洋垃圾危害最不容忽视

海洋中最大的塑料垃圾是废弃的鱼网,它们有的长达几英里,被渔民们称为“幽灵网”。在洋流的作用下,这些鱼网绞在一起,成为海洋哺乳动物的“死亡陷阱”,它们每年都会缠住和淹死数千只海豹、海狮和海豚等。因此,渔业垃圾成为了一个全球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许多国际组织的文献中,都对渔业垃圾进行了阐述。

可怕!杀死动物、破坏珊瑚、让轮船沉没…竟都是它的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相关定义,渔业垃圾主要指在海洋环境中丢失、遗弃或丢弃的,包括但不限于商业规模化及旅游休闲等使用的渔网、渔线、蟹/虾笼等渔具垃圾,此类海洋垃圾涉及了养殖业、 捕捞业以及休闲垂钓等产业/行业。

在2012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出版的负责任渔业技术守则之《休闲渔业技术指南》中专门有一节阐述休闲渔业产业的垃圾与污染,在2018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出版关于海洋渔业微塑料的影响也对渔业垃圾做了相关的描述。

根据《2020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海洋机动渔船46.83万艘,其中捕捞渔船33.5万艘,养殖渔船11.66万艘,辅助渔船1.68万艘,分别占比为71.5%、25.2%和3.6%。海水养殖方面,2019年,我国海水普通网箱养殖2292.64万平方米,海水深水网箱养殖1935.9万立方米。

可怕!杀死动物、破坏珊瑚、让轮船沉没…竟都是它的

在渔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形状各异、材料多样,尤以塑料垃圾最为严重,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造成直接和潜在的威胁。在海水网箱养殖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泡沫塑料箱、丢弃的网片,以及在休闲垂钓丢掉的钓鱼用具,如渔线、鱼饵、鱼钩、铅坠,都是会导致各种野生动物受伤。

由于制作渔网具的塑料合成材料比重与海水相当或略大,因此,其被丢弃在海水中后往往呈半漂浮或不稳定沉底状态,从而形成幽灵渔具,会困住或杀死海洋中包括鱼类、海鸟以及鲸鱼、海豚、海狮等野生动物,甚至破坏了珊瑚礁,使美丽的珊瑚白化、枯死,导致商业鱼类种群损失,濒危动物种类增多。

可怕!杀死动物、破坏珊瑚、让轮船沉没…竟都是它的

更严重的是可能缠绕船舶推进装置使渔船失去动力,在风高浪急的情况下,导致船舶出现翻沉等严重事故,使生命和财产受损。2018 年,全国部分省(市、 自治区、直辖市)共报告发生渔业污染事故 140 起,不仅造成了渔业直接经济损失,同时造成了海洋环境的破坏。

由于目前对渔业生产过程中的监管措施和手段尚不完善,渔港对渔船垃圾接收清运能力不强,渔民对塑料垃圾污染水域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以及一些作坊式企业违规处理垃圾,导致了海洋垃圾的影响还在日益严重!

保护海洋,从我做起

海洋垃圾污染,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世界各国家与相关组织纷纷采取措施,防止海洋垃圾问题不断恶化,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但截至目前,国内外尚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针对海洋中已经存在的微塑料污染的治理方法,唯有从源头上阻止微塑料垃圾的产生。

可怕!杀死动物、破坏珊瑚、让轮船沉没…竟都是它的

我国高度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与海洋垃圾污染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海洋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海洋倾废管理条例》、《水污染防治法》、《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等,同时积极履行《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等相关国际公约。法律法规的制定使防治渔业垃圾污染有法可依,发挥了无可取代的重要性。

2019年,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渤海渔港环境综合整治和渔船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有关省市应编制渔港水域污染防治规划,推动渔港污染防治设施设备配备,确保在2020年底以前,实现重点渔港污染防治设施设备全覆盖,要加强渔港水域环境保护监管,做好废水废物、生活垃圾的回收处理,要实现渔船、渔港和渔场污染防治联动,督促渔船船东按要求在渔船上配备生活垃圾等处理设备,强化正常使用,应完善港区生产生活设施布局,配备废弃网具及生活垃圾回收设备,并进行集中处理。

可怕!杀死动物、破坏珊瑚、让轮船沉没…竟都是它的

同时,渔业主管部门和一些环保组织也通过广泛宣传,提高渔民公共环保意识,使渔民能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转变旧有的观念和习惯性行为,真正树立起“乱丢垃圾可耻、收集垃圾光荣”的道德风尚。在渔港里、渔船上、形成人人从我做起、共同保卫蓝色海洋的良好氛围,并通过群众监督的方式开展港内环境监察,通过奖励举报人的方式提高群众监督积极性。

未来依靠科技创新也许是解决海洋垃圾的办法,原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中国的国际性高层政策咨询机构——国合会副主席埃里克·索尔海姆不久前介绍了荷兰的青年柏杨·史莱特发明了一款神器「海洋吸尘器」。这种“巨型漏斗”装置,能像吸尘器一样拦截并清理海洋中的垃圾。这一模型已入驻太平洋垃圾带。他希望通过这样的装置,消除这个面积相当于法国国土面积2倍大的巨型垃圾岛。

对于我们普通百姓,即使你不是渔民、也不住在海边,同样可以采取行动保护海洋。如,购物时使用环保袋,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以减少机动车辆的排放污染,节约水和能源做好垃圾分类等等。

可怕!杀死动物、破坏珊瑚、让轮船沉没…竟都是它的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还蔚蓝色海洋一片生机。我们期待海洋垃圾被控制,生态好转。在清澈的大海里,有着色彩斑斓的珊瑚、随波荡漾的水草,穿梭畅游的鱼虾和肥厚丰美的螺贝,让海龟、海鸟、海豹、海豚,所有所有的海洋生物不再受伤、不再哭泣!让我们携手一起实现海阔鱼跃的海洋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联合国   海鸟   海洋生物   渔港   渔船   渔民   轮船   口罩   物种   渔业   功劳   管理条例   珊瑚   海水   可怕   海洋   垃圾   动物   塑料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