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解除汽车限购的权宜之计

近日,官方发文表态要释放汽车消费潜力,媒体在为解除汽车限购造势,民间的呼声自不必多说。

恰在此时,一则消息给这股浪潮带来了一点小幽默:在男篮世界杯中国队首场比赛之前,中国男篮的大巴被堵在了北京的四环上!当然,堵车并没有酿成弃赛这样悲剧性的结果,只是让中国男篮热身的时间缩短了不少。但是,考虑到周末尚且拥堵如斯,换成工作日晚高峰又当如何?

说说解除汽车限购的权宜之计

关于汽车限购的存废,难就难在情理法与现实的冲突过于尖锐。有关方面希望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拉动经济,也应该让富裕起来的百姓享受拥有私家车的生活,但是,取消限购的结果几乎不言而喻,不要说尝试,就是想起来也令人心有余悸。例如,北京当前汽车保有量是600多万辆,如果取消限购,以当前360多万的摇号人数估计,必然导致汽车保有量以百万级别的扶摇直上,那么,对于车企绝对是救命的利好,但是,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由此,我想到一个美国人说的一段话。他说,如果超过十亿的中国居民也像澳大利亚人、美国人现在这样生活,那么我们所有人都将陷入十分悲惨的境地,因为那是这个星球所无法承受的。这番言辞,明显含有对中国人的歧视,似乎中国人就不该享受更加幸福、舒适的生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提出了令我们思考的问题,就是要考虑到土地承载能力。中国的人口是美国4倍,平原面积是美国三分之一,如果把美国人那种居家独栋、出门开车的生活方式搬到中国来,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肯定要比美国多。当前对汽车实行限购的城市有八个,单靠这个八个城市有限的土地承载能力去解决中国人的汽车梦只能是饮鸩止渴,

说到底,汽车限购问题和房价、户籍等问题一样,都是三大差别的体现。关于工农、城乡、脑体这三大差别,很早就意识到了,但是无法有效解决。问题在于谁都想吃现成饭,当年“三线建设”成就那么多三线城市,需要的行政能力和群众的觉悟是现在无法想象的。

彻底解决做不到,权宜之计可以想想办法。按照北京市常住人口2100万人计算,家庭户数大约在600万~700万之间,再考虑到很多家庭已经拥有私家车(有些不止一辆),在现有600多万机动车的保有量上再增加一、二百万辆,估计就可以满足常住家庭的私家车需求。当然了,这个决策需要依据精确的统计数据,想得到这样的数据也不难,谁拥有私家车?谁和谁是一家人?完全可以在现有人口数据库、车辆信息库的基础上统计出来。

有人会说这样的“一户一车”政策会导致离婚潮,这个问题的解决也简单,禁止单人户购车即可。不能禁止单人户购房,原因是住房乃基本的生存需要;汽车则消费需求,可以禁止单人口购车。

至于外来人口的购车需求,暂时就无法满足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土地承载能力有限。就像几天前COSTCO超市开业限流一样,不限流不仅是购物体验差的问题,过度拥挤还会导致发生踩踏事故的风险大增,所以,一定要讲究个先来后到。

客观条件就是如此,客观规律就是如此,还有别的办法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吃现成饭   权宜之计   汽车   私家车   美国人   美国   北京   中国   中国男篮   潜力   客观   人口   土地   能力   家庭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