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开始 评分成了发泄情绪的垃圾场?

现在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一个万物皆可评分的时代。

什么时候开始 评分成了发泄情绪的垃圾场?

原来只是看个电影要打个分,看本书打个分,到现在你去网购个东西,拿个外卖,去餐厅吃个饭,甚至学生还可以给老师打分。

什么时候开始 评分成了发泄情绪的垃圾场?

虽说打分这件事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但你也说不好是从啥时候开始,在看到各种分数的时候,网友们逐渐变得更警惕了,甚至不信任了。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其实早在评分网站刚刚诞生的时候,情况可不是这样,就拿美国网站 Yelp 来说吧,商家打分的这种商业模式是从它开始的。

什么时候开始 评分成了发泄情绪的垃圾场?

2004 年,由两个前 PayPal 工程师共同创建了 Yelp,相比传统的点评网站, Yelp 特别注重真实,尤其注重吸引真实的用户,其次 Yelp 更加看重用户评论的内容,也会给用户评论奖励。

这种模式让 Yelp 脱离了看重那些专家评论,看重匿名用户评论的模式产生的和大众脱离的问题,也让 Yelp 一路高歌猛进,成为了美国最受欢迎的点评平台。

但是,这种模式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情绪化的差评就是困扰商家和平台的严重问题。

什么时候开始 评分成了发泄情绪的垃圾场?

在美国现在有些店家甚至会写上 “ Yelp 点评用户勿进 ” 的标志。

什么时候开始 评分成了发泄情绪的垃圾场?

这种情绪化的差评问题不仅在 Yelp 里有,只要是打分点评的平台,都没法避免这种问题。

比如我买单机游戏之前,都要看看 Steam 的评分才决定是否要入手。

什么时候开始 评分成了发泄情绪的垃圾场?

Steam 上面的评分至少都是已经买过游戏的人打的分,而且还有游玩的时间,虽然只有好评和差评两个评分维度,但是这样至少能保证评分的人肯定自己玩过游戏了。

可随着玩家越来越多, steam 上面胡乱打分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了。

很多人不是根据游戏的质量打分,而是根据自己的个人原因打分。

什么时候开始 评分成了发泄情绪的垃圾场?

比如有的人电脑配置不好,所以游戏画面不好,就直接给游戏差评。

什么时候开始 评分成了发泄情绪的垃圾场?

再比如有的人觉得这个游戏卖的太贵了,应该便宜点,所以就给打个差评。

什么时候开始 评分成了发泄情绪的垃圾场?

还有一些海外的独立游戏,就因为没有中文没有中文的游戏,经常被人刷 “ We Need Chinese ” 的差评。

什么时候开始 评分成了发泄情绪的垃圾场?

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几次之后,网友们看 Steam 评分的时候也要带着更加审慎的眼光了。

而现在不仅仅是游戏,任何能打分的网站, APP 往往都有 “ 评分崩坏 ” 的问题。

有些评分网站,每次一到有明星出演的电视剧,评分就很难体现出作品的真实水准,甚至还会成为战场。

因为,在这些电影的评论区里,往往充斥着粉丝和黑粉之间互相的对喷,打分的依据也完全不是按照内容的质量评判,而是自己的情绪来打分。

什么时候开始 评分成了发泄情绪的垃圾场?

有些餐厅点评网站也是一样,明明吃的是川菜,有人非要评论说,这川菜太辣了,没法吃,所以给打个差评,你说这让餐厅老板哪说理去?

什么时候开始 评分成了发泄情绪的垃圾场?

久而久之,就导致消费者对评分越来越采取谨慎的态度了。好在,为了优化自己的评分,好多平台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比如海外电影评分网站 IMDB 就会采用一套独有的算发来权衡人数和分数,优化他们 IMDB Top 250 的排名。

什么时候开始 评分成了发泄情绪的垃圾场?

还有一些网站,则会采用 “ 双评分 ” 的办法,比如欧美的 Metacritic,它会把专业的媒体评分和玩家的评分放在一起,用来给用户参考。

什么时候开始 评分成了发泄情绪的垃圾场?

而像是日本的 Fami 通杂志,则是会采用四个编辑共同打分的制度,保证了评分的相对客观。

什么时候开始 评分成了发泄情绪的垃圾场?

说一千道一万,评分这东西,从诞生之初就是带有主观色彩的产物,随着基数越来越大,情绪化的因素很难完全排除。

但是,评分这东西实在是太重要了,它对于消费者有着指导意义,也能帮助大家找到自己喜欢的商品,时至今日,已经成了所有人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什么时候开始 评分成了发泄情绪的垃圾场?

所以,如果想要评分依然具有公信力,首先需要平台们的拒绝和取舍。

作为一个公正的评分平台,要努力做到拒绝才能够让消费者信服。这种公信力源自拒绝为了商业目的而操纵评分,拒绝水军刷的评分等等。

其次,因为评分是一件长期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巨大变化,所以平台也要做到坚持自己的理念。

什么时候开始 评分成了发泄情绪的垃圾场?

当然,作为消费者,也要拒绝完全情绪化的评分,带有目的性的评分,平台无法解决全部问题,只有当玩家、观众们的拒绝汇集起来,才能形成一种改变现状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这种拒绝的力量不仅可以改变评分,也可以改变我们生活中很多不合理的事。

最近,差评君碰巧刷到一支影片,主题就是 “ 拒绝 ”。

它从年轻人的拒绝出发,把当代年轻人对待不合理事情的拒绝态度,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展现出来。

什么时候开始 评分成了发泄情绪的垃圾场?

比如说年轻人现在拒绝长语音,一看到领导发过来的好几条 60 秒的长语音就连听都不想听,直接无视。

什么时候开始 评分成了发泄情绪的垃圾场?

再比如说,年轻人现在也拒绝身材焦虑,自己喜欢吃什么,长得什么样都是自己的事情,拒绝别人对自己的身材指指点点。

什么时候开始 评分成了发泄情绪的垃圾场?

现在,社会上有些成熟的 “ 中年人 ” 总觉得这些年轻人都 “ 不好管 ” 了,一点也不成熟,还没有被社会敲打过,对各种事情都拒绝的态度很幼稚。

但其实这种拒绝并不是懒惰和消极,相反,年轻人拒绝社会中那些 “ 习以为常 ” ,但其实不合理的事,其实一种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勇气。

所谓的幼稚,其实是面对世界的一种敢于拒绝的态度,这种态度,也只有在年轻人身上才能看到。

什么时候开始 评分成了发泄情绪的垃圾场?

关于更多内容,可以关注“汇才创智”微信公众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评分   公信力   垃圾场   不合理   情绪   餐厅   态度   不好   年轻人   消费者   事情   点评   东西   用户   平台   游戏   网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