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工作中,该如何有效运用结构化思维?

现实工作中,该如何有效运用“结构化思维”呢?汇才创智总结有三步:

第一步:找出问题

读书时老师抛出问题,我们来解答,所以我们都有很强的解题能力;但是在工作中,问题不会摆出来等着我们解答,而是需要我们自己发现问题、挖掘问题。

比如我们都期望工作顺利,可什么状态才能被称为顺利?达到什么标准,若不弄清楚可能直接就会被领导骂。

进一步说,我们找到问题所在的同时,还需要对“事物描述出可衡量的标准”;然后对照期望状态与现实才有关键矛盾。

第二步:找到原因

知道期望的标准是什么,在此之上分析差距是由什么造成的,怎么分析呢?我通常用“事实”去分解一件事的结构。

譬如:领导说我们这次活动目的是提高销售额,那销售额组成有什么?客户数量*客单价。

对照现实平均客单价在多少,客户量在多少;差距是客户不够还是客单价低?由此层层分解就能找到“大概原因”。

但需要注意“分清提炼的原因是感觉还是事实”;进一步说,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原因是“真原因”还是“表面原因”,进而影响你能否有效地解决问题。

第三步:对症下药

对症下药是根据原因提出解决方法;我常用的方法论有“堵,疏,斩,替”。

若管理中出现问题“堵”对应为补充管理制度,明确下次再犯的奖惩机制;“疏”一般会用在沟通障碍中,牵线铺路主动搭桥。

“斩”往往出现在业务发展转型,团队优化上;替代表为“新旧方法的迭代”。

譬如这样一对一与客户沟通的方式实在效率太低,我们能否直接集中开场小型沙龙,来次统一宣讲呢?对很多伙伴而言“替和疏”是较为常用。

因此通过三段式与常见式,我们可以在逻辑上面有更好的推论,那决策大前提就不会出现太多偏差,这两者对于搭建结构能力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金字塔模型

讨论结构,智远最常用为“金字塔模型”,该概念来自于芭芭拉·明托;它主要分为结论、论点、论据组成的“先总后分”的结构。关于更多内容,可以关注“汇才创智”微信公众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方法论   现实   对症下药   单价   销售额   金字塔   分解   模型   差距   事实   思维   常用   原因   结构   客户   标准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