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颁布,教育减负真的只是一场表演秀吗?

今年7月底,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此通知严格规定对于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和运作模式。仔细研究此通知,可以发现,其主要限制了培训机构公司对中小学生进行学科类,也就是 “文化课”考试中出现的科目进行校外培训。

“双减”政策颁布,教育减负真的只是一场表演秀吗?

针对此通知和政策的实施,学生、家长、教师以及学者的看法并不相同,部分人认为这只是一场表演秀,他们不相信此措施会执行到位,对中小学生减负产生影响,他们认为校外培训机构会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但具了解,以武汉为例,学科类的线下和线上的培训机构的确在减少甚至消失,现存的培训学校是以非学科的艺术、体育、兴趣类学校为主。

“双减”政策颁布,教育减负真的只是一场表演秀吗?

更多的人认为这还是一场不该存在的表演秀,取消校外的培训会影响学生的考分优势,在校内的学习并不能保证学生对 “名校”的追求。部分家长表示比起学生未来进名校或者职业前景问题,现在占用一些校外时间,和承担高额的校外补习费并算不上什么,因为他们始终认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还有家长表示大部分学生都会在校外进行补习培训,如果自家孩子没有跟上,将会输在“起跑线”上。

“双减”政策颁布,教育减负真的只是一场表演秀吗?

但有学者认为,教育减负并不是表演秀,需要更为广泛和长久的去思考。众所周知,校外培训、课外补习都是为了学生在考试时能够得到更高的分数,在考校时有更大的优势,这也就是“应试”的产物。现如今对校外培训的严格管控和限制,“应试”这个话题再次成为讨论的热点,会引领群众去思考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是为了考取一个更高的分数,还是去了解这个世界,进行对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的思考。没有了校外的学科类培训,学生们可以将更多的能量放在校内的学习。没有了超负荷的作业内容,学生们将会对知识本身进行思考和抉择,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为日后高等教育的深度学习和研究铺垫,而不是想尽办法去提高考试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老大徒伤悲   都会   校外   校内   名校   小学生   分数   学科   学者   家长   兴趣   优势   政策   通知   考试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