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国共军力的真实对比 800万国军系谣传


解放战争国共军力的真实对比 800万国军系谣传


内战爆发初期,国军约430万,中共军队约127万

“国民党800万大军美式装备,军官皆是军校毕业,然而短短几年却被共产党小米加步枪打的灰飞烟灭”,这是网上流传甚广的一个说法。这个说法容易给人一种误导,即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军与解放军无论在人数,还是装备上都相差悬殊。事实上,国民党军在开战时既没有800万之众,也不全是“美式装备”。

揆诸史料,1944年时,国民政府辖有120个军、354个师、31个旅、112个团和15个营,大都并不满编。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衡量国家经济力量,尽最大可能缩减成为最小限度之精锐部队”理念下,着手整编军队。白崇禧对此表示反对:“现在国共进行谈判,但全面和平未可预期。我们总不能一面打仗,一面裁兵。”但蒋不为所动,裁去34个军、110个师、21个旅、83个团和10个营。

至1946年内战爆发时,国民党总兵力430万人,包括陆军86个整编师(军),248个旅(师)约200万人,特种兵36万人,空军16万人,海军3万人,其他军事机关共101万人,以上为正规军356万人。此外还有非正规军74万人。在86个整编师(军)中只有22个是美式或半美式装备。需要说明的是,美械在中国战场并不实用,陈毅在总结作战经验时说,“美械使火力增强,但火器复杂,干部无法掌握,不能灵活机动,消耗弹药甚多,缺少运输工具,供给不上。野战能力很弱。美械化害多利少,最多不过利害相等。”

中共领导的解放军在同时期约有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辖有纵队及相当于纵队的师共22个,旅及相当于旅的师共94个。此外地方部队及后方机关约66万人。解放军装备较国民党军落后,但也不是“小米加步枪”。内战爆发时,解放军有炮兵14个团、17个营和38个连。步马枪、冲锋枪、轻机枪等各种枪支数量也并不少。

从以上数据可知,单纯从人数上看,国民党军与解放军大约是3.4:1,且都从日军处获得大批武器,但国民党军在自动化武器、机动性上,占有绝对优势。

至1948年6月前后,国、共军队在总人数上,已大致持平。

经过一年的时间,1947年7月解放军已有作战部队90万、地方部队60万人和军事机关40万人,合计190万人。同期国民党军约为解放军的两倍。

至1948年6月,国共双方军力差距进一步缩小。在过去两年,国民党军损失兵力264.14万人,经过补充后恢复到365万人,但其中能部署在一线作战的仅有174万人。解放军在两年内战中虽损失兵力80万人,但新征兵110万、45万伤员归来、改造俘虏80万,再加上国民党投降部队,使解放军总数达到280万人。同期国共双方的正规军比例为1.32:1,在总人数上基本持平。

1949年2月,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至204万,其中能用于作战的陆军约146万。此时解放军总兵力已从开战初的127万增加至358万。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国民党军与解放军在内战中此消彼长,一个不断减员,一个则越打越多。整体上看,国民党军的补充速度远不如解放军。从1945年8月起,国民政府停止征兵一年。1947年1月—8月征兵508307人,全年征兵68万人;1948年计划“各地应征新兵一百万人”;1949年征兵206640人,内战期间共征兵186万。而中共领导的解放军至1949年12月,刨除伤亡后,依旧净增至470万人。

在内战过程中,国民政府所获美援有限,而解放军通过缴获等途径,拥有了大量自动武器、大口径火炮、坦克、汽车和机车等现代装备。野战军兵种齐全,囊括了步兵、炮兵、坦克兵、骑兵和工兵。在装备方面,国共差距也不再明显。

至于内战消灭国民党军800万的说法,确非子虚乌有。但这个数字包括了国民党非正规军,也包括了投降的国民党军。1950年7月公布的《解放战争四年综合战绩》显示,从1946年7月到1950年6月,解放军消灭国民党正规军5542470人、非正规军2528880人。以上两项总计为8071350人,其中生俘者4586750人,毙伤者1711110人,投诚者633510人,起义者846950人,接受改编者293030人。(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国共   解放战争   小米加步枪   正规军   纵队   国民政府   谣传   军力   作战   炮兵   野战   内战   国民党   解放军   中共   军队   部队   装备   真实   万国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