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药王孙思邈

在唐朝有一位药王,说出他的名字大家可能并不陌生他就是孙思邈,孙思邈家境贫寒,父亲是个木匠,母亲就是普通的家庭妇女,全家的生计都指望父亲那微薄的收入。


一代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七岁的那年,父亲得了雀目病(现在叫夜盲症),母亲患有大粗脖子病。看到双亲每日被病魔折磨着,幼小的孙思邈很是心疼。学医的念头在这一时就埋入了孙思邈的心间。

有一日,父亲在门口干活,年少的孙思邈在旁边看着发呆,父亲笑着问他:“思邈啊,,,你是不是也想学呀”

“不是,我在想怎么能当一名大夫,好给你和娘亲看病”

孙思邈的父亲被他的孝心所感动,可奈何自己目不识丁,没有办法教他。

于是第二天孙思邈的父亲就带他去镇里的一家药铺当学徒。


一代药王孙思邈

说来也是神奇,孙思邈认字速度极快,短短时间就认识了量大的文字,他每日一边学习医术,一边学习文化,每日背千字左右的文章。

他在药店勤奋好学,时常会去问坐诊大夫一些问题,由于孙思邈刻苦好学,不骄不躁,大夫对他也是知无不言。但当时的大夫不懂什么医理,只能凭借以前师傅传授和自己日常积攒的一些经验给人看病,慢慢的这大夫感觉到自己已经无法满足孙思邈的求知欲望了,很多问题自己也无法回答。这位大夫不想耽误如此好的一个苗子,就将孙思邈推荐给了自己的舅舅,因为他的舅舅在当地也算的上是位名医。


一代药王孙思邈

于是,孙思邈有在这位名医学习医术,可谁成想到这位名医也不知道改如何救治雀目病和粗脖子病。

数年后,孙思邈学成回到了家乡,开始为周边的乡亲们看病。他看病从来不在乎钱的多少,总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为病人看病。慢慢的很多慕名前来找他看病。一日有人告诉他,太白山上有一个叫陈元的大夫,听说他可以看你母亲的病。

孙思邈来带太白山找到了那位叫陈元的大夫,拜他为师在哪里他学会了如何治疗粗脖子病的方法。可是关于父亲的病,还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一代药王孙思邈

慢慢的孙思邈发现雀目病只有穷人才会得,从来没有听说过那位富人得过这样的病,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因为富人经常吃肉的原因呢。

孙思邈决定尝试一下,他让一位患有雀目病的患者每天吃几两肉,转眼一个月都快过去了,可是患者的病情没有一点好转。

于是孙思邈开始翻越大量的医学典籍,终于在一本典故里找到了答案“肝开窍于目”

他想为何不让患者吃些牛羊的肝试试呢。

没有想到患者不到半个月雀目病就好了。

孙思邈返回家长,给父母治好了病,从此孙思邈更加的刻苦研究医术,专研病理知识,最终成为了一代“药王”。

真就是善恶到头终有报,百行孝为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药王   太白山   不骄不躁   医理   医术   名医   好学   舅舅   刻苦   富人   大夫   脖子   患者   父亲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