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总是在九月,伤秋悲秋何所似,禹锡《秋词》便不同

诗人描写秋天的诗很多,但是大都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秋天的感伤,甚至把秋天写得清冷萧杀,让人读后心生悲悯。

比如李商隐在《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一诗中写到“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把秋天的阴冷和凄清写得入木三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更是把诗人天涯羁旅的孤独寓于寒秋这一意象之中,让人读来身临其境,不胜悲凉。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梧桐、秋雨、芭蕉这几个意象构成一幅秋景图,本身就带无限愁绪,更何况在半夜三更,雨夜无眠,自是秋风秋雨愁煞人。

一代帝王刘彻也不免借秋伤怀,他的《秋风辞》把人生苦短,时光易逝之感伤融于时节的更替,季节的轮回。可见在一国之内拥有至高无上的王权的帝王面对自然规律也无可奈何,空有一声叹息。“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北宋宰相王安石也同样把忧国忧民的情怀寄于秋天这个季节抒发无限愁怅。“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无论凡夫俗子,还是帝王将相,在秋天都表现出了难以名状的忧愁和伤感,让秋天这个季节蒙上一层凄清、悲怆、肃穆、怅茫的色调。

但唐代的诗人刘禹锡在众多的诗人当中可谓是独树一帜,他所描写秋天抛却了悲秋之意,而是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秋天之美,读来让人耳目一新。

《秋词》(王安石)“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分别,总是在九月,伤秋悲秋何所似,禹锡《秋词》便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瘦马   王权   澄江   凄清   诗情   意象   芭蕉   西风   秋日   三更   诗人   秋天   季节   美好   春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