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中的巨行星——木星,给人视觉上的震撼。

今天我们来聊聊这颗天空中的巨星,知道它是谁吗?它就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木星。木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岁星”、“镇星”,用它来纪年。在西方则被称为“朱庇特”,朱庇特是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它和其他行星一样,周期性地绕太阳公转,每11.86年绕太阳公转一周。同时,它也是太阳系中自转速度最快的大行星,每9小时50分钟就自转一圈。所以,这也导致了它看上去稍微有点扁,赤道略鼓。原因是快速的自转产生了较大的离心力。以太阳为中心,由内到外,木星是八颗大行星中的第5颗,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是7.79亿千米。由于椭圆轨道,存在着偏心率,木星公转时,在远日点时与太阳距离可达8.47亿千米,在近日点的时候是7.41亿千米。

太阳系中的巨行星——木星,给人视觉上的震撼。


既然提到行星的公转和与恒星之间的距离了,就来说一下开普勒三大定律吧,这三个定律是开普勒曾经花费数年的时间和精力观测总结而出的。定律的第一条内容是:行星都是绕着恒星太阳公转,轨道为椭圆形,太阳在椭圆的焦点上。这条很好理解,行星公转轨道不是正圆,而是椭圆,太阳也不是圆心,而是在一个焦点上;第二条定律是:在相同的时间内,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相同。行星扫过的面积就是如果把行星和太阳用线连接,随着行星的绕日公转,这根“线”所扫过的轨道平面积。所以,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公转就越快,越远公转就越慢。离太阳最近的水星公转一周只需要88个地球日,最远的海王星公转一周需要165个地球年。(水星公转速度:47.87km/s;海王星公转速度:5.43km/s。)

太阳系中的巨行星——木星,给人视觉上的震撼。

第三个定律是什么呢?就是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的三次方和其公转周期的二次方成正比。成正比,就是两个相互关联的变化量,其中一个量若增大数倍,另一个量也会跟着增大形同时倍数,反之缩小也是一样的。这里的两个关系量毫无疑问是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的立方和其公转周期的平方。根据这个,我们可以通过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算出这颗恒星的公转周期。用木星举例:首先,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1.5亿千米,称为一个天文单位,即为“1”。而木星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是一个天文单位距离的5.2倍。所以算出5.2的立方是140,然后140再开平方是11.83,保留两位小数了。和11.86可能有点小小的误差。而日常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计算,说木星的公转周期大约为12年也没有什么不妥。

太阳系中的巨行星——木星,给人视觉上的震撼。


木星,正如西方文化对它的称谓“朱庇特”一样,它在太阳系里,除了太阳,它的质量和体积在所有行星中也完全可以称王。木星自己的质量就等于其他7颗行星质量之和的2.5倍。木星有多大呢?假如木星是个空心的球体,那么就需要1300多个地球才能把木星填满。不过木星的平均密度比地球小四倍左右,所以质量只有地球的318倍。而木星超大的质量,也使得木星与太阳之间共同的质心并不位于太阳内部,而是在太阳的外面。也就是说,木星公转时,太阳不是完全静止不动。

太阳系中的巨行星——木星,给人视觉上的震撼。


2011年8月5日,美国发射了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它的任务就是去探测木星:包括木星大气与磁场、木星的内部结构、核心质量、元素组成、木星两极特征等等。经历了5年的漫漫飞行,朱诺号在2016年7月终于成功抵达木星轨道。朱诺号有三块太阳能电池板,每块是8.9米长,宽是2.7米,探测器上安装了广角彩色摄像机、微波设备、红外线探测仪等科学仪器。对木星的磁场、大气层、引力场、水和氨的含量等进行详细的探究。还向地球传回了木星的照片。朱诺号探测器对木星南半球的那块“大红斑”也进行了观测。这个“木星的巨眼”,简直是木星的独有特色了。它是木星上的一个漩涡风暴中心,近年来它的大小一直在变化,但是从未真正消失过。

太阳系中的巨行星——木星,给人视觉上的震撼。

我们都说木星是气态行星,但也只是大气层是气态的,不是整个星体都是如此。由于木星大气常年风暴不断,风速甚至比地球上最猛烈的暴风还要快许多,气流不断地在翻滚流动,所以木星表面的模样不会长期固定不变,它是一直在变化的。木星大气在元素组成上与太阳相似,氢元素是最多的。木星大气占90%以上都是氢,剩下的是氦气,还有少量的甲烷(CH4)、乙烷(C2H6)、水(H2O)、氨气(NH3)等。我们地球上也有这些气体,但由于两颗星球的质量、体积及其他性质不同,大气层看起来完全不同。在大气层之下,氢在巨大压强的作用下,成了液态。假如你可以完全无视超大的压力压强、风暴袭击、呼吸供氧等一切问题,那么你就可以在这片氢的海洋里遨游了。随着再继续往下深入,物质密度和温度也将随之升高。接着,我们可以看到固态金属氢。氢在正常条件下不具备金属性质,可是在木星内部高温高压下,氢原子被一个个地挤压在了一起,形成固态。具有了像金属一样的性质,是良导体。所以称为金属氢。在木星内部中心,有一个约10倍地球质量的木星核。推测它由岩石、硅酸盐组成。

太阳系中的巨行星——木星,给人视觉上的震撼。


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真正把探测器送入木星内部,去亲眼验证我们目前的推测呢?因为我们目前为止还无法研制出能深入到木星内部的探测器,因为那里的压强和温度实在是太高了。32年前,美国还发射过一颗“伽利略号”探测器,在1995年到达木星轨道。也是为了探测木星大气的构成和成分。8年后,也就是在2003年9月21日,伽利略号坠入木星。而朱诺号在完成任务后,也会被安排坠入木星大气,但它们会留给我们宝贵的数据。

太阳系中的巨行星——木星,给人视觉上的震撼。

目前为止天文学家发现的体积最小恒星是J0523,它距离地球40.3光年,现在正处于主序星阶段。它的体积比木星小,那为什么木星没有成为恒星呢?决定一颗天体是否为恒星看的是质量,不是体积。J0523虽然体积比木星小,但是它的质量比木星大77倍,同时质量是太阳质量的7.21%,直径只有太阳的0.09倍。一颗天体想要成为恒星,质量至少要达到太阳质量的7%~8%,否则就不足以引起其内部的氢核聚变了,只能成为一颗褐矮星。木星还要再增大自身质量的80倍,才能成为一颗恒星。可能有的小伙伴对这里的80倍的概念比较模糊,木星质量是其他7颗行星质量之和的2.5倍,再需要80个这样的“2.5倍”,也就是说,还要再来200个七颗行星的物质给木星,木星才能成为一颗恒星呢!所以,木星还是安分地做一颗行星吧。

太阳系中的巨行星——木星,给人视觉上的震撼。


若问我,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我最喜欢哪一颗呢?我最喜欢的是木星,因为它是一颗巨大的行星,加上它表面的那些气旋、云带等,给人一种视觉上非常震撼的感觉,仿佛神圣不可侵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木星   行星   大行星   朱诺   公转   大气层   太阳系   探测器   恒星   体积   轨道   大气   地球   视觉   距离   太阳   质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