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时代到来了?别混淆概念,逻辑混乱,否则误国害民匪浅

近期发现,共同富裕越来越成为网络热议话题,不少人甚至网络大咖在振臂高呼:共同富裕的时代到来了!

共同富裕时代到来了?别混淆概念,逻辑混乱,否则误国害民匪浅

此话本身并无毛病,也不可能有什么毛病:“共同富裕”符合民心,符合国策,符合历史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何错之有?“时代到来了”也无毛病,因为至少自新中国成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改革开放,我们就进入了不断共同富裕的时代,何错之有?

但稍有一定社会经历经验的人都明白,在当今国情下,有人高呼“共同富裕的时代到来了”,其实大有言外之意,实际是指“平均富裕的时代到来了”,这毛病就大了。为什么?

共同富裕时代到来了?别混淆概念,逻辑混乱,否则误国害民匪浅

首先必须解决概念混淆的问题,即“共同富裕”与“平均富裕”的区别。

什么是“共同富裕”?正确的概念是指全体社会人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提高,现在比过去更好,也即不断达到相对富裕的水平。

什么是“平均富裕”?平均富裕是指全体社会人的生活水平基本一样,没有差别,没有富人,也没有穷人。

厘清概念之后不难发现,原来一些人为之振臂高呼的“共同富裕”,其实质是指“平均富裕”,也即平均主义。千万注意:“共同富裕”与“平均富裕”可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这两个概念混淆了,大家就是蒙着双眼打乱仗。都知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句话,细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大家说的是同一件事,但各有看法,各有说法;另一种则是大家说的根本不是一件事,却争得面红耳赤。“共同富裕”和“平均富裕”就根本不是一件事:前者是如何让人们不断提高,比之前更好,也即共同富裕、不断富裕;而后者说的是如何平均财富,使全社会人没有差距,也即“平均富裕”“平均主义”。这两者能说到一起吗?

共同富裕时代到来了?别混淆概念,逻辑混乱,否则误国害民匪浅

其次要解决逻辑混乱的问题,即所谈问题必须符合实际,条理清晰,不能自相矛盾、漏洞百出。

首先,绝对地看,人类社会从一开始就追求富裕,一段时期比一段时期富裕,一个时代比一个时代富裕,这表明“共同富裕”是个永恒话题,是个无止境需要不断努力的问题。而相对地看,中国改革开放前后是最好的例子:在不长时间内,广大百姓就变得吃穿无忧,用较早的标准看,是实现了共同富裕;而后仅仅几十年,很多很多人除了吃穿无忧,还到了要大房有大房,要汽车有汽车,要旅游有旅游的水平,按照生活现代化的相关标准,进一步实现了共同富裕。这能说共同富裕的时代一直没有到来,才要到来吗?

其次,真的有人反对“共同富裕”吗?有位大咖说,“看来抵制共同富裕的阻力不小啊!”这样的说法准确吗?也就是说,当有些人富可敌国时,却反对普通百姓收入有所增长,例如反对工人长工资,反对农民收成好,反对商贩收入增加?为什么要反对?这恐怕既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实际,因为没听说哪个富人这么表达过。符合逻辑的情况是:相对贫穷的人赞成“平均富裕”,倾向于平均主义,而相对富裕的人则反对“平均富裕”,反对平均主义。这没有什么不可理解,也没有什么可指责,因为不同人有不同的心理。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的既得利益减少,而是希望增加。这下清楚了:原来所谓“反对共同富裕的阻力不小”,不过是在说较为富裕的人反对“平均主义”!这是肯定的,富人十分担心财富被分,尽管富到流油。实际中甚至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每个人都既赞成“平均主义”,又反对“平均主义”,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希望从比自己高的人那里分得利益,却不愿把自己的利益分给比自己低的人。于是社会由此形成一定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博弈。

再次,富裕没有绝对的、不变的标准。辩证地说,社会总有一部分人处于不断富裕又不断贫穷的过程。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富裕的时代至少在改革开放之时就到来了,但总有一些人处于相对贫穷的状态。这既符合客观实际,又符合发展逻辑。看现在,已经没有人谈论吃穿,甚至对有辆汽车都不那么津津乐道,更多谈的是国内外旅游、南北方候鸟等较为高端的生活追求。这些人认可比从前富裕,但是与千万亿万富翁相比,人家什么生活,上天入地,想咋地就咋地,自己还差得很远,于是又认为还不富裕。想想看,当你家没有汽车的时候,你说还不富裕;那么有了之后呢,你很可能还说不富裕,因为别人有两辆车、三辆车。显然,富裕的标准是在动态变化中不断提高的。

共同富裕时代到来了?别混淆概念,逻辑混乱,否则误国害民匪浅

现在来到了问题的关键:其实大家争论的问题实质是关于缩小贫富差距的问题,这才是真命题!也是笔者并不反对甚至高度赞成的问题。

说“共同富裕的时代到来了”不准确,准确的说法应是“缩小贫富差距的时代到来了”,这既符合国家精神和政策,又符合现实矛盾和问题。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后,至此之前,中国社会还主要是一个以先富快富大富为特征的阶段没有什么不妥,而贫富差距过大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基本正确,那么缩小贫富差距的问题就应当开始受到全社会重视,也应当被国家提上改革发展重要议程。当然这同样是个永恒的、需要不断努力的问题。至于为什么现在要突出重视缩小贫富差距,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出于社会稳定的需要,如不适当缩小,一味拉大,可能造成社会动乱,那样对谁都不好,对富人更不好;二是出于文明道德的需要,随着社会的现代化,精神的高尚化,人性在多方面不断完善,其中包括扶贫济困正越来越成为人们所追求的价值和意义。有钱回报社会,会成为越来越多富人们的追求,何况积极拥护国家关于缩小贫富差距的行为既是崇高人性的张扬,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共同富裕时代到来了?别混淆概念,逻辑混乱,否则误国害民匪浅

但是,最为复杂的问题是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如果说前面争论的东西都是理论问题,都没什么太大价值,那么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就是个实践问题,不但有实际意义和价值,而且是高度复杂、需要大家积极献计献策的重大问题。

首先,我们面临两个选择:实行市场经济,还是实行计划经济。

毋庸讳言,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之一是产生贫富差距,而计划经济的根本特征是平均主义。相信大多数人还是赞成实行市场经济,中国也不可能再回到计划经济。

其次,我们面临两种情况:市场经济中的一般不合理和特殊不合理。市场经济中的一般不合理是指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收入不同而形成的不合理。不难理解,在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之间,公务事业人员与企业农业人员之间,收入是有差距的。差距是否合理?有多少不合理?须知,所谓一般的不合理虽然差距不是很大,但体量庞大,如能及时精确调整对缩小贫富差距也有很大作用。

市场经济中的特殊不合理则是指少数大资本的收入与广大普通劳动者的巨大收入差距而形成的不合理。同理,差距是否合理?有多少不合理?须知,这种特殊的不合理虽然人数不多,但金额庞大,如能及时精确调整对缩小贫富差距更有很大作用。显然,目前大家关心讨论的重点是这种不合理。

再次,我们面临两个难点:一是从文明道德层面,我们希望富者应当尽可能多地济贫,多做慈善,但却无法硬性要求,因此程度有限,所起作用有限;二是从公平公正层面,利益分配没有绝对的合理,总是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例如不同阶层的工资收入差距,资本投入必须获得较为丰厚的回报等。这些都需要根据复杂的动态变化进行复杂的动态调整。但究竟调整到什么程度才是最佳点,才能让所有人从此满意,事实证明很难尽善尽美,只能做到相对合理。当然,我们可以合理实践,有序推进。

第三,我们面临两个途径:减富济贫与促贫变富。前者主要是指目前大家所希望的调整各类差距,尤其是通过多种办法缩小富人与穷人的差距。特别是缩小那些由于多种原因生活还很贫困的人与中上等富裕人群的差距,其实这属于最低社会保障范畴。但后者才是最为根本的缩小,即通过不断完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竞争面前人人平等,加上采用适当政策倾斜,适当资金扶持等,使贫者同样有所创造、有所创新、有所提升。发展是硬道理即是此意。如果我们只顾前者,甚至到极端的程度,其结果不但不利于“共同富裕”,甚至很可能导致“共同贫穷”。历史教训不可忘记!

最后,我们需要采取一个必要措施,即全民公开讨论。由于如何缩小贫富差距非常复杂,由于涉及各方利益需要取得共识,此事一定要进行全民公开讨论,甚至辩论。只有集思广益,才能形成共识,包括所提出的实行累进税、征收遗产税等方式。最近有人提出应当征收“退籍税”,即打算入外国籍,需要纳税。这些都可以讨论辩论。所以,在缩小贫富差距这个问题上,目前最需要的是真知灼见,而不是片面的、极端的偏见。

共同富裕时代到来了?别混淆概念,逻辑混乱,否则误国害民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逻辑   平均主义   时代   计划经济   富人   不合理   富裕   贫穷   市场经济   毛病   差距   混乱   平均   利益   概念   收入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