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女商人董竹君:从歌女蜕变成锦江饭店创始人,她是如何做到的

1951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周总理设宴款待了一批人,席间他对一名年过半百的女子说道:“这么多年,你为当党做了很多,一个人革命不容易,一个女子革命就更难了,一个女子想做成一件事就更是难上加难,但你做到了!我敬你一杯!”

周总理口中的这名女子正是锦江饭店的创始人董竹君女士。

而她却是一位出身青楼的歌女,凭借自己的智慧与魄力,在人生每一次岔路口上审时度势,痛快抉择,使自己的命运一再反转,逆风翻盘,硬将一手烂牌打成王炸,被誉为中国版的阿信。

传奇女商人董竹君:从歌女蜕变成锦江饭店创始人,她是如何做到的

传奇女商人董竹君:从歌女蜕变成锦江饭店创始人,她是如何做到的

从读书女子沦为青楼歌女

董竹君生于上海一个穷苦人家里,父亲是黄包车夫,母亲是富人家的佣人,除去她早早夭折的弟弟和妹妹,她是家里唯一的孩子。

她的父母虽然贫苦,没读过什么书,但却思想开明,送她去私塾读书。

要知道当时女子还有裹脚的习惯,还有遵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老传统。而且当时很多普通人家的女子,如果书读的多,反而会嫁不出去,他们会认为这样的女子不会在家好好从夫。

而董竹君却从小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

但是有句话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虹易散琉璃翠。”董竹君的命运就是如此。

正当她沉浸在童年的美好时光时,命运给了她当头棒喝。

她的父亲因为染上伤寒,不仅不能继续出去拉车,还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去买药治病。

几乎在同一时间,她的妈妈也由于分出过多精力照顾父亲,逐渐引起了那户富人家的不满,被辞退了。

这下原本捉襟见肘的家庭,彻底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一下跌倒谷底,不仅董竹君的学费再也交不起,连生活也成了问题。

眼看一家人就要饿死,万般无奈之下,董竹君的父母以300大洋把自己的女儿抵押给了青楼,做“清倌人”,期限是三年。

在当时,“清倌人”又称“小先生”,意思是只卖艺不卖身。

传奇女商人董竹君:从歌女蜕变成锦江饭店创始人,她是如何做到的

那一年,董竹君只有13岁。虽然心中百般抗拒,但为了父母,为了活下去,她别无选择,只能接受这样的安排。

在青楼,她用心学艺,凭借着自己出众的外貌,优秀的才艺,很快在青楼有了名声。

尽管只是卖唱,但是她做梦都想逃出这种地方,每天心情沉闷,不苟言笑,冷若冰霜。

而恰恰是因为这种冰冷的气质,使她显得与众不同,迅速成为店里的头牌,人送“冰美人”。

青楼这种地方,成为头牌可不是什么好事,果然不多久,老板便逼她接客。

几番下来,自觉无路可走的董竹君拿起刀要自杀,宁死不肯接客。

老板见董竹君如此刚烈,再加上有合约在前,也就不敢硬逼。他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与其把这个摇钱树逼死,不如让她趁现在年轻美貌,才艺俱佳,赶紧为店里多挣点钱。

就这样,董竹君逃脱了青楼女子必然接客的命运。做到了真正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遗世独立,保留真我。

传奇女商人董竹君:从歌女蜕变成锦江饭店创始人,她是如何做到的

传奇女商人董竹君:从歌女蜕变成锦江饭店创始人,她是如何做到的

野百合也有春天

在店里不见天日的时间里,董竹君对生活绝望极了。好在,没过多久她便遇到了意中人。

这就是革命党人夏之时,他24岁,玉树临风,温润如玉,又才华横溢,彬彬有礼。年纪轻轻,便担任了四川副都督兼蜀军司令。

董竹君观察到,他不似一般男子那样,来到店里就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每次来都是行色匆匆,几个男人一起,喝茶、聊天,完后走人。

原来,夏之时虽然经常出没于青楼烟花巷柳之地,却不是来寻花问柳的,而是来这里商谈要事,因为青楼是掩护踪的最佳场所。

如同董竹君从没见过夏之时这般一身正气的客人一样,夏之时也第一次见到像董竹君这样浑身没有一点脂粉气,清丽出尘的青楼女子。

俩人相互探询中,不由得心生爱慕,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终于有一天,夏之时鼓起勇气,向董竹君求婚,并请求为她赎身。

但董竹君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身份,她斩钉截铁的说道:“结婚可以,但是我不用你为我赎身,我自有办法。”

她还说:“我不想有一天,你一不高兴,就说我是你花钱买来的!如果那样,我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传奇女商人董竹君:从歌女蜕变成锦江饭店创始人,她是如何做到的

随后,机智的董竹君接连装病请假休息,然后在一天想办法支开身边所有的人,从窗户上跳了下去,逃离了苦海。

董竹君走的那天,把所有的积蓄,值钱的首饰等贵重物品统统摆在桌子上面,以示给青楼一个交待,然后穿一身素服净身出户。

这样做一来相当于自行赎身,二来也是求个平安,毕竟店里突然失去这样一个大红人,老板肯定会追查到底。

董竹君这种舍弃身外之财,只求半生平静的处事风格,贯穿了她的一生。

随后,夏之时迅速向她求婚。但理智的董竹君却约法三章:

第一,坚决不做小老婆。

第二,婚后要带她去日本学习。

第三,婚后共同经营家庭,男主外女主内。

夏之时满口答应。1914年,他们举行了婚礼。

督军夫人和青楼歌女的结合,在当时的上海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有人说董竹君是幸运的,如果没有夏之时,她可能还在青楼卖唱,人生也将一片昏暗。

但其实从她独自逃出青楼和在爱情最浓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来看,即便没有夏之时,她仍然能够将生活安排的一片光明。

她面对困境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理智,绝非一般女子可比。那种独立而又超前的思维方式和做人准则,不说在民国,即便放在今天也非常难能可贵。

传奇女商人董竹君:从歌女蜕变成锦江饭店创始人,她是如何做到的

传奇女商人董竹君:从歌女蜕变成锦江饭店创始人,她是如何做到的

与爱人分道扬镳

婚后,夏之时兑现承诺,带董竹君远赴日本留学。

在日本,董竹君一边操持家务,一边读书,他们琴瑟和鸣,感情甚好,度过了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日子。

她白天上课,晚上干完家务后继续读书,一直到深夜都不肯休息。最终用了四年时间,修完了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理科的所有课程。

而此时,夏之时也接到了让他回国的消息。

董竹君非常清楚自己接下来将要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应对夏之时复杂的家族关系,自己出身青楼,怎么能得到夏家人认可。

她回国前给夏家的上上下下几十口人全部买了礼物,而且是根据每个人量身定制,初次见面,赢得了夏家人的好感。

之后,她凭借自己的勤劳和见识,以及在日本学习的家政管理,将夏家内院管理的井井有条。

每天把丈夫送出门后,她便开始学烹饪,学刺绣,学房屋装修布置,管理吃穿用度的账目,招待各式各样的亲朋好友,教一家孩子读书识字,自己则一有空就开始读书并尝试创业。

传奇女商人董竹君:从歌女蜕变成锦江饭店创始人,她是如何做到的

她的自身修养,为人处事以及出色的治家能力迅速赢得了夏家人的认可。

曾经说:“一个卖唱女只配做姨太太”的老夫人还特地为夏之时和董竹君重新举办了婚礼。

这表明董竹君正式成为了夏家明媒正娶的正室夫人,没有人再拿她当姨太太看待。

她再一次以玲珑剔透的人生智慧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窗。此后夏家上下,遇到问题拿不定主意都会立刻找她商量。

从她处理复杂的家庭关系来看,她注重情感的维护,同时更懂得只有自身的才干,才能真正赢得他人尊重。

传奇女商人董竹君:从歌女蜕变成锦江饭店创始人,她是如何做到的

可是,几年过后,董竹君的生活便又发生了惊人的逆转。

首先她因连续生了四个女儿,好不容易对她态度改观的婆婆又开始对她表达出了不满,连丈夫也认为她没有尽到传宗接代的义务。

1919年,夏之时的事业遭遇滑铁卢,他被革职赋闲在家,整日借酒消愁,不务正业,颓废至极,后来居然还染上了鸦片和赌博,性格也变得狂躁易怒。

事业的不顺,生活的失意,让夏之时把所有的怨恨都发泄在董竹君身上,对她百般责难。

最让她不能接受的是,夏之时坚决不肯孩子们读书。而且,一次孩子得了很重的病,高烧不退,董竹君没日没夜照顾孩子,辛苦至极,夏之时不仅没看孩子一眼,甚至还质问她:“一个女娃也值得你不顾一切?”

他对孩子的冷漠,成了压死董竹君感情的最后一根稻草。她终于明白,眼前这个男人,不能依靠终生。

于是,在一次夏之时看病期间,她带着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以及自己的父母,离开了夏家,回到了上海。

传奇女商人董竹君:从歌女蜕变成锦江饭店创始人,她是如何做到的

传奇女商人董竹君:从歌女蜕变成锦江饭店创始人,她是如何做到的

离婚后的涅槃重生

董竹君的出走,成了当时各大报纸的热门头条。

夏之时感觉脸都被丢尽了,他要回了儿子,又指着董竹君的鼻子说:“你董竹君要能在上海活好了,我就用我的手掌煎鱼给你吃。”但董竹君无论如何不肯回头。

她临走前没有拿夏家一分钱,还要带着四个女儿生活,摆在眼前的是最现实的生存问题。

刚开始日子真的很拮据,她不得不靠摆地摊典当东西来维持生活。

好在她早在夏家时就开过袜子厂,有一定的做生意经验。她变卖所有的家当,开了一家纱管厂。

刚开始生意一直没有起色,但董竹君是个头脑灵活,极具商业思维,同时又能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方向的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董竹君的房东带着一位菲律宾华侨来厂子里参观。董竹君立刻抓住这个机会,向对方介绍了纱管厂的发展前景和未来规划。

她的言谈和开阔的思维,让这个华侨非常欣赏,当即决定为她投资。

有了这笔资金,她的纱管厂终于有了起色。但不久,战争便摧毁了这一切。在淞沪会战开始后,她的工厂被炮弹炸得灰飞烟灭。

她没有自怨自艾,颓废沮丧,反而毫不气馁,继续寻找商机。

就在她四处想办法重新创业时,遇到了自己的贵人。

传奇女商人董竹君:从歌女蜕变成锦江饭店创始人,她是如何做到的

有一位叫李嵩高的人早先就知道董竹君,对她的事迹感佩不已。

而恰好此时,李嵩高来上海办事,就顺便拜访了董竹君。一番交谈后,董竹君说出了自己想要开川菜馆的想法。

李嵩高当即决定投资2000元给她作为启动资金。董竹君正是拿着这笔钱,创办了锦江川菜馆,也就是后来锦江饭店的前身。

对于这个川菜馆,董竹君可谓煞费苦心。她把地点选在市中心大世界附近的华臬路上,门前是宽阔的马路,大片的空地以便人来车往,容易吸引上层阶级。

店面的装修也优雅安静,菜品是经过她反复的改良,迎合了当地人口味同时又不失川菜的风味。

川菜馆开业后,生意异常火爆,每天店里都食客爆满。经常连走廊里都摆满了桌子。连卓别林和杜月笙、黄金荣等人来吃饭,都要规规矩矩排队。

传奇女商人董竹君:从歌女蜕变成锦江饭店创始人,她是如何做到的

尤其是杜月笙,他更是经常光顾这里,每一次都要排好久的队。

有一次,他排的不耐烦了,对着服务员说:“生意这么好,店里这么拥挤,还不扩充店面?你去告诉老板娘,需要房子我愿意叫房东想办法。”

董竹君当然求之不得,房东之前眼红她的生意,不肯租给她。现在青帮大佬都发话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房东赶紧空出几间房屋租给了董竹君。

懂得经营的董竹君,为店面的扩充,设计了一整套管理方法和制度,培养出一批中国酒店管理方面的精英人物。

并且在装修上她也下了一番功夫,用中、西、日结合的装修风格为基调,典雅别致。墙壁上装饰有张大千画的竹子,摄影师郎静山先生的作品,还有郭沫若亲笔手写的沁园春。过道还有有鸟笼、鱼缸以及各种室内盆栽花草做点缀。

传奇女商人董竹君:从歌女蜕变成锦江饭店创始人,她是如何做到的

扩张后的餐馆一下能容纳三百人同时用餐,生意越来越兴旺。

至此,董竹君凭借优秀的管理才能,超前的战略眼光和诚信的做人之本,在商界获得了声望和地位。

最让人钦佩的是董竹君早在五十年代公私合营大潮来临前,就主动将自己一手经营起来,价值三千两黄金的锦江菜馆和锦江茶室上交国家。

同年6月9日,锦江饭店正式挂牌成立,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接待贵宾的宾馆。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称赞上海锦江饭店是他住过的世界上最好的宾馆之一。

董竹君的一生跌宕起伏,命运也从不对她优待过。但她无论何时,她总能抓住机会,改变现状。

她从不想着完全依靠别人,而是思考如何让自己掌握资源。她在70岁时还能写出:“青松不畏寒霜雪,巍然挺立天地间”这样大气磅礴的句子。

80岁时还在撰写个人回忆录《我的一个世纪》。她在书中这样写到:“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

这句话确实是她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无论身处何地,从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调整心态,随遇而安,审时度势,抓住机会,自尊自强,微笑前行。

每一个人也许不能成为董竹君,却可以拥有她的精神。


本文作者:青栀

责任编辑:青草

审核:蓝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锦江   歌女   饭店   姨太太   青楼   房东   上海   创始人   店里   商人   家人   生意   父母   命运   女儿   女子   孩子   传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