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明:奶牛酮病问题

目前,市场上关于预防和治疗酮病的产品很多,过瘤胃葡萄糖、丙二醇、胆碱、烟酸等,牧场管理者不能盲目跟风,首先把基础的酮病的问题解决好,再去靠添加剂锦上添花,而不能用添加剂解决营养问题,就像不能通过技术问题解决管理问题一样。

酮病分为I型和II型,两者的发病原因及多项指标不同(表3)。

王艳明:奶牛酮病问题

表3 奶牛I型酮病与II型酮病的区别

患I型酮病的奶牛肝脏功能正常,但是缺少升糖前体物,如丙酸、丙二醇、甘油、生糖的氨基酸等,所以无法生成葡萄糖等。此时,选择产品要考虑性价比,很多牧场选择很贵的生糖前体物,性价比不高。淀粉是最便宜的生糖前体物,在瘤胃中生成丙酸,丙酸再生成葡萄糖,效率较高,性价比高,但过多的淀粉有增加酸中毒的风险。所以,奶牛产后I型酮病在日粮中要保证足够的采食量和淀粉含量,当然前提是保证瘤胃的健康,如产后谷物饲料不足,有的牧场产后给奶牛吃草太多而精饲料不足,产后原本就采食量低,能量负平衡,能量不足会让能量负平衡越来越严重,所以还需要考虑瘤胃的发育;日粮脂肪过多,抑制采食量,粗饲料质量差等都会导致I型酮病的发生。

II型酮病是不缺少生糖前体物,但是肝脏由于脓肿、脂肪肝等原因导致功能下降,无法合成葡萄糖,此时补充生糖前体物,也无济于事。预防II型酮病要预防脂肪肝,比如调整日粮浓度,饲喂DMI占体重的1.6%,充盈度高且满足产奶净能需要的日粮能有效预防脂肪肝。有很多牧场有误区,产前过多追求干物质采食量,但其实到了围产期采食量的稳定性比采食量的绝对值重要,比如,到了产前采食量下降过多,虽然也没有出现能量负平衡,但是采食量不稳定会严重影响奶牛健康,反之,如果采食量不高但稳定,也不会影响牛的健康。肥胖牛容易出现采食量波动,产前出现采食抑制,产前越胖,越容易出现产后掉膘快的情况。此外,饲草管理,围产期调群、调圈等因素也会影响奶牛采食量的稳定性。


王艳明:奶牛酮病问题

除上述两种酮病之外,还有一种丁酸型酮病。虽然不多见,但是某牧场有过丁酸型酮病发病率高达70%~80%的情况,最终笔者发现是由于青贮中丁酸含量过高。

以前奶牛日粮结构不合理,粗饲料质量较差,奶牛患I型酮病多,但是随着养殖水平的提升,目前患II型酮病的奶牛比例明显增加。患I型酮病的奶牛多数体型偏瘦,而患II型酮病的体型肥胖,奶牛肥胖不仅浪费饲料,还会影响其自身健康,对于牧场是严重的损失,因此,控制奶牛体重非常重要。由于奶牛先天极低密度脂蛋白产生不足,脂肪肝和酮病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可在饲料中添加美国建明的过瘤胃胆碱科百瑞™,过瘤胃蛋氨酸美百瑞™,给奶牛提供甲基的供体,生产极低密度脂蛋白把肝脏多余的脂肪转移出来。对围产期的奶牛也建议添加建明丙酸铬,一是提高血液葡萄糖的利用率,二是减少围产期奶牛可能存在的胰岛素抵抗现象。另外,围产期要关注子宫的净化,可选择康洁等含益母草的产品进行灌服。

基于亚临床低血钙和酮病的防控,建议产后灌服产后速康,有效成分中的丙二醇,丙酸钙能够提供能量,丙酸钙还可以补充钙源,适当的维生素ADE,益母草等中药对围产期的奶牛免疫力提高和子宫净化等也有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奶牛   瘤胃   丁酸   丙酸   产期   产前   食量   葡萄糖   肝脏   牧场   产后   淀粉   肥胖   脂肪肝   能量   王艳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