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香港选举的“李嘉诚们”与“造王者”

作者:联合早报网综合整理

来临周日(9月19日),香港将迎来一场选举:香港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选举,简称选委会选举。

这场选举被视为是明年3月举行的特首选举前哨战,因为当选成员将投票选出特首。另一看点是,这场选举结果将是检验香港富豪对当地政治影响力的一个风向标。

下午察:香港选举的“李嘉诚们”与“造王者”

一名男子步行在香港九龙区维多利亚港的码头。(法新社档案照)

香港实行的是间接选举制度,特首由选委会成员提名与选举产生。此前,选委会由1200人组成,成员来自四大界别,每个界别300人,包括工商、金融界;专业界;劳工、社会服务、宗教等界;以及政界人士。

不过,中国中央政府今年3月表决通过《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后,选委会成员不仅被赋予了更大权力——选出40位立法会议员,以及参与提名全部立法会议员候选人,人数还扩大到1500人,并新增第五界别——这个界别由香港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全国政协委员和有关全国性团体香港成员的代表界组成。

下午察:香港选举的“李嘉诚们”与“造王者”

中国全国人大会议今年3月以2895票通过《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路透社档案照)

这个新增界别的属性偏向“爱国爱港”的亲北京人士,也意味着泛民主派在选委会中的比例进一步减少。

此外,原本第四界别(政界人士)中占117席的区议会委员席位也取消,改为由分区委员会、扑灭罪行委员会等地方组织的部份成员兼任,总共占156席。这些地方组织的成员本身是由政府委任。

上次区议会选举在2019年11月举行,借着反修例抗争的东风,泛民主派获得压倒性胜利。在这种形势下,很可能在选委会中夺得117个席位,进而在特首选举中发挥影响力。别忘了,泛民主派此前在2016年的选举中已赢得300多席,如果本届选举再下一城,绝对具备参与下任特首选举的造王能力。

下午察:香港选举的“李嘉诚们”与“造王者”

香港区议会选举于2019年11月24日结束,投票率高达71.2%,是香港史上投票率最高的一次选举。(路透社)

但是,在香港新选制下,这都灰飞烟灭了。同样的,在选委会中一向甚具影响力的香港各大财团,也被指逐渐式微。

据网媒“香港01”统计,在2016年选委会选举中,单单是长和系、新世界、会德丰(九龙仓母公司)、新鸿基及恒基等香港五大地产集团,便稳占至少41席。其中,分别掌握新鸿基、新世界、长和系、恒基的香港四大家族,被认为是香港特首的“造王者”。

有评论称,以往北京要推荐特首人选,往往要优先考虑这些“造王者”的取向。

举个例子,在2016年12月的选委会选举前夕,时任特首梁振英原本有意参选角逐连任,但不久后却突然以家庭原因为由宣布不寻求连任。当时外界就盛传,真正的原因是他未能得到香港地产商的支持。

不过,2019年反修例抗争爆发后,北京开始大幅调整对港政策,包括加重强调“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实施《香港国安法》等,誓言把香港管治权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中。

香港富豪介入香港政治生活,不仅影响北京对治港理念和举措的落实,也可能削弱中央权威。 若要建立一个与中央保持一致,同时让更多利益团体代表参与的平衡局面,当局采取措施遏制富豪对香港政治的影响力也是必然之事。

下午察:香港选举的“李嘉诚们”与“造王者”

香港街头的一面《香港国安法》的公共告示板。(法新社档案照)

“李嘉诚们”让位?

果不其然,香港主流英文媒体《南华早报》本月初就引述消息人士称,在来临的选委会选举中,富豪家族的影响力将被削弱,每个富豪家族将最多只能有两名成员进入选委会。

其实,港媒上个月中已传出消息指,93岁的李嘉诚不会参加这届选委会选举。《南华早报》也引述几名知情人士称,除了李嘉诚,其他几名大富豪——新世界发展主席郑家纯(74岁)、恒基地产创办人李兆基(93岁),九龙仓大股东吴光正(74岁),也都不会参加来临的选委会选举。

下午察:香港选举的“李嘉诚们”与“造王者”

港媒上个月中已有消息指,93岁的李嘉诚不会参加这届选委会选举。(中新社档案照)

《南华早报》报道,这些大亨已经让位,并将派出较为年轻的家族成员,以及少数来自关联企业的高管参选。报道引述一位熟悉北京想法的商界人士说:“大家族透过他们的代表,在委员会中还是会有发言权。但北京给我们发出的直接信息是,‘你不能再当造王者了’。”

对此,《南华早报》引述香港知名时事评论员刘锐绍说,这反映出北京希望削弱香港富豪对特区政治事务的影响力,同时在香港商界中树立起公平竞争的意识。

刘锐绍解读,北京发出的信号是,它不会允许在政治权力上的讨价还价。

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田飞龙则认为,老一辈大亨退出香港政治舞台是很正常的事,“不要过度解读这种现象......但北京很高兴看到委员会组成的内部调整,正朝着‘平衡参与’的原则发展。

大陆机构崛起?

实际上,如果观察此次选委会选举的参选名单,大陆机构和企业的影响力或会大增。根据参选名单,大陆机构参选了110席,如果全部当选,将远比2016年参选获得的72席,以及上述提到的香港五大地产商席位还要多。

据香港01统计,在110席中,以中国银行最多,至少15席位,其次是香港中国旅行社(简称中旅社),至少八席,以及招商局五席。换句话说,如果它们都取得选委会席位,中国银行拥有的席位将超越上一届取得最多席位的中旅社。

资料显示,2016年80名有大陆机构背景的候选人中,72人顺利当选选委,当中中旅社选委席位有12人,其次是中银集团有11席。

简而言之,1500名选委中,预计由北京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席位达500多个,由港府委任或左右的席位则至少有200多个,合共接近800席。加上建制派传统的票源,合计近900张“铁票”,占选委会约六成席位。

在这背景下,周日的选举结果几乎毫无悬念了。

下午察:香港选举的“李嘉诚们”与“造王者”

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夜景。(路透社档案照)

选委会的代表性

无论如何,尽管北京一直强调来临的选委会选举覆盖面更广,代表性更强,能兼顾各阶层利益,潜台词是“能代表香港700万人”,但从此前报名选举人士的背景来看,此番说法在理论上虽站得住脚,但在实践中未必完全经得起考验。

例如,改制后的选委会选举,在五大界别中新增了基层社团、同乡社团等代表的分组。这种安排的初衷,是要让更多基层代表进入选委会,表达基层的声音。若仔细分析,不难看出这次参战基层社团的,不乏香港商界人士的踪影。若说改制等于冲淡了商界影响力,似乎有点小看了商界的野心。

又如新选举制度增加了全国青联成员,锐意为香港政坛注入更多新力量。但值得注意的是,各大富豪的第二代也通过不同界别踊跃参选,并顺利成为选委。如果说基层青年的声音在改制后被带入了选委会,恐怕也是一大疑问。

难怪,刘锐绍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会说,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香港富豪们会希望继续保持政治影响力,“他们肯定会设法绕开这些限制”。

香港选委会选举的投票时间将从周日上午9时至下午6时,预料最快周一(9月20日)早上会有结果。届时,就能知道这些香港富豪们在选委会中的阵势有多大。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已不再手握特首“造王者”这张王牌。谁能当选特首,还是北京说了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香港   南华   新世界   民主派   选举制度   富豪   特首   席位   商界   北京   早报   王者   影响力   下午   人士   成员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