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因为失重带来诸多不便,未来是否可以建造人造重力飞船?

人类步入太空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从1957年前苏联发射的第一个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开始,美国与苏联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太空竞争,争相探索月球以及其它行星。

冷战过后,太空探索放缓,最近些年,似乎又重拾了之前的热情,当然也是源于竞争,美国打算重新登月,并首次登陆火星。

宇航员因为失重带来诸多不便,未来是否可以建造人造重力飞船?

我们可以设想,未来人类会驾驶着飞船途径比邻星,看看距离地球4光年的比邻星b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就像现在看到的电影《星际迷航》一样,驾驶那样的星舰。

那么就会遇到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该如何在飞船上站立呢?

现在的太空项目,宇航员是固定在座椅上的,以避免随处乱飘,而且在飞船上的工作生活也有着诸多的不变,由于失重的原因。

宇航员因为失重带来诸多不便,未来是否可以建造人造重力飞船?

长期的失重还会导致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心血管系统承受较大的工作负荷,所以,不适合人类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

怎么才能人工制造重力呢,这样的话,航天员可以在飞船中随意走动,带来与地面上相同的感受,适合长期工作。

宇航员因为失重带来诸多不便,未来是否可以建造人造重力飞船?

目前来看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利用飞船整体的旋转,比如《2001太空漫游》中的巨大飞船就是利用整体旋转带来的人工重力,其本质是旋转带来的离心力使人有着飞出飞船的趋势,但同时飞船内壁给予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两者相互抵消,所以在其中的人可以安然无恙的站在其中,这就相当于提供了人工重力。

宇航员因为失重带来诸多不便,未来是否可以建造人造重力飞船?

只需要提供加速度为9.8m/s^2即可,根据公式,a=w^2*r,r是半径,w是旋转的角速度,不过旋转的角速度过快,内部的宇航员会感到头晕呕吐等不良反应,这主要是因为科氏力的影响,所以必须要降低角速度w才行,降低了w就必须提高r,事实上,也必须要提高r,因为r低了,宇航员感到的身体各部位重力差异就大,这也会给生理上带来负累。

所以,以旋转来提供人造重力,最可能被应用到今后的太空航行任务中,执行远距离太空探测任务。

宇航员因为失重带来诸多不便,未来是否可以建造人造重力飞船?

在科幻影片中,大多数都是以旋转来提供人造重力,比如《极乐空间》中的太空城市,《2001太空漫游》中的空间飞船,《星际穿越》中的飞船,等等都是利用的是旋转。

个人浅见,欢迎评论!

本文由一枚游戏科幻迷原创,感谢点赞关注,我们一起科幻想象、畅游宇宙!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宇航员   重力   飞船   尼克   比邻星   飞出   角速度   苏联   科幻   美国   星际   太空   不便   本文   人类   未来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