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重新上路

大疆重新上路

汪滔说大疆要“重新上路”。大疆遇到了什么挑战?这条路通向何方?

作者 | 胡喆

这半年来大疆的新闻很密集。而近期大疆的产品也很密集。上周大疆一口气发了四款产品,而根据官网的预告和外界的传言,还有两三款新品也即将面世。

但一个多月前,刚刚开始摆脱暑气的深圳,汪滔在大疆总部却不怎么关注这些新闻,很平静。他穿着一件白色短袖衬衣,扣子一直扣到最上面一颗,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说话轻声细语,素净的像个学生。

通向汪滔办公室的走廊贴满了贴着各种各样的机械机构和外观概念草图。他特地把大疆的工业设计部门放在自己办公室的隔壁,有什么灵感,他会随时径直走到设计师团队面前直接互动,对产品的外形、体积、结构甚至颜色,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他天生的爱好。

多年来大部分时间汪滔沉浸在产品的世界中,他对产品“美感”的严苛要求并不是秘密。但他并不是外界所传的“狂人”,在这次交流中他反复说“做事要反求诸己,为人要谦和低调。”

自我要求“反求诸己”“谦和低调”的汪滔极少参加外部活动,哪怕是大疆自己组织的公众活动,除了RoboMaster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他没有出席过任何一次大疆的产品或业务活动。

身为创始人及CEO,汪滔几乎从未出现在大疆的官方新闻中——只有一次例外:他与导师李泽湘被评选为2019 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大奖的获得者(中国内地首位荣获该奖项的学者、企业家),他才认真拍了一张照片,提交IEEE。IEEE的中文名称是“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是全世界电气和电子工程师,为交流技术,自愿成立的一个学术性团体。汪滔对此郑重其事,是对多年来实现工程师理想的欣慰,也是对工程师这份职业的敬重。

这次交流,缘自大疆在2019年12月启动公司愿景、使命与价值观的再思考,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调整。汪滔说大疆要“重新上路”。大疆遇到了什么挑战?这条路通向何方?

1

空间智能与科技之美

汪滔的回答是:“其实我们早年的梦想已经实现了,所以就需要一些新的引领。我们继续做更好的技术产品,继续在中国做创新,但这不能作为愿景使命。开发更先进的技术和践行更先进的文化思想,都需要积累,现在就在这个过程当中。”

汪滔提到的“梦想已经实现了”,是他中学时希望让航模能够稳定地悬停,以及毕业创办大疆之初希望开拓一个全新的行业引领空中机器人的潮流。这两个梦想促成了大疆的诞生并发展壮大,成为了“中国创新”的一张名片。

大疆重新上路

在最初的梦想已经实现之后,大疆下一步要做什么?在大疆官方定义的“使命”中,有两个关键词:“空间智能”与“科技之美”。

“我们想让所有的机器人都心明眼亮有智慧。” 汪滔解释说。

他认为,机器人发明很久了,但都是“半瞎子”,“无论地面走、天上飞的,都很不可靠,对外界感知迟钝。比如工业机械臂,只能重复一个动作,周而复始。”随着半导体制程的进步,原来功耗很大的传感器,现在体积小、能耗低,价格低廉。“将来一个小机器上面,可装上十几个视觉传感器,加上激光雷达,加上其他态势感知技术,每个机器人都会拥有异常发达的视觉系统及其智能算法,机器人会真正拥有和外部环境精细互动的能力,‘半瞎子’+‘傻个子’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而关于科技之美,汪滔说:“我们就希望别人看到这个产品,就能直观的感觉到,太自然了、太美妙了。你看鸟儿在雨林里穿梭,那么灵巧;在云天中飞翔,那么优美,掠过一根根树枝,绝不会碰上一丝一毫;穿插一朵朵白云,可没有看到一只鸟儿落单。这就是大自然的造化神奇,形成自然之美。我们的机器人,也从自然中找灵感,能够像鸟儿一样优雅、自如、安然的飞翔。科学技术,要回归人性,回归自然,才能将真善美渗透在我们的科技创新之中。这项重任,就在我们面前,等着我们去实现。这不仅仅是指无人机。”

大疆在10月14日发布了行业应用新品,首次将大疆自家孵化的激光雷达挂载到了无人机上。在这款名为禅思L1的负载(payload)产品宣传片结尾,用了“复刻更出色的三维世界”这句宣传语。而与此同时,大疆还发布了一款全画幅的工业相机禅思P1。从这两款产品,也许能管中窥豹地体会“空间智能”带来的改变。

大疆重新上路

从无人机到影像系统,到面向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大疆仍然是那个挑战自己产品的总是自己下一款产品的大疆。大疆善于开创全新的品类,比如发明无刷电机云台这一新技术,比如创造口袋云台相机这一全新物种;又比如2019年大疆的航拍小飞机(Mavic Mini)发布后,“轻于249克”的无人机成为业界未曾设想过的产品门类。“空间智能”与“科技之美”中究竟会诞生哪些新行业新领域,需要“有实干精神的梦想家”去实现,也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2

反思、合作与进步

反思是汪滔的习惯。这并不为外界广泛了解。“人和公司都有成熟的过程,在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在一个地方被拍了一张照片,这个形象就凝固了,但发展进步的过程并不是这样的;”汪滔提到他过去的一些言论被媒体引用,他并不认可这一点:“创业成功滋生了骄傲,曾经说过‘这个世界真是笨得不可思议’的错话。其实,这个世界有多维度、多次元。当时陷入个人有限的认知维度里,虽是内部交流,一时有感而发,没想到被记者拿来写成稿子。现在看来,世界上有很多层次的智慧,很多闪光的地方,都值得我们吸取。”

大疆重新上路

近两年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对于大疆的发展进行思考、反思,这种长时间的自我对话,内涵广、迭代快,也有副作用——他在与别人对话时思维比语速快,话题会快速的跳跃切换。

他反思说,虽然大疆的产品做得不错,可是从精神文明更高的维度看,以前所关注的,都是围绕产品展开的,比如好产品、世界级创新等等,强调的目标是一个“物”,缺乏对人的关注。现在看来,要让企业进一步发展,在做好产品的同时,回归和提升“人”自身的价值,强调合作与进步。

10月15日大疆在北京举办发布会,推出面向影视工业领域的专业稳定器RS2与RSC2,这两款用于搭载单反、微单相机的稳定器新品,吸引了佳能、尼康、索尼、松下等相机企业高管齐聚这场发布会。在大疆以往的活动中,这种景象并不常见。

大疆重新上路

汪滔在2019年12月公司内部年会上提出,公司要引导大家往精神文明方向努力,在自己的禀赋不断充实、精神风貌不断提高的同时,也要惠及家庭、同事、及其合作者,让他们在工作和生活细节中,体会到大疆人的企业文化;并且以身作则,去影响经销商、供应商等外部合作伙伴,和他们一起1+1>2。

除了将“因合作而卓越”写入大疆公司价值观之外,汪滔要求大疆人要超越 “练一身武艺,以获得世俗意义上的名利,满足小我”的虚荣,将真善美、社会责任心等精神要素,倾注到大疆产品中,体现在大疆人“认真做事”的社会活动中。

由于疫情,大疆每年都要举办的RoboMaster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今年无法组织在现场进行机器人竞技对抗,改为各个高校的参赛队伍在线上进行技术设计答辩。今年的比赛原计划推出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供大学生学习研究,也只能留给2021年的参赛队伍。而汪滔原本还想在今年的RoboMaster大赛中做出一个改变,不像往年一样最后颁奖的时候仅仅给冠军颁奖,汪滔希望更多地鼓励那些胜利之外的收获。

大疆重新上路

汪滔反思了大疆以往过度强调唯结果论、锦标主义的片面导向。他希望公司的绩效考核也关注到员工在做事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需求,培养大家通过做事,提高自身觉悟、付出、协调等禀赋,将这些属于人文素养范畴的内容,平衡贯穿到公司的考核体系中去。

在今年6月份大疆各部门制定第三季度绩效目标时,有些部门已经开始要求将个人与团队成长进步作为项目列入计划,而从这一季度开始,大疆的绩效考核将与企业文化实践关联。

3

从工程师到领头人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汪滔跟随父母来到深圳,荔枝公园一家航模店里,摆着一架梦寐以求的遥控直升机,几千元的价格令人乍舌。汪滔常常是放学后,坐公交车过去,在橱窗外看上半个小时。模型买不起,就买《航空模型分册》,对着最后一页的模型结构分解图,用意念一个个零件,到一个个部件,将整架飞机装配起来。这架外形矫健、机件丝丝入扣的直升机意念模型,在汪滔儿时的梦中反复出现,魂牵梦绕,“到后来,只要梦见得到了直升机,就知道自己在做梦。”

把机械结构在脑海中分析透彻拆解组装也许是汪滔特有的思维方式:“那时的感觉是把一个个零件组合起来,搭建一个精巧的机械;但现在其实是面前摆着一个个人才,一个个团队。要把大家组织动员起来,让大家权责分明条理清晰的把事情做好,不仅仅要不断做出打动世界的科技产品,还要通过每个大疆人的向内修炼,形成个人的成长,形成公司的文化,形成一种新的气象,去推动文明进步。”

汪滔说:“新的理想、愿景使命要实现,作为大家的领头人,我也要不断学习,重新上路;而大疆这个集体里所有的同路人,大家把青春、个人理想,共同托付给大疆这个平台,大家也要在路上共同修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反求诸己   无人机   维度   直升机   鸟儿   机器人   使命   外界   模型   相机   梦想   智能   产品   技术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