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大龙样票的大藏家大卫德爵士

文/张兰青

珀西瓦尔•维克托•大卫德爵士(Sir Percival Victor David)是J.A.阿格纽(拥有第9号红印花小一元)之后,英国最大的华邮藏家(图1)。他得益于1937年10月美国大集邮家菲纳根(拥有第20号红印花小一元)邮集的拍卖和1940年阿格纽邮集的拆卖,从而使他的收藏又超过了这两位前人。大卫德早年在《邮典》上被称为窦费德(一卷三期),《邮友》称台维德(25期),《国粹邮刊》一卷十期起始称“大卫德”。


海关大龙样票的大藏家--大卫德爵士

图1

1892年7月21日,大卫德出生于当时英属印度孟买的一个犹太富商家中,其父沙逊•大卫德(Sir Sassoon David)爵士是孟买银行家,为印度银行(Bank of India)创始人之一。他同时经营贸易公司,从事纺织品与鸦片贸易,后被英国王室授予从男爵爵位。大卫德子承父位,为第二代从男爵,就读于孟买大学与剑桥大学,并于1921年移居伦敦。

早在1913年大卫德爵士年青时,他曾向英国邮商惠特费而特•金(Whitfield King)购买过一部古典华邮邮集。这部邮集中大清邮票已经十分齐全,内有大量海关大龙邮票。后大卫德把注意力放在中国古代艺术品与瓷器的收藏,因而便将这“区区”大清邮集束之高阁。凭借他的财力,大卫德不久便成为英国最大的古董藏家之一。他的中国瓷器收藏在英国是首屈一指的。

1926年大卫德父亲去世,他继承了父亲的从男爵爵位与家族生意,成为于香港、上海、神户三大口岸均设有分部的印度贸易公司的主席。

1936年,中国在伦敦举办古董展览会,大卫德为赞助人之一。在展览期间,其特发收集华邮之心,遂至各大邮商处,大肆购买华邮珍品,一下子购买得大小邮集七、八部,又从储藏室内找出1913年购买的十册古典华邮,从此正式开始收集华邮。到1946年时他已有古典华邮100册,光海关大龙邮票就有1700多枚,大龙信封150余个,以及大龙一分银无齿全张等珍邮。从而为他后来对大龙版式与邮戳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

1936年底,美国成立中华集邮会。一年后,大卫德成为最早入会的英国集邮家之一,其会员号为160。1941年4月17日,大卫德去纽约集邮家俱乐部出席邮学会议并作了演讲。在访美时,他结识了施塔(拥有第27号小一元)、纽伯利(拥有第7,8,9三枚红印花小一元)、坎曼等一批华邮大藏家。随后,大卫德又携其女秘书雪梨哈台女士于同年10月底乘“中国飞剪”号飞越太平洋到菲律宾,由于气候原因,五天的飞行用了22天,而且行李也没有跟来。随后,大卫一行于11月下旬到达香港。11月23日他从香港曾经给美国集邮家坎曼(Canman)发过明信片。当时没有航班,大卫一行只好乘船从香港去上海,而且幸运的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最后一艘到上海的船。他们于11月27日到达上海。原计划10天后离开上海。在上海的头10天,大卫一行终日混迹于邮市,搜罗珍贵华邮。在沪上,曾与罗门﹑陈复祥等邮商大谈邮经,并与沪上中西邮人于新雅饭店聚餐。10天后,太平洋战争爆发,大卫的银行账号被冻结,乃向友人借贷以购买邮票。期间大卫.德从罗门处购得万寿上海版短距二分银暂作二分四方连,销1897.5.25河口大圆戳珍品,该方连左边上下二枚均漏盖,这种漏盖存世共五枚,系存在于两个方连,与一个双连之中。他还被邀请观看了几位上海集邮家的邮集,连邮王周今觉也自豪地展示了他的部分邮集,只不过红印花小一元四方连孤品在银行的保险箱内,未能拿来欣赏。

然而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公开对日宣战,不久大卫.德一行也被作为敌对国公民而被日本人关入集中营。这一关就是八个半月。

雪梨哈台女士也是一位集邮家,她1932年在远东周游时爱上了中国邮票。当时她足迹已遍及远东﹑美洲与非洲,致力于研究当地的艺术品。由于他们对中国艺术品的共同爱好,她与大卫.德相知并相识(图2)。这次在上海又同被日本人拘留,一起关进集中营。在集中营里,大卫.德度过了一生中最严寒的冬天。在关押期间,大卫.德罹患了一种后来导致其全身瘫痪的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多亏了一位加拿大医生和护士的悉心治疗与看护,也多亏了后来一些中国邮友的照顾,大卫.德方可保全生命。1942年冬天,在英国外交努力下,大卫.德作为与日本人交换战俘人员而被释放,成为第一批遣送回国的英国侨民。在离开中国的日本船上,大卫.德用的记事本和罗门氏目录也神秘地丢失了。


海关大龙样票的大藏家--大卫德爵士

图2

大卫德与雪梨女士结婚时,他们把两个人的华邮收藏合在一起,此后十多年,他们致力于收集齐全早期中国邮品,共同研究中国早期邮政史,古典票的版式。大卫夫人并成了其中国艺术馆的馆长。

1947年,大卫德的中国邮集参加了“美国邮票发行百年”大展,获二等奖。邮集中首次展出购自阿格纽的红印花原票八方连,购自菲纳根的红印花小2分倒兼复八方连,以及“北海票”长距加盖(2.5mm)四方连等等。

二战后,大卫.德只能坐轮椅出行,然而他仍然去了美国﹑日本﹑瑞典等国参加集邮活动与古董瓷器展览。

到1950年代时,大卫德的华邮收藏已有一百多册,可谓洋洋大观。从上海工部到海关邮政,从大清帝国到中华民国,各时期的邮票与信封,应有尽有。尤多各种罕贵的样票:大龙,蟠龙,以及帆船,中山像的样票,可谓琳琅满目。从大龙第一古封开始,各期实寄封亦数不胜数,尤多海关邮政与客邮实寄封。在1950年代全世界华邮藏家中,他是首屈一指的了。当时中国周邮王与美国东半球邮王施塔已经去世,新邮王郭植芳已开始卖出藏品,大卫.德正是兼收并蓄的时候。

1960年,大卫德夫妇参加了伦敦国际邮展,其“中国邮集”获得金奖。他们展出了中国商埠、客邮、大清、航空及邮政史。邮集中红印花小一元就有四枚,包括那个唯一的双联,还有许多大清珍品。展出的法、德、意等国的客邮封尤其精彩,在国际集邮界可谓首屈一指。

大卫德的海关大龙邮票,除了十几个海关大龙全张外,他还有傲人的阔边大龙黄五分新票八方连,3分银新票10方连,1分银新票6方连,薄纸与厚纸的大方连不计其数;近20个无齿方连与三连,双连。其海关大龙邮票超过1700枚,大龙实寄封超过150枚。东半球邮王施塔1948年去世,他的大龙阔边黄5分全张孤品在美国银行保险箱中放到1991年,若非如此,大卫。德肯定也会将其拿下。

大卫.德的名贵样票相当惊人,除了红印花外,万寿,蟠龙,民国帆船,中山像等等的样票外,其是海关大龙,从双龙到单龙,卷尾不分叉到分叉,从画稿到印样,从无齿到有齿,可谓应有尽有。


海关大龙样票的大藏家--大卫德爵士

图3

为海关大龙邮票设计而未被采用的彩色画稿,有无框龙凤龙凤呈祥(图2. 尺寸为7.2 × 5厘米)与有框双龙戏珠(图3. 尺寸为 10.6 ×6厘米)的原稿。这两件孤品也是当初呈报总税务司拟用来设计中国海关大龙邮票的图稿。除了龙凤与双龙主图外,中间都有阴阳太极图,上方还有夜明珠。后来因为图案复杂,时间紧迫,赫德不在北京等等原因,大龙邮票最终改由总税务司造册处印制,这两枚图稿于是就被总税务司赫德收藏。虽然画稿未被采用,大龙与夜明珠的设计理念最终也被用于后来发行的海关大龙邮票之中。赫德去世后多年,英国实业家阿格纽(J.A. Agnew)获得了这两枚图稿,这位拥有第九号红印花小一元的藏家曾经在英国皇家邮学会的《伦敦集邮家》上刊出这两枚图稿的彩色照片,相当漂亮,后来上海邮商罗门在他1941年版的《中国邮票目录》中也刊用了双龙戏珠图画稿(图4)。1939年阿格纽在美国去世,翌年阿格纽邮集为美国邮商雷奴氏散卖,1941年大卫.德访美后获得了这些珍贵图稿。


海关大龙样票的大藏家--大卫德爵士

图4

另外两种为印制邮票而设计的图稿(图5,6),虽然也没有被采用,然而已经接近后来的大龙邮票。样票左边都有标注其余4个拟用面值。看样子似乎当初考虑了15种面值由总税务司决定。三种设计中,六和塔错为六级,而非七级,不被采用。万年有象不如代表皇权的真龙,最后海关第一套邮票的图案选了上面图案中的云龙。只是图案略作了修改,把龙尾改为分叉,把龙爪下云改为波浪。邮票的面值采用不大不小的分银,而不是厘或钱。这两幅图稿也是按照赫德-阿格纽-大卫德的流传顺序,最后到了大卫的的邮集之中。


海关大龙样票的大藏家--大卫德爵士

图5


海关大龙样票的大藏家--大卫德爵士

图6

根据这三种设计图稿制作的母模,各有一枚彩色印样存世(图7,8,9)。印样中无论中英文,文字都比较端正,文字与图案也更为接近后来正式印制的邮票。只是龙图的面值改成了壹钱银,六和塔图的面值改成了壹分银。这三枚孤品也完成了从赫德到阿格纽到大卫德的流传。


海关大龙样票的大藏家--大卫德爵士

图7


海关大龙样票的大藏家--大卫德爵士

图8


海关大龙样票的大藏家--大卫德爵士

图9

万年有象图除了设计图稿与母模印样外,大卫德还有一个带左与上边纸的横五联无齿印样,据说也是购自阿格纽。当年周邮王也曾有过一个横五联,据他说购自伦敦邮商的一个10联。然而大卫德的横五联后来被拆成两个双联(图10)和一个单枚,再后来那个带左与上边纸双联又被拆成两个单枚,这样四位集邮家分享了这个横五联。目前的这个双联(只有上边纸)是出自黄建斌邮集。这个双联也是目前存世最大的万年有象无齿印样。国际亚洲的杰弗里说他30多年来发现9枚万年有象无齿印样,都带有上边纸,怀疑这些全部来自伦敦邮商的10联。尽管美国集邮家约翰.勒夫说他见过一个百枚整版的万年有象印样,这一重大发现并未得到过证实。但是2011年一位孙吉(音Ji Sun)博士称在美国一个有名的老集邮家家里发现了一个百枚全张,只是邮票用纸较黄且厚。邮票印制绝佳,唯边框线不够精美。


海关大龙样票的大藏家--大卫德爵士

图10-1


海关大龙样票的大藏家--大卫德爵士

图10-2

万年有象的有齿印样应该也是印成10×10的全张,其齿孔12.5度。大卫.德藏有两个四方联,其中一个带左边纸(图11)。这种有齿样票,西半球华邮王施塔曾经拥有一个25方联(原为美国集邮家勒夫所藏),1991年才被后人拿出来拍卖,大卫.德未有机缘获得。“万年有象”样票上边,“CHINA”的A字,其一横中间有一曲折,与其他字母皆不一样。


海关大龙样票的大藏家--大卫德爵士

确定发行大龙邮票后,其面值,图案也基本确定,根据其图案刻制母模,其黑色无齿样票共有两枚存世,一度都在大卫德的邮集中。其中一枚票幅48×68MM(图12),原来也是美国集邮家勒夫(拥有第18号红印花小一元)旧藏,后流传美国集邮家菲纳根,再到大卫德。1970年后,为美国集邮家坎曼收藏。坎曼邮集拍卖以后,又为水原明窗所获。这种黑色样票的图案与后来的大龙邮票几无差别,只是用黑色印于厚纸而已,大龙的眉毛至此已经改成三个黑点。当然,决定批量生产时的关键性一个小圈尚未刮去。更重要的是,大龙邮票三个面值,仅仅一分银有黑色母模印样存世。


海关大龙样票的大藏家--大卫德爵士

母模印样既然已经印就,经由母模翻铸出25个子模,在薄纸上用黄绿色印制的无齿试模样票也与母模印样一样左下角有三个半小水圈。这种无齿试模印样目前存世最大为四方联,图13 为大卫德的带右上边纸双联。1分银龙爪下多一圈,这种试模样票相当珍罕,大卫德除了这个双连外,还有一个三连,此外他还有两个单枚流传有序,一枚原美国集邮家勒夫藏品,1922年3月为菲纳根购入,1937年菲集拍卖时为大卫.德拍去;另一枚原为赫德所有,1939年随同其他锉掉一圈的样票一起被大卫德买去。


海关大龙样票的大藏家--大卫德爵士

而3分银多一圈的试模样票,大卫德有一个25枚全张,还有一个四方连印于薄纸,一个四方连和一个6方连印于厚纸;5分银多一圈的试模样票,他也有一个25枚全张,2个四方连和一个6方连印于薄纸。

试模样票成功后,就决定用这25个子模来批量生产。决策者将子模中三个半水圈的中间一个圈刮去(图14),再次印制试版样票。这种打样供最终送审的1分银黄绿色无齿试板样票有两个版式存世,最初均见有全张存世的记录。这种也是印于薄纸的试版样票,大卫德有多个方联和双联。试版样票的明显特征是样票中左下角均为两个半(而不是三个半)水圈(图15)。

海关大龙样票的大藏家--大卫德爵士


海关大龙样票的大藏家--大卫德爵士

大龙3分银与5分银邮票除了没有母模黑样票,它们都有红色或黄色的无齿试模样票与无齿试版样票(刮去一圈)。3分银无齿试版样票大卫德有一个25枚全张。唯5分银邮票尚有一种试色样票,刷色不是后来普通的黄色,而是及其少见的红色,其原因据猜测是试印时用错了油墨。这种5分银红色样票存世据说只有两枚,其中大卫德有一枚(图16)。大卫.德以后的流传为意大利驻香港领事MOCHI和台湾黄建斌校长。


海关大龙样票的大藏家--大卫德爵士

大龙5分银多一圈的有齿样票,存世仅仅一个全张,薄纸毛齿,齿孔12.5度,刷有背胶,原为赫德所有,1937-38年间为大卫德购入。大卫.德以后则为意大利驻香港领事Mochi与贝克曼先后拥有(图17),这也是大龙邮票唯一的有齿试模样票(多一圈)。


海关大龙样票的大藏家--大卫德爵士

大龙5分银少一圈的无齿样票最大的联票为四方联,系大卫德购自菲纳根邮集拍卖。以后的流传是意大利驻香港领事MOCHI和 贝克曼。

1905年,拥有两枚红印花小一元(第16与17号)和两枚红印花原票的绵嘉义任上海海关一等帮办。他在海关造册处保险箱内发现了一些海关大,小龙邮票原来的子模。在征得造册处税务司(处长)同意后,绵嘉义将1,3,5分银各取四个子模,随意拼凑起来成为方联,用深蓝色将三个面值各一个方联横着排列,印在一张厚纸上。共印制了四套,其中只有一套没有被剪开。图18为绵嘉义翻印票的3分银方联,这套三个面值被剪开,成为三个面值各一个方联,后来为大卫德收藏。大卫.德同时还拥有绵嘉义翻印的海关小龙邮票四方连全套。这些过了差不多20年后重新翻印的邮票原来一直被称为“黑样票”。陈复祥于1948年起将其正名为“绵嘉义翻印票”,因为它们其实并不是“样票”,所谓“样票”必须是邮票尚未发行时印制的。而大龙邮票的绵嘉义翻印票还有一套被剪开成为三个方联存在的,则为美国西半球邮王施塔所收藏。第四个绵嘉义大龙翻印票整张方联则被剪开成为四个单套,全部剪开成为单枚形式,四个单枚套中还有一套被打了齿孔。


海关大龙样票的大藏家--大卫德爵士

大卫德还有一个看起来像是大龙邮票的未准印样(图19),很可能是上海工部局书信馆的某个人所设计。该印样上方和中间有“中国”和“皇帝万万岁”字样,似乎是为了大清邮政而设计。而“书信馆”与“二十文”又是取自上海工部书信馆邮票上的文字。尽管设计一般,颜色单调,双龙戏珠的想法与图3的双龙戏珠不谋而合,有其共同之处。


海关大龙样票的大藏家--大卫德爵士

1949年初,大卫德在英国皇家邮学会做了有关“中国第一套邮票的图稿,印样以及样票”的讲座,他采用图示的方法,展示了他所收藏的中国海关大龙邮票从设计到发行各个进程中的各种未被采用的图稿与样票。文章后来发表于1949年3月英国皇家邮学会的会刊《伦敦集邮家》。1947年8月13日,美国样票学会也曾经举行过大卫.德样票展览,除海关大龙样票外,大卫德还展出了费拉尔设计的万寿纪念大黑样票与有费拉尔签名的大清蟠龙票样票,华德罗公司设计的帆船样票,多种航空票与欠资票的样票,这些样票若非孤品,亦为罕品。

大卫.德的其他强项还有上海工部,香港商埠,各国客邮。上海工部大龙唯一剪片,工部大龙2分银混贴香港8仙;1877年小龙20文到100文五枚印于一张的印样,这2件孤品也均在其邮集中。

大卫德的其他精品还有:临时中立全套新旧票,1920.5.7—1936年间全部首航封,宫门倒带铭新,宫门倒带边剪片,老版帆船三分暂作二分倒盖新票与寄万县封,新版帆船四分暂作三分倒盖新票与剪片。


海关大龙样票的大藏家--大卫德爵士

(作者张兰青先生在伦敦邮票之父罗兰·希尔铜像前合影,张华东摄) 【作者简介】张兰青先生自1963年开始集邮,1983年代表山东省参加国展,邮集《美国通信,邮资几何?》获铜奖。1982年加入美国中华集邮会后,从海外努力回购中国早期邮票,如存世31枚,中国最珍贵的红印花小一元;存世仅仅10枚,集邮界称为“绿衣红娘”的红印花小字2分绿色加盖;红印花當伍圓正倒盖;红印花小4分,小2分倒盖;上海工部大龙的多个全张,珍贵的大龙,小龙,万寿,红印花邮票实寄封,费拉尔多件手稿等。其邮集《1897年大清红印花邮票与销印》在美国凤凰城2019年全国邮展上获大金奖,美国集邮协会另外颁发“1900年前邮集的特别奖”,在“武汉2019世界邮展”中荣获金奖;邮集《中美邮路1867-1945》在“武汉2019世界邮展”获大镀金奖,美国2019年8月奥马哈全国邮展荣获大金奖;专题邮集《印第安人小史》在2018旧金山邮展和2019洛杉矶邮展上均获得金奖;此外五框《一轮生肖与猴票》邮集在苏州全国生肖邮展获金奖加特别奖,在美国2017年洛杉矶世界系列邮展获金奖;10框明信片邮集《上海外国租界1843-1943》荣获2017年春季雷诺美国全国邮展大镀金奖。2019年,张先生买了一个集邮家的集邮图书馆,目前正在整理研究中国邮票在世界上最早展出的史料。张先生早在1984年就被选为山东省济南集邮协会理事,学术委员;1987年被美国中华集邮会董事会推举为中国地区代表与中国分会会长;1988年被选为上海市集邮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开始)。张先生现在是多家世界著名集邮协会的会员,如英国皇家邮学会,美国中华集邮会,美国集邮协会,纽约集邮家俱乐部,美国邮展参展者协会,南加州集邮联合会,美国邮政用品研究会等协会等等。

(注:此文现刊登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网站上,转载此文,“集邮博物馆”得到了原作者的授权,谢谢!)


海关大龙样票的大藏家--大卫德爵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大卫   嘉义   集邮家   邮商   海关   邮展   大藏   薄纸   工部   面值   香港   美国   上海   中国   邮票   印花   爵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