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太昌先生的诗书画“三峰并峙”


于太昌,又名大仓,1932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195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毕业后分配到山东军区国防工程指挥部任军事写景员,师从李超士、于希宁、宗慛成、张鹤云等先生。1955年调济南市文化局任科员,与关友声、黑伯龙、陈维信、刘鲁生、弭菊田等去泰山写生,并举办泰山写生画展。在60年代师从朱复戡先生, 1977年调山东省美术馆任美术师,从事专业美术创作,为山东省美术馆一级画师。

于先生历任朱复戡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中山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金秋书画院副院长、孔子故里书画院名誉院长,山东省美术馆专业书画家,山东东方艺术院书画艺术委员会艺术顾问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于太昌的艺术成就,可谓诗、书、画“三峰并歭”,昂然啸傲于天地之间,留香溢彩于江山万里。他的画和他的书法、诗歌一样,都以投入真性情为其特色,这是他之所以能成就其“高格调”的核心。

于太昌早年就从事山水画创作。画山水画只须倾注自己的真性情,努力使人们习见熟知的山体水貌,按画家自身的性情而变形、变性、变势。像《溪水秋色》这种完全符合传统章法的画。在他笔下很少出现,而大多是出奇之笔,有时“实”得满框满幅,有时“虚”得只剩巴掌大一块黑影在画面下面,全画面是狂涛翻卷的水。

于太昌的书法喜欢用中锋以见骨力,见实质,见精神。他也擅于用骨法入画。山石的皴法,古今画家创造不少,各有特色。而于太昌在性质表现上特别重质,以中锋用笔、侧笔皴染相结合。因此他笔下的山,沉郁厚重;石,棱角峥嵘,尤其近景的山石更见其强固,更显其质朴的精神张力。最奇妙的是他画中的水,水的奔腾激跃之状,竟以骨法用笔出之,于是水的线条吸引了人们对全幅的视焦,不但清晰地听到水的咆哮,还感觉到水的奔腾之气、冲撞之力,想象到洪水冲滩的惊天动地的威力。


于太昌先生的诗书画“三峰并峙”


于太昌先生的诗书画“三峰并峙”


于太昌先生的诗书画“三峰并峙”


于太昌先生的诗书画“三峰并峙”


于太昌先生的诗书画“三峰并峙”


于太昌先生的诗书画“三峰并峙”


于太昌先生的诗书画“三峰并峙”


于太昌先生的诗书画“三峰并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月出   皴法   指挥部   泰山   山东省   山水画   山东   中锋   美术馆   研究会   笔下   副会长   画家   书法   书画   艺术   昌先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