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手枪见证朱德由“大哥”变成“总司令”:人在低谷时该做什么

【百件文物说党史(015)】

国家博物馆保存的朱德参加南昌起义时使用的手枪。这支手枪,见证了原本只是因为年纪大而被大家尊敬的朱德,如何在革命低潮也是个人低潮期,因为一番讲话而成为大家真心佩服的“司令”,成为以后为人熟知的“朱老总”。这也启示我们,人在低谷时该做什么。

这支手枪见证朱德由“大哥”变成“总司令”:人在低谷时该做什么

朱德参加了1927年8月1日凌晨举行的起义。但在那个时候,他的“地位并不重要,也没人听他的话,大家只不过尊重他是个老同志罢了”(陈毅语)。这一点,从各位将领手下的兵力可以看出来。

当天,参加南昌起义的兵力约二万二千人。起义成功后,前委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名义来号召革命。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由贺龙兼代总指挥,叶挺兼代前敌总指挥,下辖第十一军、第二十军、第九军。

第九军是朱德的手下,原是在江西的滇军的番号。滇军参加起义的兵力,只有军官教育团的三个连。滇军中原本有一个师长叫韦杵,是国民党左派。朱德建议由韦杵担任第九军军长,自己任副军长。但八月三日起义军撤离南昌时,韦杵不在,就由朱德为第九军军长。实际上,滇军只有三个连的兵力。

前委安排他带着第九军做南下先遣队,一路宣传并吸收力量加入。

大部队经过几次战斗,遭受重大挫折。原本打算去福建潮汕地区和那边的起义部队会合,孰料在饶平茂芝遇到了潮汕方面的败军。

潮汕不能去,只能撤退。10月16日,队伍到福建武平时,还有2500余人。敌人发觉了,立刻派钱大钧部一个师紧紧尾追。17日,起义军击退了追敌,但本身又受到很大伤亡和散失,只剩下1500多人

他们立刻向西北转进。当到达闽赣边界的石经岭附近的隘口时,朱德“亲自带领几个警卫人员,从长满灌木的悬崖陡壁攀登而上,出其不意地在敌人侧后发起进攻”,抢占了反动民团据守的隘口,带领部队进入赣南山区。

粟裕回忆道:“当大家怀着胜利的喜悦,通过由朱德亲自杀开的这条血路时,只见他威武地站在一块断壁上,手里掂着驳壳枪,正指挥后续部队通过隘口。”“经过这次石经岭隘口的战斗,我才发觉,朱德同志不仅是一位宽宏大度、慈祥和蔼的长者,而且是一位英勇善战、身先士卒的勇将。”

在战斗中,朱德证明了自己的军事素养,开始赢得大家的信服。这只是开始,更重要的证明在几天后。

这支手枪见证朱德由“大哥”变成“总司令”:人在低谷时该做什么

10月下旬,起义军余部到达江西安远县天心圩,处境十分困难:四面受敌,孤立无援;虽然摆脱了敌军重兵的尾追,但仍经常受到地主武装和土匪的袭击,不能不在山谷的小道上穿行,在山林中宿营;同上级党组织还没有取得联系;官兵饥寒交迫,疾病流行,得不到供应和治疗。

更要命的是,部队思想一片混乱。许多经不起考验的人,甚至师长、团长均皆逃走,各营、连长亦多离开,有的甚至带着一个排、一个连公开离队。还没走的,就继续散布失败情绪,有人要求解散部队。

“每个人都考虑着同样的问题:现在部队失败了,到处都是敌人,我们这一支孤军,一无给养,二无援兵,应当怎样办?该走到哪里去?”

部队有顷刻瓦解之势,南昌起义留下的这点革命火种,有立即熄灭的可能。

这个时候,朱德站出来了。他沉着镇定地在天心圩组织了初步整顿,召集军人大会,发表了一篇激动人心的讲话。他说:

“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

“但是,大家要把革命的前途看清楚。一九二七年的中国革命,好比一九〇五年的俄国革命。俄国在一九〇五年革命失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到了一九一七年,革命终于成功了。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个‘一九一七年’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你们应该相信这一点。”

粟裕回忆起这段历史时说:“朱德同志这些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展示了革命必然要继续向前发展的光明前景,令人信服,感人至深。陈毅同志对之作了极高的评价。他曾经说,朱德同志的这次讲话,是讲了两条政治纲领,我们对部队进行宣传教育,就是依据这个纲领作些发挥工作。”陈毅所说的两条政治纲领,就是指:坚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革命必须自愿

陈毅说:“这时候,朱德同志才成为这支部队的领袖。

天心圩整顿后,一些意志不坚的人离队了,又走了三百多名军官和士兵,留下来的只有七八百人。人数虽然减少,但都是革命的精华,为人民军队保存下一批重要的骨干力量。

这支手枪见证朱德由“大哥”变成“总司令”:人在低谷时该做什么

接下来的整编中,这支队伍取消“军、师、团”建制,改编为一个纵队,共组成七个步兵连和一个迫击炮连、一个重机关枪连。部队采用“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番号,司令是朱德同志,对外代名王楷(因朱德同志的号叫玉阶而化此名),指导员是陈毅同志,参谋长是王尔琢同志。

经过辗转战斗,到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将队伍带到井冈山下的宁冈砻市,毛泽东率领部队从湘南的桂东、汝城返回砻市,立刻到龙江书院去见朱德。这时,朱德四十二岁,毛泽东三十四岁,开始了他们长期亲密合作的生涯。

陈毅在第二年给中共中央所写的一个报告中讲到会师后部队组成情况:“朱部二千余人,湘南农民八千余人,毛部千余人,袁王各三百人”。其中,朱部和湘南农军总数超过一万人,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兵力一下子增加五倍以上。朱部又是以具有很强战斗力的北伐劲旅叶挺独立团为基础形成的,有近千支枪,装备是最齐整的。他们的到来,无疑大大增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力。朱德就成为了我们熟悉的朱老总。

这支手枪见证朱德由“大哥”变成“总司令”:人在低谷时该做什么

朱德在天心圩的临场发挥,看似偶然,背后是他一以贯之的理想主义情怀。

朱德早年参加过同盟会,追随蔡锷参加过云南光复起义,后来又参加护国运动。在云南军阀唐继尧的治下,当过滇军的准将旅长。唐继尧倒台后,他又担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次年,他转任云南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

时局动荡,城头变幻。1923年,唐继尧又打回了云南,参与过倒唐行动的朱德被迫逃亡。经过四川时,他拒绝了军阀杨森加盟的邀请,来到北京考察。听说成立了共产党,朱德认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决心加入共产党。

于是到了上海。他见到了孙中山,拒绝了孙中山让他组织滇军攻打陈炯明的建议。

他找到陈独秀,提出入党要求。陈独秀却对他很冷淡,直接pass了。

在国内入不了党,朱德打听到共产党有个旅欧支部在法国,就与孙炳文等人去了法国。

1922年10月,他们到达法国,旅欧支部负责人张申府、周恩来已经去了德国。朱德又追到德国,最后在德国柏林,经张申府、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时他已经36岁了,开始学习德语。后来又去了苏联,在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1926年7月,在海外呆了三年半的朱德回到国内,辗转到南昌担任朱培德手下的第三军军官教导团团长,后担任南昌市公安局长。

——就在这个位置上,朱德参加了南昌起义。在起义当夜,他的主要任务是宴请当地要员,掩护其他人的起义行动,并利用熟悉地势的优势,为起义提供便利。后来,周恩来评价朱德在南昌起义中所起的作用,称他“是一个很好的参谋和向导”。只是一个好的参谋和向导,还远不是主力。

所以,朱德成为朱老总,关键就在天心圩的这一番话,力挽狂澜、稳定军心,给中国革命保存了力量,奠定后来百万雄师的基础。

回到开篇的问题:人生在低谷时,该怎么做?

朱德给我们的启示是:越是在低谷,就越不要做机会主义者;要做长期主义者,做你一直在做的正确的事。

(部分文字整理自人民出版社《朱德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南昌起义   国民革命军   井冈山   潮汕   周恩来   隘口   起义军   番号   军长   总司令   云南   天心   兵力   手枪   低谷   共产党   见证   部队   大哥   同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