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有3扇门“打不开”,其中有一扇就在中国,为什么不敢打开

有巢氏史传是人类原始巢居的发明者,也正是在此之后,人类开始慢慢的学会了修建房屋,后来在鲁班,李春等劳动人们的生产劳动中,逐渐的发明,改造。华夏民族的居住环境逐渐有了巨大的变化,也有了后来各种精美的宫殿房屋。唐代诗人杜甫曾作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就向我们介绍了茅草屋。

地球上有3扇门“打不开”,其中有一扇就在中国,为什么不敢打开

然而无论是普通的茅草屋,亦或者是精美宽阔的宫殿,它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需要一扇门供人们进出。门在人类的心目中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房屋怎样的破旧,就算四周毫无遮拦,人们也要设置一扇门,可以打开用来进出,而不是从其余空地进入,这也是门的作用。而在我们的地球之上,有着3扇“打不开”的门,其中一扇门就在中国,那么为何这些门不敢打开呢?

门的作用就是让人们能够通过门从外部进入到内部,然而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当某些门完成了这个任务之后,就会被永远的封闭,不再允许人们进出。而在印度,则存在两个地方,没有人能够通过这两扇门而进入到里面的空间。

地球上有3扇门“打不开”,其中有一扇就在中国,为什么不敢打开

首先是在印度乃至是全世界都声名远扬的泰姬陵,有着“世界第七大奇迹”之称。关于泰姬陵,传说是在印度最强盛时期,莫卧尔王朝的一位君主为了纪念自己去世的妃子而专门建造的,动用了两万多的印度人耗费了十几年的时间才修建完成。这位君主与我国的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格外的相似。

这名君主耗尽了整个王朝的国库,修建了这座长五百多米,宽三百多米辉煌无比的陵寝,不得不说,这名君主对于这名女子是真的喜爱。然而正是因为修建这座陵寝,耗尽了国库,整个莫卧尔王朝也渐渐的走向了没落。

地球上有3扇门“打不开”,其中有一扇就在中国,为什么不敢打开

而根据印度的一些野史记载,只修建一座泰姬陵并不是这名君主的心愿,他原本还准备在泰姬陵的对面为自己也修建一座陵墓,因为泰姬陵通体用白色的大理石修建而成,于是这位君主则计划选择用黑色的大理石为自己修建陵墓,但是最终因为儿子谋反,他的愿望没能得到实现。

而泰姬陵在印度毫无疑问是国宝级的存在, 尽管传说在里面有着这名君主为自己妻子埋葬的数不尽的宝藏,但是印度人却说无论如何也不会将它打开。

地球上有3扇门“打不开”,其中有一扇就在中国,为什么不敢打开

而印度第二扇难以打开的门则藏在印度南部的一座神庙中,当初人们在清理这座神庙中的财产时,发现了里面有着六个密室,而当人们打开其中一个密室的时候,里面的情景震惊了所有人。在这座密室中,不仅有大量的金银珠宝,人们还发现了一条一吨之重的项链,以及一个黄金打造的足有一米多高的黄金巨象。

然而因为印度人对于神的信仰,这些财宝被他们放在了地下室中,用来供奉神明,这样奇葩的行为很多人难以想象。而这六个密室,也已经被打开了五个,剩下的一个则还处于封闭的状态。其实像印度存在的这种难以打开的门,在中国也存在,毕竟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在中国的这片土地之上,也有着许多的秘密。

地球上有3扇门“打不开”,其中有一扇就在中国,为什么不敢打开

比如我国的秦始皇陵,作为中国第一位皇帝的陵墓,无数人对其充满了好奇,想要知道在秦始皇动用了数十万民夫,花费了将近四十年的时间修建出的陵墓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奇迹。在1962年,当专家们对秦始皇陵进行了勘察,大片的陵墓群陪葬在秦始皇陵周围,占地面积超过了56平方公里,这样一个巨大的皇陵引人注目。

随后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仅仅只是秦始皇陵外围的陪葬品,但是其恢弘的气势精美的雕刻,却震惊了整个世界。因为兵马佣挖掘时,没有科学的保护,使得兵马佣身体上的颜色全部褪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为了避免再次造成损失,专家们也不敢轻易挖掘。并且根据勘测,人们发现,在秦始皇陵中有着大量的汞,含有剧毒,因此,在挖掘秦始皇陵的这件事上,人们必须小心谨慎,这扇门也一直没有打开。

地球上有3扇门“打不开”,其中有一扇就在中国,为什么不敢打开

其实在世界上,存在着许多难以打开的门,它们引起无数人们的遐想,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人们不能打开这些门,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一定会探查出门后面的真实情况。

参考资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中国   王朝   陵寝   茅草屋   兵马   陵墓   印度   国库   印度人   神庙   密室   君主   地球   精美   进出   房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