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对我们城市的未来至关重要

树木对我们城市的未来至关重要

单棵树的树荫就能很好地缓解夏天炎热的阳光。但当那棵树是小森林的一部分时,它会产生一种深远的降温效果。树木在保持城镇凉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这项研究,适量的树木覆盖可以使夏季白天的温度降低10华氏度。这种影响从一个街区到另一个街区,甚至到一个街区的规模,都是非常明显的。我们知道城市比周围的乡村更温暖,但我们发现城市内部的温度变化也一样大。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和工作在那里的人来说,在炎热的夏天保持更舒适的温度会有很大的不同。

随着气候变化使得每年夏天的极端高温事件越来越普遍,城市规划者们正致力于如何做好准备。热浪推高了能源需求和成本,并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重大影响。这项研究的作者说,一个潜在的强大工具是,在人类文明能够欣赏到它们叶子的好处之前很久就存在的有机体。这些树木可能是保持我们居住的地方适宜居住的秘密。

从本质上讲,不透水的表面,比如道路、人行道和建筑物,在白天吸收太阳的热量,在晚上慢慢释放热量。另一方面,树木不仅遮蔽了这些表面免受阳光的照射,它们还会通过树叶将水分散发到空气中,这一过程会使物体降温。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种降温服务,研究发现树冠的覆盖率必须超过40%。换句话说,一个城市街区的航拍图几乎要被一个枝叶繁茂的绿色网络覆盖一半。

研究者表示,传统上,这类研究往往侧重于所谓的“城市热岛效应”。这些研究经常使用卫星来测量地面温度读数或测量城市内外的空气温度。研究表明,发达的、植被较少的城市景观比周围的乡村要温暖得多。但这项研究让研究人员得以在更精细的尺度上观察温度,甚至可以看到“我们日常生活在城市里”的空间。

事实证明,“热岛效应”更像是一些科学家所说的“热群岛”——城市中较小的热岛散布着较冷的阴凉处。为了在当地范围内获得数据,研究者们不得不创造性地使用他们的抽样方法。

卫星测量的地表温度并不能真正提供气温数据,所以他们“不能让你很接近人们的真实感受。”但是在整个城市部署足够的空气温度传感器来获得他们想要的精细分辨率太昂贵了。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正在进行的研究将温度传感器绑在横跨城市及其周边乡村的150根公用事业电线杆上,但这些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往往为1英里(约合1.6公里)甚至更远,无法提供后院和林荫大道的实时温度数据。

最后,研究者为采样问题确定了一个按比例缩小的解决方案。只需要一个传感器和两个轮子。

2016年夏天,研究者在她的自行车后面绑着一个小气象站。在一天的不同时间里,她总共骑了十次不同的自行车穿越城市的不同路段。她自行车上的传感器记录下了她的位置,并在她骑车的每一秒钟测量一次气温,结果每五米就会得到实时数据。总的来说,研究者估计骑了400到500英里的自行车,收集了大量数据,显示了树木在城市中调节气温的作用。

通过研究发现,树冠覆盖实际上可以抵消不透水表面的影响。在白天,同样数量的雨棚覆盖可以使空气降温,其效果要比路面更明显。数据显示,40%的树冠覆盖率是触发树木必须提供的巨大降温效应所必需的阈值。最大的冷却量发生在超过一个城市街区或更大范围的阈值时。

当然,仅仅出去种树是不够的,我们真的需要考虑我们要种多少树,我们要把它们种在哪里。我们不是说种一棵树没有任何作用,但如果你种一棵树,你的邻居种一棵树,他们的邻居也种一棵树,你就会产生更大的影响。为了达到最大的“物超所值”,城市规划者应该集中精力通过植树来提高接近40%阈值的区域。但是它应该在人们活跃和生活的地方,而不仅仅是在公园里。此外,也不应该放弃我们城市中最低的林冠区域,因为这些地区往往是收入较低和被边缘化的社区。

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绿化和发展对未来社区更宜居的重要性。它还呼吁利益相关者在涉及到他们的树木时共同努力。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空间。例如,城市可能负责沿街植树,而公园管理部门负责公园的种植,而业主则负责自己的私人土地。

重要的是我们现在种植的树木或我们现在铺路的地区将决定下个世纪我们城市的气温。威斯康辛州的研究人员说,从城镇广场到时代广场,如果我们想让我们居住的地方在未来的气候情景中更舒适、更有弹性,那么就必须有人为树木说话。

树木对我们城市的未来至关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树木   热岛   阈值   城市   树冠   研究者   街区   至关重要   传感器   气温   乡村   测量   效应   温度   夏天   未来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